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净界法师 >> 浏览文章

净界法师:我们为什么要修学五乘?

  这个修行开始积集资粮,我们这个修行篇有三段,此中分三,一、总标五乘的要义,我们先把这个佛陀的五乘法门,先拢总的标示出来。

  第二个我们别明五乘的解脱法门,这个地方有五段,第一个是人乘,第二个是天乘,第三个声闻乘,第四个缘觉乘,第五个是菩萨乘。一般来说在藏传佛教,是把人乘跟天乘把它判作下士道。下士道,我们显教叫做安乐道,就是追求生命的安乐,这是第一个基本功。

  第三的声闻乘跟缘觉乘呢,在藏系叫做中士道,我们叫做解脱道。菩萨乘在藏系叫上士道,我们叫做菩提道。所以从显教的角度,我们是先从安乐道,到解脱道到菩提道。所以大乘佛法的法门有三种道,最后我们讲完五乘的三道法门以后,我们会归到一佛乘。就是把前面的理观,前面是依止一心而发展出五种的法门,现在把五种法门,会归到一心真如。

  一佛乘简单就是法法销归心性,前面的别明五乘,是一心而开展出万行,到了最后我们再把万行回归到一心,理观而生起事修,所有的事修,还是回归到我们一念心性的这个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的三种理观,这样子形成一种辗转增盛的一种善的循环,使令我们慢慢的趋向佛道,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从理观产生事修,还要从事修回归到理观,这个是三个重点。好,我们先看第一个。

  总标五乘的要义,先做一个总标,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乐道,人乘跟天乘,这两部分我们先念一遍,请大家合掌。

  一、人乘,谓以三皈五戒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涂,生于人道是名人乘。

   二、天乘,谓以十善业,四禅定,四空定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人道,生于天道是名天乘。

  好,当我们的心态准备好以后,佛陀在开演修行的过程当中,佛陀先讲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离苦得乐的问题,先要得到人身,要离开三恶道的痛苦,要能够让我们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生命,所以佛陀先讲人天乘,人乘主要是三皈、五戒,这个三皈五戒的法门,来在我们的内心的熏修,我们慢慢慢慢,生命就出现了人道的果报。天乘呢,就进一步以十善根、四禅、四空定的这种法的熏修,就出现天界的快乐,这个是安乐道。

  这个佛陀制的法门,它是一种点点滴滴的熏修,就是说我们前面讲过,我们一念心是刹那刹那的无常,是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但是它虽然是无常无我,但是它有一种相续的作用,这种作用它会怎么样呢,它会创造业力,会得果报,会造因得果。

  所以我们前面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这种三种善根,这个架构建立以后,这只是一个大方向的结构,就像你开车,你开车你先设定你的目标在哪里,把整个大路先搞清楚,但是你这个过程的小路,你要微调,这个法门就是让你微调。

  念念的依止人天的三皈、五戒、十善的善业这个法,慢慢慢慢的来对治习气,把你邪恶的部分慢慢的把它洗掉,是这个意思。因为你整天经常的修学五戒、十善,你的心邪恶的这一块的力量,就会慢慢慢慢的消除掉,就产生善良的这一块,所以这是主要目的。

  为什么我们要有前面的理观,你才会知道这个法门的目的,是要能够借事修心,借这个人天乘的法,来消灭我们邪恶的心,产生善良的心,是这个意思,这个是人天乘的法的一个目的。

   我们再看第三、第四的解脱道,看声闻乘跟缘觉乘:

   三、声闻乘,谓以四谛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阿罗汉,是名声闻乘。

  四、缘觉乘,谓以十二因缘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辟支佛,是名缘觉乘。

  声闻乘它的重点在修四谛法门,而四谛法门的下手在苦谛。人天乘,佛陀要我们断恶,修善,创造安乐的快乐。但是到了二乘的时候,解脱道的时候,佛陀告诉我们,人世间的快乐不能够安住,你只能够当过程,因为人生的快乐,有太多的后遗症,你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佛陀说,世间的快乐就像一个甜美的蛋糕,里面充满了毒药,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因为你尝人世间的快乐,你要付出生生世世轮回的代价,你每一世的生命,都要受到老病死的折磨。

