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 浏览文章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58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午安。我们这几节课谈到「礼」的部分,在五伦关系当中都是礼,而君臣关系,一个上位者要尊贤、要礼贤下士,才能为团体、为国家,请到有德的贤士,来利益团体、利益百姓。我们讲到齐桓公,他不计管仲曾经要杀害他,他放下这个仇恨,进而还拜管仲为宰相,最后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所以尊贤对一个领导、上位者是太重要的礼了。我们刚好上一次讲到一半「管晏列传」,我们继续看四十五页。上一节课谈到我们在朋友关系当中最熟悉的「管鲍之交」,他们真的是知己,后来管仲为相,确实鲍叔牙没有看错人,管仲对於政治他是非常有见地、有方法,所以治理得很好。后面一段讲到:

  【管仲富拟於公室。】

  管仲的财富,『拟』就是媲美,他的财富跟这些诸侯人家比差不多,等於他跟这些国君的财富感觉起来差不多。从哪里看到?

  【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三归』有几个说法,一个是指他的封地,一个是指他娶了三个太太,三个不同姓氏的女子,归宁。一个人娶三个太太,等於是挺会花钱的,看起来好像家族很富裕。不过奉劝这种事别干,很多大企业家家庭会纷乱破碎,就是一个太太不懂得珍惜,外面还找,最后整个家庭的乱源就开始了。所以为人家长、领导要做好榜样。他娶了三个女子,当然假如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还是要慎重自己,因为是人民瞩目,一言一行都会带动社会风气。为什么在经典当中,像《孝经.诸侯章》,诸侯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领导,特别强调不能傲慢,「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要「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上位者最后会失败,会殃及团体、人民,都因为傲慢,然后纵欲造成的。经典真的是人一生幸福与否的护身符。而《孝经•诸侯章》里面最后引《诗经》结语,也是提醒所有的上位者,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第三个说法是他建了三归之台,建了三归之台等於是像很大的房子,这种情况都是看起来好像展现富裕的感觉。人其实有钱应该要不张扬,张扬反而会招来一些不好的缘分,有钱人教孩子应该要藏富教子。今天孩子从小就知道你很有钱,第一、他就不想努力,第二、他就开始想那些钱我怎么拿到手,甚至於从小他的心里都在想,爸爸以后那些钱就是我的,所以要藏富教子。再来,有钱张扬,很多这些小偷、盗贼看到了,他就起不好的念头。我自己高中时候认识一位同学,跟我同班,他们家当时好像是台湾十大首富之一。我什么时候知道的?好像是我大学的时候才知道,高中三年我不知道他们家这么有钱,看起来很朴素,也没穿金戴银,衣服都旧旧的。好可惜,那个时候我都不知道。我的意思是说,我要跟他学习这种精神,你们要理解我,别听歪。所以我后来了解到,他父母很懂得教育,很懂得守富之道,不可张扬。

  接著又举『反坫』。「反坫」是两国国君见面,本国国君招待来我国的国君,招待的时候,反坫就是安放酒杯的土垫。这个设备只有国君有,管仲家也有。所以一开始说「富拟於公室」,跟诸侯的家差不多。『齐人不以为侈』,可是齐国的人都没有批评管仲奢侈,为什么?因为他的功劳很大,老百姓念他的功劳,就没有批评他奢侈。虽然没有批评,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流弊。不知道司马迁是不是很有深意,把管仲跟晏婴放在一起,都是齐国的宰相,但相隔很长一段时间,不在同一个时代。而晏子是非常的勤俭,一件外套穿三十多年都没有换。这个应该也是有深意,在提醒后世的人,虽然齐国的人并没有批评,但是一个人建功立业於国家社会,还有更重要一点,还要立德,德才能影响深远。

  所以前面文章里面提到,「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后世的人非常赞叹鲍叔牙推荐这样的贤才,他让贤,他没有嫉妒,他以天下为重,这是德的表现。所以司马迁先生处处都在彰显立德的重要性。很多政治人物或者公众人物,虽然一生为社会国家做了不少事情,都有可能在晚年因为一个品德的玷污,都可能把他一生的价值怎么样?抹掉。所以人还是要非常爱惜、珍重自己的节操,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守好自己的品德,因为德行有损一生功业抵消,甚至於有辱自己的父母、祖先就更不好了。接著说到:

