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宣化上人 >> 浏览文章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七)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七) 2007-11-20 23:10

「皮肉自外干枯」:他精气神没有了,皮肉都会干了,从外边一层一层都干了,化为地水火风了。地大,就归于地;水大,就归于水;风大,归于风;火大,归于火了:四大分张了。「无一毛而不被针钻」:他到临死的时候,没有一个毛,就每一个毛孔,都好像针扎着那么痛的。「有一窍而皆从刀割」:到临死的时候,精气神干枯了,就是哪一个孔窍都像刀割那么痛。

所以「龟之将烹」:那个龟,人家要用油烹牠的时候,活着的就把牠的壳给脱下了。这个「壳」,你们有人读「咳」音,其实这个读「窍」音。「其脱壳也犹易」:牠那个脱壳还不是那么太困难,可是也痛苦得不得了。「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欲谢,就是凋谢了,要走的时候。那个神识要离开这个身体的时候,比那个生龟脱壳更痛苦。这个「难」就是痛苦,比那个更痛苦得不得了!

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熟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祇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

「心无常主」:我们这个人心,自己作不得主;你要是真能作得主了,就有一定了,就不会打妄想了。因为你没有常主,所以就「类商贾而处处奔驰」:就像那个做生意的人似的,行商作贾。各处走的这叫商人;坐那儿卖东西的,那叫贾人:这是商贾。这个「贾」字本来念「假」音,可是这里念「古」音,就是卖东西的。那么处处奔驰,这个做商贾的。他今天在这儿,明天又跑到那个地方去,各处去推销他的货品,买货品,处处跑。「身无定形」:我们这个身体,没有一定的样子,今生高一点,来生或者就矮一点。

「似房屋而频频迁徙」。这个身体不是我们自己的,这个身体就像一个房子似的,所以才说:

「人身好比一间房,口为门户眼为窗;

四肢好比房四柱,头发好像山房草;

趁着好时勤修补,莫待坏时着了忙。」

口就像房子的门户似的,就呼吸气;眼睛、鼻子、耳朵就像窗户似的,透空气。那么口是吃东西的:口为门户,眼为窗。眼睛、耳朵、鼻子:这鼻子就像两个气孔似的。你把嘴闭上,鼻子可以呼吸气,就像我们这个气窗似的。「四肢好比房四柱」:胳臂、腿、手脚这四肢,就像房子那四个柱子似的。「头发好像山房草」:人长的头发就像山房草似的。那么趁着房子好的时候,你要勤修。你有的时候要给它做点功夫,就是修理修理它。「莫待坏时着了忙」:你不要等得这个房子坏了,那时候着急了,没有地方住了,那就没有用了。

所以由这个看来,我们这个身体就像房子一样的。那么既然是房子,里边有个主人。本来这个主人是谁呢?就是心。可是这个心又懦弱无能,作不得主了;它不能当家作主,尽听这个邪魔鬼怪的话,尽打妄想。这个妄想一想出来,就被外物所迁动了,所以这个心就处处奔驰,这个身体就时时要换。这个身体觉得这个房子住得够了,老了,就不要这个房子了,扔了,所以常常地迁徙,常常搬家,由这个房子搬到那个房子去。所以有的时候,从小马架子、小茅棚,搬到一个高楼大厦去,所以才说「而频频迁徙」,像房屋似的,今生住这个房屋,来生又住那个房屋。

「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大千世界微尘那个数目,那个点,不知道来又去,去了又来;来回来回不知有多少次了,数不尽那么多!「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四海那个波涛那么多,可是我们在悲欢离合所哭的那个眼泪,恐怕比那还多,也计算不出来。「峨峨积骨。过彼崇山」:峨峨,就是很多的样子,很多很多的。这积累到一起的骨头,积得有比山都高的。「莽莽横尸。多于大地」:莽莽也是多的意思,就像草像树木那么多。这个若计算起来,我们每一个人所换的那个尸首,比大地的尘土都多。