  所以佛陀到了善根成熟以后,从断恶修善的理念,慢慢追求到一种涅槃寂静的概念。佛陀告诉我们说,我们有更好的追求的目标,我们不一定要追求人世间的快乐,这种有毒药的蛋糕。佛陀开始讲四谛、十二因缘,把我们的内心的水平,从一种善恶的概念,而提升到这种空有的概念,放弃有相的快乐,追求空性的寂静,这种境界更高了,涅槃寂静乐,这个快乐是没有过失的,安稳的快乐,缘觉乘到声闻乘,已经从三界的轮回果报中跳脱出来,所以我们叫解脱道。

  我们再看最高级的法门叫菩萨乘,这个是佛法里面,最圆满的一个法门,我们看菩萨乘。

  五、菩萨乘,谓以六度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总超三界及二乘之境,至大般涅槃之佛果,是名菩萨乘。

   前面的缘觉乘跟声闻乘二乘,它是一种离相的,到菩萨乘的时候呢,又开始面对相状,但是这个时候是不执着,叫做借相,菩萨又开始从空出假,广修六度。它这个相,跟前面的人天乘的相不同,人天乘的相是一种执着的,是有漏的,贪爱的。菩萨呢,把这个相当作一种暂时的借用,就借相修心,他又回到了人群修习六波罗蜜,这个时候成就万德庄严。

  所以这个五乘法门是三种目标,第一个先追求人世间的安稳快乐,第二个追求出世间的涅槃的解脱,第三个成就佛陀的万德庄严,那么第一个是有相行,第三个也是有相行,第二个是无相。

  所以禅宗说,我们刚开始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其实就是修人天乘。其实在修五戒十善的时候,心态没有太多改变,就是凡夫的心态,真正的生命的改变是二乘,开始深入的观察人生的苦谛,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出离心。到了菩萨乘,又开始回到你过去的因缘,该做什么,你还做什么,就是见山是山,见水又是水,但是那个时候的心态完全不同了,你是依止菩提心,依止空正见。

  这个五乘法门,我们会慢慢的次第的介绍,我们应该怎么去透过法门,来提升我们的心态,从一种邪恶的心,提升到一种善良的心,从一种善良的心,再提升到一种涅槃的心,从涅槃的心,再提升到菩提心,有三个阶段。

  所以我们就是会次第的加以说明,借法来修心。好,这是一个总标,这个五乘法门的一种相互关系,简单介绍一下。


 







• 发菩提心 • 三轮体空 • 扰乱我们的魔 • 打 佛 七 • 死有什么可怕?哪个人不死? • 心物是一不是二 • 报复手段之狠,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 有两种人可以救世界 • 他们要还债,替皇后抬轿子 • 这叫开戒,不叫破戒 • 你真正学佛,真快乐!/ 人生最高的享受 • 感情是烦恼的根源 • 把“爱与恨”换成“阿弥陀佛” • 随文入观 • 佛的教育,是三世的教育 • 佛像里面有老鼠窝 • 莲花化生,没有生老病死 • 什么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 •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 仁者寿,义者富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印光大师:怎样对治念佛时妄念杂飞的现象? · 印光大师:朝谒名山、宝刹,不如在家念佛、... · 印光大师:遇到灾病时杀生祭祀到底有没有用... ·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印光大师的佛缘 · 印光大师临终切要: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 · 印光法师:无生忍,乃破无明、证法性 · 印光大师:不执著等语,理则是,而事非博地... · 印光大师: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 ·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别序 · 印光大师:尔我世外人,何须贺节贺岁? · 印光大师:修行不知宗旨.求人天福报.深负... · 印光大师:凡发科发甲,皆其祖父有大阴德 · 印光大师:念佛人究竟安身立命之处在哪里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之大意 · 印光大师:三桩观世音菩萨治病救人的真实故... · 印光大师:学佛,若不认真从伦常、居心动念... · 印光大师:如何修,能令父母往生西方? · 印光大师: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听见佛号的功...



· 妙喜庵 · 不坏句 · 定弘法师:对往生净土要有坚固信心 · 明证法师:念佛的快乐 下 · 宣化上人:忍辱的功夫 · 星云法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 印光大师:佛菩萨等护佑免灭顶大难的奇事 · 三种菩提心 · 三灭谛 · 圣严法师: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 宣化上人:我们人到底为什么而来到世界上呢 ·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 十二口传 · 如何处理昧心挣来的钱? · 建声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8】 · 最苦与最乐 · 现图曼荼罗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