  【管仲卒。】

  管仲去世了,管仲做宰相做了四十年。

  【齐国遵其政。常强於诸侯。】

  管仲去世之后,齐国的政治遵循他的这些原理原则,这些做法,国家也经营得不错,在诸侯当中都是强盛的,『常强於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过了一百年左右,齐国出现了『晏子』。

  【晏平仲婴者。】

  『平仲』是晏子的字,『婴』是名,晏婴,字「平仲」。

  【莱之夷维人也。】

  『莱』是指莱州,『夷维』这个地方的人。在今天的山东高密这个地方,在山东省。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

  晏子他侍奉过三朝的国君,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灵公』,他做了三年的大臣;『庄公』,六年;『景公』,四十八年。晏子在朝为官总共五十七年,真是一代老臣、忠臣,而且他是非常的节俭。『力行』是指竭尽心力办事,我们常听到鞠躬尽瘁、宵衣旰食,就是为公家的事做到很辛苦,甚至都皮包骨,不遗余力。而人要尽忠於团体,首先一定要勤俭的人生态度。一个人不勤劳,怎么可能尽忠?一个人不节俭,他办事一定浪费公帑,乱花,大手大脚把公家的钱乱花掉,他怎么尽忠?勤俭为服务之本,一个人勤劳,他会主动去付出、主动去帮忙,他做的事情愈多,他积累的感悟跟经验愈多,愈做效益还有他的能力都在提升。其实吃亏是福、多做是福,人有时候这些都想不明白,只想到眼前自己方不方便、舒不舒服。这是我们一个人在社会、团体要服务好他人,要有勤俭的美德。

  之前有没有跟大家谈过「青年十二守则」?讲过了,讲一半而已?幸好你们提醒我,不然我下辈子还得还另一半。我有一个方法,确实是切成两半来记的。有一半是八德,上一次是讲八德,我们复习一下,「孝顺为齐家之本,忠勇为爱国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仁爱为接物之本,和平为处世之本,礼节为治事之本」。好,这个应该之前有跟大家探讨过。我们看看这些都是很抓到本,一个人不尽忠、不有勇气,他怎么爱国?一个人没有信义,他的事业是绝对不可能有成就的。「信」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社会信用。「义」是他时时在经营事业当中,不是以他的利益为出发,而是尽道义,而是看到他服务人的需要,这才是每个行业的本,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现在好像改了,人生以赚钱为目的,见利就怎么?忘义。所以大家看,忘了义,为什么现在人的事业起伏这么快、这么大?因为他没有根,没有根本的事业,随时风一来就把它连根拔起。所以所有的结果,原因我们要找到,就是忘了根本。根扎得深、扎得牢,就长成千年大树,长长久久。

  好,诸位学长,您的孩子、学生以后出去做事业,你们有没有信心他们的信义会排在第一位?要有这样的信念跟信心,信义不排在第一位,这样的人的事业迟早都要垮下来,没有偶然的。假如我们的孩子见钱眼开,你不要太高兴,「他很想赚钱,以后事业会做的很好」,这不对。很想赚钱,看钱眼开,以后面对社会很多诱惑就麻烦了。我有一位朋友,他能力非常强,他在公司里做得很好,也很受领导的重用。有一年过年,合作的厂商送他东西,这东西一拿出来,里面厚厚的一个红包,放了不少钱。结果他看到那些钱,有点吓到了,因为数目还是不小,那等於是在贿赂他,额外给他的钱。后来他是没有任何怀疑,因为从小家教很好,他就赶紧把这个钱,你说送还给他,他一定会在那里跟你推来推去,所以后来他就拿给他的主管,然后就给主管交代说,我们公司非常爱护我们,所以这个钱我绝对不能收,主管您还是拿回去还给这个厂商。因为礼物是主管跟他同时收的,但是钱放在里面他不知道,所以就拿给主管处理。结果过没多久,过几天而已,公司的稽查组就下来查。你看有家教重不重要?他马上就把钱给退回去,结果他的主管两份都收了,他的主管贪恋,他就守不住了,他马上就被调到更高的位子上去了。所以信义重要!为立业之本。

