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净界法师 >> 浏览文章

净界法师: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本文节录自净界法师《楞严与净土》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烦恼业力而循业发现,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念的妄动。当然这个动有各式各样,你接触六尘,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卵因想生、胎因情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就有各式各样的烦恼,造各式各样的业,最后各式各样的结果出来,个人的一念随缘不变当中而循业发现的。

  这地方的经文主要讲的就是六尘,从六尘当中可以判断它的因,判断它的果。不过这地方是针对个人,如果从历史上来看,众生的共业也是有这个道理。比方说,我们中国二大圣贤孔夫子跟孟子,孔夫子跟孟子他们的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的标准认为那时候是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原因在哪里呢?

  孔孟学说的思想是认为:不在制度的问题,而是人类失掉仁爱之心,做父亲的不爱儿子,做儿子的也不爱父亲,做君王的不爱臣子,臣子也不爱君王,所以弄到最后彼此互相的斗争,所以这世间上礼崩乐坏。

  所以,孔孟之道主要的思想就是提出一个仁者爱人,做父亲的去爱子女,子女也爱父亲,彼此间互相的仁爱,这世间上才能够祥和,大家才能够安乐。孔孟之道他们二个思想都是提倡仁爱,但是他们二个表达仁爱态度不一样,你看那六尘就不一样。

  孔夫子在表达仁爱是含蓄的,诸位你读读论语你就知道,孔夫子在周游列国,在实践理想,在游说诸国的时候,他的色声香味触法散发出来的是温和谦让。你看孔夫子在跟诸侯讲话的时候,是拐弯抹角的点到为止,让君主自己去心神领会,你要领会不出来那也就算了,他就自己离开,他的态度是温和的谦让的。但是你看孟子的态度就完全不同,孟子在表达仁爱的时候是刚直张扬的,他就直接了当地指出君王的错误。

  所以你看,我们读论语如沐春风,可以感受到孔夫子的温和谦让,读孟子如闻战鼓,孟子讲话他是直接了当的,他不跟你啰唆。为什么这二个人会生长在不同的时候?是众生的共业。孔夫子是生长在春秋,孟子生长在战国,时势造英雄,众生的共业招感不同的善知识。

  春秋当然也有战争,但是诸位看看春秋的战争,大部分都是为了仁义而战、为了维持正义而战,不管他怎么样,他还是要去拿一个正义来当他的名称,所以他打到胜负出现以后,好!我打败你了,对方投降了就好了,就不再打下去了。在打仗之前,彼此间还要沟通一下,派个使者看看有没有缓冲的余地,真的不行了,就打一战,打到胜负出来就停止了,所以春秋打仗是点到为止的。到了战国那完全不同,春秋是为了正义而战,历史学家的批判是这样,战国是为了夺城而战,是为了夺取对方的城池而战,夺一个城池以后,几乎是把这个城池里面的人杀到几乎一个不存。所以战国时代的战争一打下去,几个月可以说是血流漂杵。所以你看众生的共业,他那个时候的人温和,招感的善知识就比较温和。你看战国时代,同样是善知识,但是他出现是一个孟子的相貌。

  所以你看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确有它的因缘果报。你看看我们台湾的佛教界,现在也开始产生变化了,各大道场的老一代慢慢慢慢往生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第二代。诸位你要慢慢观察,第二代跟第一代的作风完全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色、声、香、味、触完全不一样!乃至心中的想法,法尘也不一样。

  这个表示什么,诸位知道吗?你学楞严经你就知道,就是佛教界这些众生的共业在改变,共业改变了,善知识就改变,跟新一代的作风完全不同,六尘开始在大变化。

  这地方就说明什么意思?

  外在的世界是从你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楞严经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它会告诉你,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现在一直不能解决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这个人会自杀?为什么这个世间会这么多犯罪事情?我们永远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的事情是你的内心一念妄动,你有这个烦恼业力它就循业发现。我们所有的事情,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在的世界变现出来的,楞严经就是告诉你这个观念。

  你一个修行者,你还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痛苦从什么地方来,你就很难改变你自己,你说你治病,你都不知道你的病根在哪里,你怎么治呢?

  所以这个地方就讲到十二类生,就是从我们内心烦恼业力而各自的循业发现而来的。

  这地方讲到众生的迷真起妄,所产生十二类的颠倒相貌。

 







• 晓得自己有病,这就是自觉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树神 • 这就是功夫,这就是好相 • 心是好心,事情做错了,还是一样要负因果 • 不能忍的决定不是人才 • 老实人容易得度 • 离究竟苦,得究竟乐 • 让一步海阔天空 • 你真正学佛,真快乐!/ 人生最高的享受 • 有两种人可以救世界 • 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 什么是因果?因果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什么意思? • 他只知道小事情,不知道大的事情 • 妄念随他去,不要去理会 • 闻到异香 • 烦恼现行伏不住,这很糟糕! • 你不怕折磨、不怕考验,你才能成就 • 佛教是教育,它一点迷信都没有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丛林 · 不染世间法 · 洞山无寸草 · 杨岐方会 · 合 · 二百五十戒 · 誓扶习生 · 心自在者 · 所别不极成过 · 三通力 · 十胜行 · 德辉 · 谈义 · 上品戒 · 无作三昧 · 六度譬喻 · 木佉褒折娜 · 冯友兰



· 离中知 · 五种念诵 · 信、愿、行具足,就有把握往生 · 沙门不敬王者论 · 戒律有开、遮、持、犯,不可执着 · 净界法师:每一句佛号都产生一种不退转的力... · 印光大师:《华严经》、《法华经》之奥秘 ·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七、分... · 引业 · 净界法师:是迦叶尊者,把佛陀一生所说的经... · 印光大师:念佛人不可以自杀以求早往生 · 请问师父何时在中国建立佛学院? · 蔡礼旭:用嘴巴去骂人,是输得最惨的人 · 枝末无明 · 宣化上人:什么是假的 · 变易生死 · 元音老人:爱恶之心灭除,才可以出生死轮回 · 蔡礼旭:学问要克服浮躁之气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