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 浏览文章

圣严法师:佛教所说的解脱有哪些含义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狭;可以高,也可以低。从基本的定义上说,所谓解脱,就是解放了束缚和脱离了束缚。有了束缚,便不自由;解脱了束缚,便是自由。因此,解脱的定义,也可以说就是自由的定义。

但是,自由是有范围的,人在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之下,由于法律的保障,可以得到若干的自由,所以自由不等于放纵,自由也有其限度。

    要求自由的倾向,实在就是主观状态对于客观状态的一种反抗,这种反抗的动力,几乎也就是生命的本能。包括动物与植物在内,如果失去了这种反抗的本能,必将不能生存。

    比如草木的生长,它们反抗了地球的引力之后,才能从地面向空中发展,这种自求发展的动力,就是要求自由的一种反抗。

    动物园的禽兽,更不用说,绝不是它们的自愿;野生的动物乃至昆虫,它们都有一种自求生活的本能,也必有一种抵抗环境的自宪能力;纵然是家畜,也没有不为它们的生存而奋斗的。

    人类,对于自由的要求,比异类的动物,更加强烈,更加深刻。虽然,由于文化及教育,在要求自由方面的表现,没有动物那样地露骨。但是,动物的层级越高,对自由的要求也越大,人类的文化越高,对于自由的要求也越复杂。

    生物界的自由,仅在求得生存而已;动物界的自由,也仅在求得满足简单的饮食欲及生殖欲而已;人类的原人,大概又比高等动物的要求略胜一筹。人,总是人,不会没有肉体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所以渐渐地向文明的时代进步。

    一个文明人的自由倾向,是基于肉体的生存欲(饮食),进展到肉体的延续欲(生殖),再发展到精神的安定欲(神明的保护),最后便必然地要发展到精神的不朽欲。所谓精神的不朽,是用来弥补肉体必死的遗憾。一个文明人,他会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呼声,那就是指的肉体(生存)的自由及精神(思想)的自由,但却未必包括了精神不朽的自由。能够精神不朽,他已不是一般的人,但这项要求,却是人人该有的,否则,他的人生是盲目的、昏沉的、没有自觉的、没有理想的,也是没有信心的。 

    当然,要求精神不朽,未必就是要求宗教的信仰,比如许多无宗教乃至反宗教的学者,他们不信神、不信上帝、也不信天国、更不信死后尚有所谓灵魂这样的东西,他们只以为造福了人类,他们的精神便会永远地活在人类的历史上,永远地融入于整个的宇宙间了,他们称这种作法为将小我化入大我。其实,他们是从混沌中来,又进入混沌中去。不过这些思想的要求精神不朽,要求个人冲破现实的时空,要求得到更大更久的自由价值,那是无可否认的。所以,如把尺度放宽,这些也是属于宗教信仰的一型。

    最能普遍适应于人类的自由倾向,便是所谓灵魂不灭的要求(佛教不以为有固定的灵魂,众生的生死,纯由于业的聚散与牵引,这个问题请参阅拙著《正信的佛教》第二十三节〈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在这当下一生的死亡之后,仍有一个我的存在,肉体虽然腐烂了,灵魂还是存在。这在神教徒说,灵魂可以奉上帝的恩召而进入上帝的天国,享受永生的快乐。在佛教来说,肉体虽然死亡了,善恶的业种却不会消失,它将带着我们去接受另一阶段的生死过程。

    因此,不论神教的升天也好,佛教的善恶生死轮回也好,都是由于人类要求精神不朽而得到有力的注脚,这也是解脱思想的必然途径。但依据佛教来说,凡有一个“我”的存在,不论小我、大我,不论上天、下地,他的自由范围总是有限制的,所以也不得称为究竟的解脱。佛教的解脱道,目的是在解脱这一个“我”的观念,而能得到绝对的自在。

 







• 不如在家里念佛 • 人要能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 • 我只要享这个福 • 要怎样破迷开悟 • 念佛人总要记住,决定不贪生怕死 • 他有权利、有地位,统统舍弃 • 戒贪欲 • 学佛好乐,好自在! • 学佛三、五个月,他就变了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忍辱多力 • 北朝鲜的山神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怨天尤人,所感受的是苦报 • 做出好样子,给同行的人看 • 往生不是死 • 不盗得大富 • 佛家讲“教化” • 自杀比活着还要苦 • 清明法会念什么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一句截流万机寝削 · 古剑妙快 · 新唯识论 · 单帐 · 下炬 · 布顿 · 鼓山志 · 大菩提幢 · 分别变 · 恶律仪 · 大乘成业论 · 程文熙 · 朅蓝婆 · 少在属无 · 一乘要决 · 四分律疏 · 召罪 · 重病阁



· 系珠喻 · 星云大师:如何善待亲友 · 行策 · 一坑埋却 · 行境十佛 · 殿堂 · 海涛法师说故事3:富贵得道 · 本初佛 · 放生感悟 · 印光大师:“相好光明”,不是“相色光明” · 宣化上人:小鬼难缠,劝大家不要再堕胎(有... · 何姓 · 梵檀只多那林 · 六字经法 · 印光大师:为什么说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 · 那么轻,却又那么重——言谈声色之间 · 章嘉呼图克图 · 宣化上人:行住坐卧有威仪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