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 浏览文章

圣严法师:把孩子"过继"给观音菩萨?

一位居士曾经问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后,为了使孩子平安幸福,一辈子无灾无厄,即“过继”给观世音菩萨,让孩子成为观音菩萨的“契子”这样做,究竟有没有用?是不是一种依赖的心理?’

又提到,自己怀儿子、女儿的时候,恒常持诵〈普门品〉,结果,朋友们见到自己的一双小儿女,都觉得乖巧非常,超越一般孩童,那么,是不是真与〈普门品〉、与观世音菩萨有关呢?

将孩子过继给神明作为‘契子’,以祈消灾禳福,在中国本是由风俗习惯所形成的一种民间信仰,过继的神只很多,济公、妈祖、土地公、关帝君……等,并不限于观世音菩萨,这份根植的民间信仰,与佛教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普门品〉中的确提到,欲生智慧福德之男,则常诵观世音菩萨,即可获得圆满智慧之男。而且,是求男子得男子,求女子得女子,一样相好圆满……,因而,历来便有‘观音送子’的传说。

至于,持诵〈普门品〉是不是能够影响孩子的心性、品性?是不是具有真实的关联?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自信仰所产生的深厚力量,一部分来自于自我个人,也即是‘母教’、‘胎教’的部分。因为恒常持诵〈普门品〉,系念着菩萨圣号……所以念念心心,都常与菩萨的柔美、慈悲相应;这样的心情,也自然影响了腹中的胎儿。

我个人并没有看到经典这么说:‘生了孩子,只要过继给佛、给菩萨,孩子就可顺利长大,拥有智慧、聪明、健康与长寿。’

佛经中所真实说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聪明、智慧,一个人应多念观世音菩萨,恒常薰习、修持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慈怀,常行种种福泽、布施、救苦救难的行为;那么,自己的心便能与菩萨恒常相应,孩子也自然能够健康、平安、智慧。它来自于两方面的影响与结果:一种是自己的‘心’,自己的‘行为’、‘意识’的力量确实影响、改变了孩子;另一则是善行感天,菩萨以及护法的善神,威德庇佑,来保护孩子,守卫孩子。

如果过继仅仅只是一个‘名分’,将孩子过继给观音,而自己杀、盗、淫、妄,无所不为;孩子天天看着父母的‘范例’,行为、心态也和父母如出一辙,一样杀盗淫妄,那么,能够真的健康、长寿、福慧吗?这是有问题的 ,有问题的信仰,以及有问题的心态。

一类有问题的心态是:没关系!不管我做什么,菩萨都会保佑我!另一类有问题的心态则是,反正菩萨都会救我,我自己便不用做什么了!

两类心态都无涉于观世音菩萨,而源自于一种非常基层的宗教。这样基层的宗教又根源于更原始的依赖心态,人们在这种状态下,将依赖所有‘有作用’的神明,而不止于观世音菩萨。

有用吗?

就宗教信仰的层面讲,还是有用!之于父母,他们以为,孩子已经过继给神了,神将照顾他,心里便恍然没有牵挂;之于孩子自身,因为知道自己是神的‘契子’,自然升起信心,之于自己的安全更不恐惧。

幼年时,乡下的神庙中经常准备许多的锁片、链子或牌子,有人来‘过继’,则系上一枚,挂在胸前。乡人们很是受用,以为一己的安全,全交给神明了;但是,就一个人整体的人格而言,却是不健康、不自主的。同时,就真正的民间道德而言,失去自主的判断、自主的能力,之于自我人格的发展,将是负面的。

观音信仰,其根砥,不在于成为观音的‘契子’,甚至不止于持诵观音的圣号,更重要的是学习观世音菩萨悲济的精神。  

 







• 心出身不出 • 损人利己的事,决定不能做 • 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 • 他一放下,就顿悟,就成佛了 • 幸福美满的家庭 • 贪心最毒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功夫! • 念佛不夹杂就灵 / 十念法 • 知名度高是麻烦事情 • 进德之道 • 那就是不肯听话 •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统统是这三个条件 • 佛力不加持的话,那不得了! • 言词要合情合理 • 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我执 • 他把太太嫁给他的朋友 • 舍不得布施,这是很大的烦恼 • 清朝亡在慈禧太后手上 • 形象非常重要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居士传 · 无明结 · 古先印元 · 决定性 · 入定 · 人身 · 杂生世界 · 筇竹寺 · 香国 · 黄天教 · 乳中杀人 · 惟劲 · 大方等日藏经 · 四摄法 · 算题 · 昭觉寺 · 月称 · 慧布



· 二六时中 · 圣严法师:改不过来是不肯改 · 妄染熏习 · 宣化上人:净土宗:诸大菩萨赞叹的法门 · 印光大师:末法众生修净土最为第一 · 入定佛 · 广空 · 蔡礼旭: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非礼之礼 · 单白 · 若冲 ·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21 · 印光大师:如何才能得到佛法实益? · 受菩萨戒不帮助有求的众生是否犯戒? · 染缘 · 陈大惠: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 地藏菩萨本愿经 · 明证法师:除我执勤念佛 ·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 ...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