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 浏览文章

圣严法师:罪由心生,还由心灭

圣严法师:罪由心生,还由心灭

 

「罪由心生,还由心灭」这两句话八个字,就是禅宗的心要,也可以说是佛法的精要。

这八个字的意思是:上天堂、下地狱都是出于我们的心;环境的好、坏,也是由于心造心受;有福报及苦报,也是由于心的运作。

这个「心」,是指凡夫的心,就是普通的人心。

从佛经的立场看,普通人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都在造罪。因为人的心念活动,都是围绕着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立场,要求安全、要求保障、要求保护、追求幸福、追求名望,都是为了自我的利益。因为害怕危险、恐惧灾难、担心死亡,所以随时随地都想用各种方式来寻求自我的维护。当一个人只想到他一己的利害问题时,所想所做的事,对他人而言,多半就不是公平的好事善事了。

当一个人的心有所动之后,慢慢地就会变成语言行为及身体的行为。心里常常想杀人,当碰到机会时,真的会去杀人,心中常常提醒自己「杀人是犯罪的恶行」,纵然有了杀人的机会,也不会杀人。看到隔壁邻家桃树上长满了已熟透的桃子,心里老是想要去摘一个尝尝,当有一天经过那棵桃树下时,刚好四周也没有其他的人看到,就会真的偷摘几个桃子,如果常常告诫自己「偷窃是败德丧志的行为」,纵然有此机会也能无动于衷。

如果没有起心动念,就不能算是作恶造业。例如,有人从大树下面走过,上面有一截枯木掉下来,打伤了这个人,这段枯木并没有犯罪,因其无心。又如,有人从高楼的墙下走过,正好有一块砖头被工人不小心弄掉而伤了那个行人,砖头虽无罪,但是放这块砖头的工人不应不小心,所以犯了过失伤人的罪。放砖头的人是图自己一时的便利,那是自私,他应想到下面可能有人,却未加以注意,所以欠缺慈悲心。

这也就是说,一切行为现象只是结果,至于有没有罪,必须要看人的起心动念的原因。

心可造业,也能灭罪。当我们把自私自利的心放下,把要追求保障自我的心放下时,就是无我,就能无心,既然无心,就不会造业,也不会有罪。

一个修行禅法的人在大彻大悟之后,就自然而然不会再造业,那是悟后的人,心中已无自私自利的意识,故称为无我无心,只有无我的智能和平等的慈悲。

话说回来,悟了的人既不造业,也不造罪,并不表示从此不必再还往昔生中的欠债。只是不再恐惧宿世的债主上门讨债,而且会主动地认债还债。

例如,中国佛教史上,有一位从印度到中国来传法的高僧安世高,他知道过去世曾欠人家一条命,到中国来第一个目的是要去还掉这笔债。当他到广州去时,碰到一位年轻人,年轻人无缘无故地想要杀他,安世高说:「是的,我今天就是要来还你一条命的。」安世高被杀之后又去投胎,转生再来修道传道。

一个不再造业的人是没有罪的,但债仍要还;所不同的是,若能主动还债,不会觉得苦恼,唯有心不甘情不愿地被逼债,才是受苦报与罪报。

所谓受罪,是指当你有了罪业却不想受报,或没能力偿还欠债时,债主还要逼着你非还不可。对安世高这样的高僧而言,已不会有受苦报的念头,故可无业也无报了。

因为我们尚是凡夫,常会觉得还债是受罪,是苦逼。所以不能像安世高那样。但是,虽然不能当下做到,总还可以渐渐地学习的。

 







• 不能给他近因缘,可以给他做远因缘 • 善恶因果不能抵销 • “见佛”是什么? • 智慧开了,才能解决问题 • 你用妄心会老,用真心不老 • 要懂得布施恩德 • 以正法薰无明,薰久了会豁然大悟 • 想到病很重,那就非死不可! • 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 • 成功的人,善于抓住机会 • 人人身上都有光 • 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 醍醐里头掺不得丝毫的毒药 • 皈依无量觉 • 不相信因果,很容易堕落 • 活一天,干一天 • 三轮体空 • 聪明人不干这个傻事 • 下济三途苦 • 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蕴不摄无为 · 福田行诫 · 慧缚 · 梵服 · 不才净 · 同体大悲 · 始觉 · 焦热地狱 · 腊佛 · 无始 · 慧方 · 一坐食 · 经塔 · 布施偈 · 洞山佛向上事 · 无上依经 · 大藏经纲目指要录 · 金刚界曼荼罗



· 印光大师论因果 · 宣化上人:修行的六个重点 · 蔡礼旭:人生物质的享受够用就好 · 一超直入 · 蔡礼旭:君子是安住在当下的 · 蔡礼旭:养女儿是积大阴德 · 蔡礼旭:正己才能化人 · 看完宣化上人讲解的楞严经第一篇的强烈感受... · 无退堕法 · 梦参老和尚:哪里去找善知识? · 刘素云:阿弥陀佛四个字是尖,顶尖,再往上... · 定弘法师:怎样改运增加福报? ·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白话之悔过案,戒邪淫必... · 大通禅师语录 · 印光大师:3岁小孩都知道80岁老人却未必... · 内缘 · 胡小林: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上 · 星云大师:如何面对逆境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