「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向就是假设。如果你不听见佛所说的这个语言,这个道理谁知道呢?谁会看见呢?谁会听见了呢?没有的!「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你若没有看见佛经典上所说的这些个道理,这个理论,你怎么会知道呢?你又怎么会觉悟到呢?「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你如果还是照着以前那么贪恋这个臭皮囊,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话,唉!那就是啊,「祇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你就怕,一回错了,那么一百回都是错的。

「人身难得而易失」:人身不容易得的啊!我们现在得到人身了,很容易丢的,不要再错过了。「良时易往而难追」:那好的时候,就是你青年的时候,也是容易过去了。你再想把这个好的时候再追回来,追不回来了。「道路冥冥。别离长久」:冥冥,就看不见什么东西。那个道路很黑暗的,分别的时候很长久的。「三途恶报。还自受之」:在地狱、饿鬼、畜生这三途的恶报,你种这个恶因就受这个恶报。「痛不可言。谁当相代」:这实在地是可痛得很!谁能替代你受这果报呢?

「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我现在讲到这个地方,你这个心能不很害怕的吗?「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因为这个,你应该赶快修行,把生死了了,断生死流,出爱情和欲念这个苦海了。「自他兼济。彼岸同登」:你自己也离苦得乐了,他人也离苦得乐了;都得到救度了,同到那个不生不灭的彼岸去了。「旷劫殊勋。在此一举」:从无量劫以来,旷远的这个劫以来,这是你立了一个大功,都在这一举。就是这一件事情,就是你要把生死了了。「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必要发菩提心的第六个因缘。

尊重己灵

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

这第七叫「尊重己灵」。己灵也就是佛性;佛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灵性,因为佛和众生是一样的。那么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智慧?我们就还是这么愚痴?就因为佛他修德有功了,所以性德就方显。修行的德行成就了,自己那个本性的智慧也就现前了。你若不加修理,不加雕琢,本性虽然是有,但是就现不出来。就好像这个桌子,这是一棵树长大了,把它锯断了,截割成这个木板,去做这个桌子,是一个器皿,可以用的。那么像在那个树上呢,你就不能拿那个树当桌子,你只可以说它是棵树。那个树可以做种种的用具,种种的材料。可是你要是不会用呢,就只用它来烧火;你若会用,能以造成种种有用的家具,你愿意造什么,你若会造都可以。

我们这个性灵也是。你若会用的,它那个智慧光明就现出来了;你若不会用,也就像一棵树在那个地方,不认识的人只可以拿来烧火,那么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我们佛教,所以和其他的宗教有多少不同。其他宗教都是你人做不到的,只有佛教,佛是一个大智慧者,他叫我们人人都开智慧,人人开了智慧都可以成佛。

成佛就是怎么样子?成佛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说:「就那么简单吗?」就那么简单。你做到这六大宗旨,那就是佛,就恐怕你人做不到。说是说:「啊!我不争了。」事情来了,还是一样争。说是我不贪了,到利害交关的时候,还要贪。说我不求了,等到我需要的时候,还要求。说我不自私了,那么有很重要的地方,还要自私。不自利,哦!还是要自利。说是不自利、不自私,但是那个境界来了,还是放不下,看不破,又加上打妄语。打妄语这一点,你不用学,每一个人都会打妄语。好像我们那个某某人似的,你若说她打妄语,她就说这是方便语。方便,她应该这样说。你看!这个有什么办法?妄语她当做方便语;方便语,她就认为是应该的。那么就这个六大宗旨,你要是彻底把它认识了,彻底能照着做,那就距离成佛不远了。虽然不能说即刻成佛,但是也离佛不远了。

那么这不是说「云何尊重己灵」吗?怎么对己灵要尊重呢?就是你要重视你自己这个佛性,你不要把它糟蹋了。你不要拿着可以做佛龛,或者做供桌,这么很有价值的东西,你拿它烧火了,那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所以这要尊重己灵。第七点发菩提心的因缘就要尊重己灵,你不要自己把自己看轻了,你要自己尊重自己这一种智慧,所以才说「云何尊重己灵」。