  「仁爱为接物之本」,待人接物时时都为他人著想。「和平为处世之本」,跟人相处,以和为贵,和睦相处,平等对待。「礼节为治事之本」,就像《孝经》当中有告诉我们,「居家理」,以前是大家庭,房子四合院都是挺大的,几百口人住在一起,要处理整个家里的这些家务,包含几百个人吃喝、生活,需不需要办事的能力?需要。几百口人,总负责的长辈,管理能力强不强?很强。我们以前的经典都说齐家就能什么?治国。因为家这么大,他懂得去治理,人与人之间都能团结在一起,他就能把治家的经验用在去治理人民。所以「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这些治理的能力,可以很自然的转移到为人民服务。

  我们来冷静看看现在的孩子。假如他一早起来都是父母把他叫起来的,都是父母把早餐给他准备好的,你说他有什么办事能力?甚至於是客人来了,他在那看电视,动都不动,连接待都不会接待。然后吃饭的时候都是他第一个跳上桌去吃,也不会帮忙,看到喜欢吃的就吃一半。请问这样的人你敢用他吗?这题这么难吗?还是你们没做过老板?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人你用了,什么时候给你出纰漏,你都不知道。他连这些应对进退都不懂,连一些小事都不会处理,他只有一张文凭,你敢用他吗?

  我们曾经遇到一位企业家,他就说,大学毕业很不简单,他就请大学生来。结果有一次去接待客人,客人是湖南人,所以老板就特意点湖南菜。带了两个大学生去,是帮忙招呼客人的,结果这两个人都自己在那里讲话,也不会看脸色。闽南话说「不会看眼色」,很迟钝。然后,一开始吃的时候,两个人还在那里讨论,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后来上来辣的菜,专点给湖南客人的。他们两个喜欢吃辣,那个菜一上来,两个人抢著转那个盘子,把菜转到自己面前,然后先吃。这个老板那个时候修养也不错,没有当场发飙。老板没办法,很无奈,赶紧转到客人面前。结果转没一下子,他俩又把它转回来。所以连这些礼节都不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朱子治家格言》一开始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大家注意,有没有脑海里一个影像,一个五六岁、七八岁的孩子,从小就是这样在为家庭服务、付出,您说这个孩子有没有能力?他很有责任心,他很细心,每一次晚上要去睡觉,赶紧什么都去巡一巡,水有没有关好,插头有没有拔掉,哪些电不能浪费掉,他细腻、节俭都是从这些生活当中很深刻体会并养成了习惯。我们几千年的教育从小都是教这些生活教育,最后内化成他的习惯跟他的心性,长大以后纵使有钱,他绝不奢侈。我们父亲那一代,从小有家教的不少,虽然后来赚了钱,饭粒掉在地上,都是赶紧捡起来吃,不敢浪费。习惯成自然。

  我们接著看另外六句。「勤俭为服务之本,整洁为强身之本,服从为负责之本,学问为济世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本,有恒为成功之本」。整洁,所谓病从口入,他爱整洁就不会乱吃,包含他生活的环境干净,身体一定好。环境非常肮脏,空气、灰尘种种,都会造成身体的伤害。我听说现在年轻人,有的吃完饭,妈妈不在,饭盒没吃完,就放在那里,最后都长虫了,他还能跟虫住在一起。所以他们的定力也不错,就懒到连这种情况了,他还是不动。这是很值得我们省思的地方。