「谓我现前一心」:己灵也就是你的心。这现前一念的心,也不是过去心,也不是未来心,就是现前这一念心。「直下与释迦如来」:直下,本来应该说直上的。这个直下,是说从佛那儿到我们这儿,这是直下;我们这儿应该是直上的。直上和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没有两样的。释迦牟尼佛也是用这个己灵成的佛,用他的心成的佛;我们也是用这个己灵,用心成佛。所以我们这个心和佛是无二无别的,没有两样的。「云何世尊。早成正觉」:可是既然一样的,为什么佛已经在无量劫来,早就成佛了?正觉也是佛。「而我等昏迷」:而我等现在还是在这儿昏迷,没有觉悟,在「颠倒」的里边,「尚做凡夫」?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仍然做凡夫呢?

「又佛世尊」:又者说,这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他有六种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这六通。佛有三身,是法身、化身、报身:法报化这三身。又有四智,就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有这四种的智慧。五眼,就有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佛有这五眼六通。天眼通能看见天上一切的天人的动作,他都知道;天耳通,天人所讲的话,他能听,他知道;他心通,这就是彼此之间,你这心里动一念,他已经知道你那儿在想什么,不要说出来,这叫他心通。宿命通,就是你前生是个牛啊,是个马啊,是个人哪,是个猪啊,他一看就知道。甚至于,你前生再前生,生生世世作过多少世人,多少世马,多少世驴,多少世飞禽,多少世蚂蚁,多少世蚊虫,都知道的,有这个神通智慧。「功德庄严」:他怎么有这个神通智慧呢?就因为他有功德,功德圆满了。庄严,就是万德庄严其身。

「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还是业障在那儿缠缚着,在那儿累赘着。「烦恼、生死缠缚」:也很多烦恼,在这里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这里绑着,总也得不到解脱,总是不自由的。「心性是一」:我们的心和性。那个心就是佛心,和我们的心一样的,佛的性灵和我们的性灵是一样的。「迷悟天渊」:可是佛呢,就因为他会用了,他觉悟了;我们还是在迷着呢!所以就像天渊。渊不是这个地,是深渊--水的深处,甚至于那个地的底下,所以像天和渊这么样不同。

「静言思之」:我们头脑冷静一下,研究研究。思之,你想一想,「岂不可耻?」佛已经成了佛,开大智慧,我们还是这么愚痴,这么颠倒,这是很不够一个大丈夫,不够一个大英雄、大豪杰,我们是很可羞耻的。「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我们这个性灵就好像无价宝珠似的,埋在粪土里头。淤泥也就是粪土。「视同瓦砾。不加爱重」:就像破瓦、砖头那个样子,不爱护,不尊重这个己灵。瓦砾,就是破瓦、砖头之类的。

「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用这个无量的善法,来「对治烦恼」。用无量善法,你要是善功德圆满了,就会升天;你罪孽过圆满了,就下地狱了。因为这个,我们应该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也就是你有了功德了,你烦恼自然就没有了。「修德有功」:你修行培植这个德行,若有所成就了,那「则性德方显」:你自己那个灵性,那种德行,也就露出来了,就现出智慧了。「如珠被濯。悬在高幢」:就像珠子在淤泥里头,你把它洗干净了,放在一个高的幢的顶上。「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它照耀四方,把一切的光明都遮盖住了。「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你这样,可以说没有辜负佛的教化,也没有辜负自己这个灵性。「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这个就是我们应该发菩提心的第七种的因缘--就是尊重己灵,不要把自己的灵性都浪费了。

忏悔业障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

「云何忏悔业障」:忏是忏其前愆,悔就悔其后过;以前所造的和以后未造的,这都要忏悔。忏悔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经言」:在戒律的经上说。「犯一吉罗」:吉罗就是突吉罗,叫轻垢罪,就是很轻微的一点染污法。犯这个罪,要在地狱里头五百年,才能了这个罪。五百岁,就好像四天王的寿命。「吉罗小罪。尚获此报」:这个突吉罗本来就是个轻垢罪,是很轻微的一个罪,尚且也得到这种的果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况且大的罪呢?犯僧残罪,或者是十重罪,这都叫僧残罪。犯重的罪,他更不知道要受多少果报了。

「今我等」:现在我们这个出家人。「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天所用的东西,或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常常违背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或者吃一餐饭,或者喝一口水,都不合乎戒律的。「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在一天所犯的,就有无量无边那么多,况且这一生所犯的罪更多了。「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那么很长远一个时间,所造出来的罪业呢?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且以五戒言之」:就用五戒来说。「十人九犯。少露多藏」:十个人里头就有九个人,受了五戒又犯五戒。少露,就是犯了戒,他也不发露忏悔;多藏,就是覆藏在心里,以为人家还不知道,他就没有犯戒。「五戒名为优婆塞戒」:这个五戒是在家人优婆塞、优婆夷所受的戒;近事男、近事女所受的戒。「尚不具足」:尚且不能修行。这个犯,也包括出家人;出家人在这五戒里也常常犯,不圆满。这不具足就是不圆满。「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况且沙弥所受的十戒,比丘所受的二百五十条戒,菩萨所受的十重四十八轻等等的戒呢?「又不必言矣」:又不必说了,一定犯的很多的。

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

「问其名」:这个出家人,你若问他,「叫什么名字呢?」「则曰我比丘也」:他就说:「我是一个比丘。」这比丘有三个意思,就是乞士、布魔、破恶。乞士,就是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布魔,等你受比丘戒的时候,那个教授羯磨问你:「汝是丈夫否?」你答说:「是丈夫。」在这个时候,天上的天魔魔宫都震动,魔王就恐惧了,就害怕了。魔王就想:

「唉呀!现在释迦牟尼佛的眷属又多了,增加了,而我那个魔的眷属又减少了。」所以他就恐怖了,这叫布魔;破恶,就破你这个烦恼恶,破贪瞋痴这个恶,所以这有三个意思。「问其实」:你若真真实实问他。「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那么他甚至于连一个在家人都不如,连个优婆塞、优婆夷都不如。

这是有这一类的出家人,但是有的出家人也真是戒行清高,作人天的师表,所以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你不能说:「喔!所有的出家人都连在家人都不如了。」不可以这样说的。「岂不可愧哉」:那么身为一个出家人,连在家人都不如,这应该生大惭愧了。

「当知佛戒不受则已」:你应该知道,「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是名真佛子。」你既然受佛戒,就要守佛戒。所以说「则不可毁犯」:你不可以犯戒。「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为什么不可以犯戒呢?你不犯戒,那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了;你犯了,将来就一定会堕落的。

「若非自愍愍他」:自己怜悯自己,也怜悯他人。「自伤伤他」:你自己悲伤,也悲伤他人。所以你这个时候,要「身口并切」:你身口意都要专一并切。「声泪俱下」:在你忏悔的时候,自己要声泪俱下在佛前来忏悔。「普与众生。求哀忏悔」:愿意和所有的众生,在佛前来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从无量劫以来,「恶报难逃」。你如果不忏悔,你就要受恶报。这个恶报不容易逃避的,一定要受这个恶报的。除非你真正忏悔,这个恶报才能避免了。「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第八种的因缘。

求生净土

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

「云何求生净土」:云何,就是怎么样。怎么样才能求生净土呢?「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说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虽然这可以修行,但是能往前有进步,能一天比一天增长道业,是很不容易的。「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彼土就是极乐世界。一生到极乐世界那儿,就花开见佛,悟无生法忍了。「易故一生可致」:因为容易,所以一生就容易致。致,就是到那儿,就是成就了。「难故累劫未成」:因为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不容易,障缘很多,所以就是累劫也不容易成就。累劫就是很长的一个时间。