  「服从为负责之本」,他到一个团体去,懂得以大局为重,配合领导者的安排,做事情。当然在服从的过程当中,他也尽他的本分,觉得不妥的地方,他又懂得去提劝告,所以他应对进退都很有分寸。现在年轻人假如没有这些素养,他到团体去都不听上司的话,那就很容易把团体给搞乱了。甚至於是不服从之外,还讲领导的是是非非,还造成团体里面的一些不满、冲突就很麻烦。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小被宠坏了,他不顺眼的就怨、就恨。所以我们看一个年轻人值不值得栽培,都可以从这些地方看得很清楚。「学问为济世之本」。这个学问不是死的,不是纸上谈兵,是真的能够扭转乾坤。一个团体现在出了问题,怎么样真正从根本解决掉问题,这个他都懂,他是有真学问。就像现在天灾这么多,全世界博士这么多,读了很多书的人这么多,他们知道怎么来化解现在的天灾人祸吗?所以读书不是拿学历的,读书是要有学问智慧来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国家的。

  日本这一次灾难非常大,有官员提出来,这么大的灾难,是不善业感召来的,是人的恶业感召来的。我们了解到这些讯息,对这些官员肃然起敬。他有学问,他知道根源问题,他知道《尚书》上讲的「作不善,降之百殃」。我们注意看,中国人也好,华人也好,日本、韩国人也好,统统都在接受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有在学。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没有拿出来反省?有没有拿出来真正来改善?这是勇气,没有这种勇气爱不了国。「忠勇为爱国之本」,他敢讲真话,敢引导人民、社会来面对问题。曾经我在拿到《了凡四训》这本书,上面打了一段话,「《了凡四训》是日本皇族奉为治国宝典」。我们老祖宗留的《了凡四训》,是日本皇族奉为治国宝典。所以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改,一个家,以至於整个国家社会的命运都可以改,最重要的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些都是最重要的道德学问。但是诸位冷静,假如没有接受传统文化的薰陶,能认知这些道理吗?我们这几代偏重知识技能,道德伦理的教育太缺乏。

  那一天我遇到一个年轻人,她刚好看到我们在办活动,她也是华人,她不是很清楚我们办什么活动。她就问说:你们是中华文化中心,你们是办画画,还是办跳舞,还是泡茶?她就这么问我。可能在她的印象当中,中华文化都是办这些活动。然后我就说:是讲伦理道德。她一听说,马上就跑了。事后我反思,我真是糊涂,怎么可以跟她讲伦理道德?因为她已经太久没有接触,或者对这个东西她误解了,她觉得那是很死板的东西。我应该跟她说,就是教你怎么样找一个好男人。她可能就,现在人重利、重快乐,他要找这些他才有兴趣,找一些上课很快乐的、有利可图的。所以还要恒顺众生,你要先顺著他的兴趣需要去讲,不然我就断了她一个学习中华文化的机会。我现在非常忏悔,一句话这么重要。我这几天好好祈祷,希望她再来走过门前一次,我再跟她好好解释一下。所以我们这一代的成人要反思,从小忽略了伦理道德教育,害年轻人好像跟这些学问都绝缘了一样,遇到就会相排斥。假如我们从小教孩子,从小做给孩子看,他应该是生起仰慕才对,他从小就佩服父母。所以教育还得要靠身教。

  「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找到快乐的根本。现在的人,他的目标不是助人,他把快乐误解成享乐是快乐,其实真正的乐,它就会一直乐下去。比方你今天真心帮助一个人,快乐多久?你们有没有遇过有一个人说,「我以前尽力帮助这个朋友,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我帮他了,他很感激我;可是三年以后,我觉得我很痛苦,我不想帮他了」,有没有?助人那种乐,因为你助人跟你的性德相应,所以你一想到,你就会觉得很有意义,这是真乐。乐假如会变成苦,那种乐就不是真乐,那种乐只是把苦暂时停止,就像抽鸦片一样,抽一下好舒服,接著更痛苦。所以现在的人都觉得乐要从外面来刺激,其实那种乐都是非常短暂,之后就变成苦了。比方说现在的人很会shopping,有没有?你看一买那么多钱,痛快!接著,钱花完了,吃泡面,就苦了。甚至於花得很痛快,家里的人都苦,这是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

  包含大家看,吃饭是不是乐?好,你吃完了,待会儿两个小时你不就又饿了吗?它只是这个饿暂时不饿了。再来,你吃一碗很乐,吃两碗也很乐,吃二十碗?所以大家注意,这都是欲望暂时满足,它不是长久的乐。你说人去跳舞,Happy!Happy!他跳半个小时很乐,你叫他跳三个小时,他就昏倒了。所以乐会变成苦,都不是真乐,长长久久的才是真乐。所以助人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还有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的心灵提升了,你的烦恼放下了,一生都乐。为善最乐,而且做的事跟自己的性德相应的,孝顺最乐,友爱兄弟最乐。你看我们上一辈的人,在谈到兄弟的情谊,共患难,一谈起来,全家都是非常的喜乐和睦。你看,马上就打雷了,要呼应,我们人生要找到真乐。孟子讲,「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内心里统统没有任何的亏心事,从没有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是大乐,这是良心的快乐。还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也是人生快乐。其实这也是助人为乐,因为教育英才他会让我们社会有好的下一代,他会让团体有好的接班人,这是真正的忠心於社会团体,都想到以后的人,为国举才,为团体举才。

  最后,「有恒为成功之本」。好,诸位学长,大家每一个礼拜背一篇古文,已经快要满一年了,真不容易。现在是三月十八号,快要接近五月八号,就满一年了。真正有恒心,厚积薄发,滴水穿石,水到就渠成。只要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做任何事都有恒心,他以后一定有成就。当然我们首先要把恒心、毅力,自己身教做到。所以这里从文章当中提到的,我们可以看出晏子节俭、勤奋、忠勇、爱国。他因为有这些美德,节俭力行,为国君所看重,也为天下的人民所看重他的德行。

  【既相齐。】

  他后来当到宰相。

  【食不重肉。】

  这个『重』就是多,我们说多重多重,「重」是指多。他吃的时候,不超过一道肉菜,就没有两道的,最多是一道肉菜。

  【妾不衣帛。】

  他的妻子不穿丝绸、绸缎的衣服,绸缎就比较高级,所以非常的简朴、节俭。晏子很节俭,有一次刚好他上朝,是国君找他来。结果当时身边有一个大臣,叫田桓子。晏子来的时候,田桓子就给齐景公讲:景公,您看晏子是宰相,受国家这么多的俸禄,结果你看他的车这么破,那匹马这么老,国家给他这么多俸禄,结果他这么表现,不是隐藏了国君给他的恩德吗?其他人看到了会不会说,国君怎么这么对待晏子,这么寒酸,国君你看他这样是在隐藏你的恩德,所以他待会儿来,罚他喝酒。景公一听,有道理。所以这个国君智慧也不高,国君听话要有智慧,不然这耳边风一煽,谗言就怎么样?就进去了。

  结果晏子来了,田桓就把这个话讲了一遍。晏子就说: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当中有说到,一个人位居高位,假如这些朝廷内的官员没有照顾好,就是宰相的过失,高位者的过失;在外的官员没有照顾好,也是宰相的过失;军队里面这些军备没有准备好,那是宰相的过失;然后他自己的家族没有照顾好,那也是宰相的过失。这些才是我的过失,不是我坐了一台车子破破的,是过失。而且我父亲的家族统统都有车坐,我母亲的家族统统吃得饱,我太太的家族没有一个饿死的,还有几百个读书人没钱生活,都是靠我的薪水支持他们读书,然后维持生计。所以我的钱都用在这些地方,我是要把国君给我的爱护,去利益更多的人民、更多的家人,这是要让他们感觉到国君的恩德,我怎么是在隐藏国君的恩德?晏子讲完,齐桓公说:该罚的是你。所以田桓本来要设计晏子,讲他的谗言,最后害了自己,所以人不要做坏事。曾子有一句话叫「出乎尔者,反乎尔者」,我们一个不好的念头、不好的话出去了,最后会回到谁的身上?自己。本来想要讲人坏话,最后还是回到自己身上。