「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因为这个,所以过去这一些个圣人和贤人,都是要求生净土的。人人,就是过去历代祖师,所有这些个圣贤。「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佛所说的所有的经典,和祖师所造的论,每一部经和每一部论,每一部律都是指归,最终的目的都是叫你求生净土。「末世修行。无越于此」:在我们现在这个末法时代修行,没有再能超过这个净土法门。这是最方便,最容易,最直截,最了当的一个法门了。

「然经称少善不生」:在《弥陀经》上说,「不能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必须要多善根,多福德才可以的。「多福乃致」:你要修多一点的福报,才可以到那个地方。「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你要是说广种福德,你怎么样种福德呢?你就是念佛,就是广种福德了,就是增长你的福德了。「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什么叫多善呢?多善,你就要发广大的菩提心。「是以暂持圣号」:因为这个,所以你就暂时间受持这个阿弥陀佛的名号。「胜于布施百年」:超过你以这个七宝布施一百年那么长的时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尘劫」:你要是一发大心,就能超过你修行多生累劫那么远的时间。

好像这个高峰妙禅师在西天目倒挂莲花那个地方修行。修行啊,他有个睡魔;他一想要打坐,这个睡魔就来叫他睡觉,就昏沉;昏沉,所以他就跑到那个倒挂莲花那个地方去打坐。那个地方好像一个莲花倒挂着似的,他在那个上面坐着。如果一睡觉就会跌到下面万丈的悬崖,粉身碎骨。他自己一想:「你要怕死就再也不敢睡了,不然的时候,你总睡觉。」自己对治自己这个睡魔。谁不知到那个地方,这个睡魔还跟着他,财色名食睡这五欲还跟着他;跟着他,在那儿打打坐就睡着了;睡着就跌下去;跌下去了,就因为他发心发得真了,所以韦驮菩萨就常常护他的法。那么韦驮菩萨看他掉下去了,就在没有掉到下面就把他托住了。他这一掉下的时候当然醒了;醒了但是也往山崖里掉,也没有辨法了,于是乎这又有人把他托住了。

他说:「你们谁救我的这个命呀?」这个护法韦驮就说:「我是护法韦驮。」这个高峰妙禅师又坐在这个地方,自己打妄想了,就生了骄傲心了,说:「哎呀!这个世界上像我这个样修行的,大约没有了。」于是乎就问这个韦驮说:「哎!护法韦驮,世界上像我这样的修行人有多少个?韦驮说:「像你这样的修行人哪,有牛马那么多!你真是不知惭愧!你生这种的傲慢的心。你贡高我慢,我八万大劫也不护你的法了!」

这一说,这高峰妙禅师就生大惭愧,「哎呀!我真是该死啰!这个韦驮菩萨八万大劫不护我的法,我怎么样能修成道呢?」就哭起来了,说:「我太过骄傲了。我贡高我慢。怎么这样子呢?韦驮菩萨救我就救我了,你为什么要生出这种自满的心呢?为什么生出这种骄傲的心呢?」自己对自己就生大惭愧;生大惭愧,然后忽然间又明白了,说:「哎!我哭什么呢?还要修行呀!韦驮菩萨护我的法,我就修行;不护我的法,我就不修行了吗?以前我不知道他护我的法,我不一样修行吗?」于是乎不要依赖韦驮菩萨了,还自己要打起精神来,拿出志气来,拿出金刚不坏的志愿,还要修行。于是乎又在那儿坐下来了;坐下就用功,在那儿打坐。一打坐,这个睡魔又来了,又昏沉了,又睡了,又跌下去了;又跌下去了,说:「哎呀!我这回可完了。我怎么办呢?这回韦驮菩萨又不护持我。」