  其实,整个大自然就是一个循环,你给人善言,最后这个善的磁场也会回到自己身上。所以有一句俗话叫「打人就是打自己,骂人就是骂自己」。今天我们打了这个人,打的事情好像已经过了,可是你打人,人家把这个恨记在心上。君子报仇,你们的功夫比较高,可以忍到十年。最后时节因缘成熟了,恶的因缘不就又回来了吗?所以傻的人才跟人家有过节,那真是愚昧不明理。要跟人广结善缘,最后护荫后代,这些善的力量、因缘,最后都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后代身上。所以晏子的节俭,应该是当时,不只齐国,天下人都仰慕。

  【其在朝。】

  晏子在朝廷当中,上朝之后:

  【君语及之。】

  国君问他话,问他一些重要的决策:

  【即危言。】

  『危言』是指非常正直的陈述意见。这个正直来自什么?来自无欲则刚,他绝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利、私情在里面,都是为天下著想,天下为公。

  【语不及之。即危行。】

  就是君王没有请教他意见,可能意思不想听他说了,但是他还是非常公正的去做他的本分,去尽他能尽的力量。有时候时节因缘不成熟,也不可强求,不然到时候君王嫌烦了,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孔子有提醒我们,「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国君一时不能接受,要悦复谏,找到比较适合的时间点,他比较放松、比较高兴了,再说。不要一直劝,劝到最后可能自取其辱,皇帝大发雷霆,训你一顿,还是判你罪,就麻烦了。朋友也是这样,劝的时候要掌握、拿捏分寸,劝得太急切,可能这个朋友以后就不来找你了。

  【国有道。即顺命。】

  整个国家的政治上了轨道,政通人和,他顺著整个政令去办事情。『顺命』就是按著政令去办事情,命令。

  【无道。即衡命。】

  假如政治没上轨道,国君没有道德,当下的状况也不好,只能权衡政令。比方说国君的命令不对,他怎么善巧方便来转化掉这个危机。就有一次,刚好饥荒,齐景公接到晏子给他的劝谏,说要赶紧放粮仓救济人民。结果齐景公当时候在路寝这个地方,盖路寝之台他自己要用。大兴建筑,还是要自己享受,而且齐景公很坚持,晏子没办法。结果他非常善巧,他把工人的薪资提高,把工人的人数扩大。比方说本来五百人来做,他把它用成一千人,薪水又提高,人数又增加,很多饥民都有工作机会。然后本来两年完成的,他可能把它改成三年,这很有机智。最后路寝也盖好了,老百姓也没饿死。所以要懂得变通,这是晏子的权变。

  再来,晏子也非常懂得善谏,善於劝谏。有一次刚好齐景公了解到晏子的房子很潮湿,在比较低洼的地方,又旧。齐景公说:「我帮你重盖一个房子,到比较高、比较舒服的地方去住。」结果晏子就说:「国君,使不得,这个房子是历代坐我这个位子的高官住的,宰相住的,我的德行跟所做的功业都比不上他们,他们都能住,我怎么可以搬走?」大家看,这个晏子非常谦退,而且时时讲话都非常圆融,而且很自省,很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住在这里又接近市场,我买东西也方便」,要婉拒国君的好意。所以连婉拒也要有艺术、有智慧,要让国君听了舒服,能接受。结果后面这句话引出了齐景公的问话。因为晏子说,「我住在离市场比较近,买东西方便」。齐景公接著问:「你住在市场旁边,现在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顺便问了一下。晏子为什么会有机智?告诉大家,机智都是从慈悲来的,都是念念为国君,念念为人民来的。晏子马上说:「君王,那个义肢,就是假的脚,很贵,鞋子很便宜。」脚都切掉了就没人穿鞋,大家想一想,人民的脚为什么断了?被国家判刑的,就代表刑法太严苛。晏子就顺著景公这句话,只讲了假脚很贵,国君你看著办。齐景公也不是笨的人,这么一听,就把这个刑法减去了。你看,晏子这么一提醒、一规劝,多少人民得福。