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人把他托住;托住又送到上面来,他说:「谁护法啊?」「护法韦驮。」他说:「哎!老韦,你真是……你怎么对我这么没有信用?你说八万大劫都不护我的法了,为什么你现在又把我救住?」他又来他的脾气了,就问韦驮。这韦驮菩萨说:「哎!因为你一念的惭愧的心,超过这八万大劫的时间了,所以我现在又来护你。你以后乖乖的好好修行好了,再也不要睡那么多觉了。」那么这样子,这个高峰妙禅师就在那儿真乖乖的,好好听韦驮菩萨的话,在那儿修行;修行以后豁然开悟,得大智慧,得大神通,得大自在。所以这个惭愧,是很要紧的。这一念的惭愧,就超过这个无量劫。

「盖念佛本期作佛」:盖,就是大概。那么总起来说,总而言之你要是念佛,本期作佛。为什么要念佛呢?念佛就是想成佛;若不想成佛,不需要念佛。所以「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你若不发一个广大心,不发菩提心,你念佛做什么呢?不需要念了。「发心原为修行」:为什么要发心?就为的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你若不求生净土,你虽然发广大心,可是也容易退失菩提心。

「是则下菩提种」:下菩提种,就是发广大心。「耕以念佛之犁」:念佛,就好像一个犁耙在那儿耕田似的。「道果自然增长」:你一念佛,西方极乐世界那儿莲花就生出来了。「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乘着阿弥陀佛这个大愿船,到净土那个大海里头去。「西方决定往生」:你这样子乘大愿船,你持佛名号,就一定能生到极乐世界去,生到净土去。「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第九种的因缘。

所以你们各位,对念佛法门,切记切记要特别地去修行去,不要懒惰。有一刻的时间,就念一刻的佛。也就是说我们有一口气就是念佛;这个气断了,我们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 宿世的因缘 • 儒释道三家的本质 • 佛告诉我们生天不究竟 • 学佛决定不是迷信 • 后得智是真实智慧 • 我把这个身体借给佛菩萨用 • 屏幕里面,出现许多鬼魂 • 患得患失,这很痛苦! • 他很可怜,没有人教导他 •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世间苦 • 值得骄傲,那就完了 • 放火烧山,罪过非常之重 • 佛菩萨不会暴露身份 • 时间跟空间,都不是真实的 • 这十二个字必须要遵守 • 拼命赚钱,能赚得到吗? • 欢喜缴税,绝不逃税 • 要消除业障,要懂得忏悔 • 信心 • 学佛要像一尊佛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学诚法师:世间最美的储蓄 · 学诚法师:学佛的最终宗旨究竟是什么? · 学诚法师: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吃素不算杀... · 学诚法师:今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 · 法华漫话系列:法华经中王 人法俱殊胜 · 学诚法师:拥抱逆境才能感悟人生 · 学诚法师:家里的孩子又懒又内向怎么办? · 学诚法师:决定修行和决定成佛 · 学诚法师:省思物欲过患获得佛法真谛 · 学诚法师:如何选择行业,感觉自己迷茫 · 学诚法师:在修善上下功夫,才能降伏恶念 · 学诚法师:从情爱之中解脱出来 · 学诚法师:修信与念恩 · 学诚法师:恶意恶念太多,怎么断才好? · 学诚法师:八字算命与风水 · 学诚法师:如何克服交流障碍 · 学诚法师开示及答疑 · 学诚法师:身边的人不支持不理解我的人生观...



·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 梦参老和尚:相信三宝的力量,不要怀疑 · 会式 ·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二、嘱... · 蔡礼旭:老师教礼貌 · 心量小的人最苦,也最可怜 · 黑天 · 星云法师:富翁吃猪 · 盘谷 · 阿耶怛那 · 分享正能量 · 印光大师:诫欲戒淫 · 龛 · 宣化上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廿五(1) · 81 走在光明佛道上 ·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要点摘抄(卷一、二... · 宣化上人:对任何人不可以发脾气 · 彭鑫博士:“手淫无害健康”是祸国殃民的说...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