  所以在《左传》里面,左丘明先生引了《诗经》的一段话赞叹晏子,「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很多经典,在引经据典的时候引《诗经》,「不学诗,无以言」。《诗经》的言语温柔敦厚,所以《诗经》里面所提到的这些伦理道德的思想学问,影响著我们整个民族。所以《诗经》这些教诲,在这些大学问家都非常熟悉,常常引这些来呼应圣贤人的行持,完全跟经典相应。君子,这个「祉」有善行,或者福祉的意思,君子如果行善,国家的灾难,差不多,这个「庶」是差不多,「遄」是快,差不多很快就能制止了。或者是说,君子就像福祉一样,是人民的福,会让乱赶紧制止,因为他们有慈悲、有智慧。

  我们刚刚举了晏子他懂得机智权变,虽然国君无道,他也化解了饥荒。第二是善谏,善於劝谏,国君刑罚太严苛,他善巧的提醒君王,善巧的让国君转念,提起正念。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印象,有一次齐景公一匹爱马被属下给养死了,结果齐景公就很生气,马上就要杀这个下属。「谁敢拦我,跟他同罪!」结果晏子马上就说:「这个人太可恶了,让我来」,然后就拿著刀要去处罚他,让我来。「你真是罪该万死,我让你死得明白一点,你犯了三个严重的罪恶。第一,你居然把国君最心爱的马养死了;第二,你让全国的人民都知道国君为了一匹马杀人,你看你的罪有多大;第三,你让其他的国家、天下的人,都知道我们国君因为一匹马杀了人,你有三大罪!」讲完,齐景公说:「好了,放了他,放了他。」这个善谏,但是这还有一点最可贵的是什么?让国君、领导者知道,我是疼惜你,我希望你做一个仁君、圣君,有这样的心境。

  再来,晏子也很能观察整个政治的形势,他还是很冷静的进退。当时晏子在侍奉齐庄公,侍奉庄公是六年。有一次晏子来见庄公,结果庄公就安排奏乐的人唱著歌,然后歌的大意,意思「我看到你很不高兴,你怎么还不走,你怎么还不走」,晏子一听就懂庄公的意思。结果晏子马上从位子移开,然后坐在地上。庄公就很纳闷,你怎么椅子不坐,突然移开坐在地上?晏子说:「一个人要申诉的时候,都要坐在地上,今天我要和国君评评理」。接著晏子就说:「我从古书当中了解到一个道理,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其身」。他人马众多,没有道义;他的位置很高,很有势力,但是不懂礼,不懂得礼敬他人;然后好逞强斗狠,又嫌弃厌恶贤德之人,这样的领导者,灾祸很快就要到他的身上。其实这个不只是国家领导者,一个企业、一个团体的高位者,假如有这个情况,灾祸也很快就会到他的身边。因为这样的处世态度,一定会跟很多人结对立冤仇,这是很不吉祥的一个处世态度。所以古人他明白这些道理,其实都很厉害,都可以洞察到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灾难快到了。

  在《左传》里面很多这样的一个情况,看一个军队经过周天子的地方,光看他这些士兵走路的样子,就断言必败无疑。真的败,因为那些士兵都不守礼,经过周天子的地方没有遵礼,很傲慢,骄兵必败,最后就败得很惨。所以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往往都在自己一言一行当中就已经有徵兆了。所以晏子对庄公讲到这个重点,你还讨厌有贤德之人给你意见,既然你不听我的劝,我也不能白受国家的俸禄,他就自己走了,离开了。离开之后,读书人有志气,马上把房子、很多财物就还给庄公。既然我没有在这个位置,也没有为人民做什么,那我不能享受这个俸禄。过没有几年,庄公就被底下的人给杀死了,崔杼杀了齐庄公。你说这样的人格特质,旁边围的一定都是那些巴结谄媚要谋权的下属。所以晏子在国家无道的情况之下,他也懂得善巧权变。

  【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

  晏子在不同的三个朝代,名声都很显著,甚至於在其他的国家,人们都很佩服他。接著下一段讲到:

  【越石父贤。】

  『越石父』这个人很贤德:

  【在缧絏中。】

  他被关在监狱牢中。这个『缧』是指黑绳,黑色的绳子。『絏』是系,绑起来,系起来,系的意思。所以就是象徵一个人被这些刑具捆绑起来在牢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晏子外出,刚好在路途当中遇到了越石父。看到他的遭遇,他很不忍心,马上把他驾车的马,驾马车的马左边那一匹叫『左骖』,把它解下来替他赎罪,马上解救了越石父。所以古代贤人都是重义轻利,一匹马当时候不便宜,不会去想到物质的这些东西,赶紧解救这个贤人,顺便就把他载回家里来照顾。

  【弗谢。入闺。】

  『谢』是告辞。就是晏子没有打声招呼就告辞,就先进他的内室去了。『闺』是内室。

  【久之。越石父请绝。】

  这个『久之』,过了一段时间,晏子才从自己内室出来,越石父请求跟他绝交。

  【晏子惧然。】

  『惧然』就是很吃惊。

  【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缌。何子求绝之速也。】

  这个『缌』是指灾难,缌难。当越石父请求绝交,晏子马上非常恐慌、惊讶。大家注意看,一个人的修养都在这些突如其来的境缘当中看出来。我们换成晏子的角色,您今天把一匹马拿去给一个人赎罪,那一匹马可能是你好几年的俸禄。请问大家现在买一台车子要付贷款付多久?会不会舍不得?这半台BMW就出去了。而且过没有多久的时间,马上对方就说,我要跟你绝交。假如是一般的人,帮了人有落印象的话,他马上的反应是什么?你这个人真不识好歹,我才救你一命,你这什么态度。他把帮有没有放心上?放心上了脾气就上来了。但是晏子,你看完全没有在心地上留下一个他帮人的痕迹,反而是马上自己很恐慌,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你看修养多好,任何境界突如其来,反求诸己。而且甚至於是觉得,这是一个贤德之人,我没有好好的对待他,让国家损失了一个人才,不得了!从这些地方我们都看得出来,一个贤德之人都是道义,都是公益的存心。而且很惊恐,马上『摄衣冠』,就是把自己的衣服好好的整理一下,表示恭敬。『谢曰』,就是道歉。对不起,我晏婴虽然无德,『不仁』,就是没有德。『免子於缌』,让您免於这个缌难,『何子求绝之速也』,您最少念在这分情上,您为什么求绝交这么快速?当然当下晏子「摄衣冠」的态度,也能让对方感觉到他的恭敬。

  【石父曰。不然。】

  话不能这么讲。

  【吾闻君子诎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

  我听说君子遇到不理解他的人、误解他的人,而他受到冤屈、困穷,『诎』是这个意思。他不会难过,因为他们不理解我。而能够得伸展、得益於信任自己的人,能解开这个危难是因为有知己的帮忙。这个伸里面也等於是说能够得志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吾方在缧絏中。】

  我刚刚被关在牢里。

  【彼不知我也。】

  是他们不了解我,他不是我的知己,我不怪他。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

  你已经,『感寤』就是很理解我,赎我的罪,是我的知己。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絏之中。】

  既然是知己还对我这么无礼,要入门也没有先跟我打个招呼就进去了,那我不如还是关在牢里,心里还好受一点。读这一段话,这些古风我们体会,很感动。您看,越石父很直率,直言对晏子,当然也是对晏子的测试。这么直言,晏子的态度完全没有不高兴,反而马上检讨自己。俗话有讲说,「不打不相识」,当然这个没有打,就是说在一件事情当中,彼此都是直心相对,最后被劝的人还能接受、理解,更尊重对方,那就是惺惺相惜。所以晏子:

  【於是延入为上客。】

  把越石父以上等宾客来照顾。这里讲到「知己而无礼」,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人有时候会因为熟了而无礼,因为忙而无礼,事实上还是内在的恭敬不够。所以晏子跟人交往,在书上的赞叹,孔子也是赞叹,「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交朋友,愈久的朋友他愈恭敬,等於是把朋友的德行他佩服,朋友对他的恩德他都记在心上,愈来愈恭敬,不会因为熟而失礼。好,这一节课先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一念相应一念佛,怎样才能相应? • 一定要永离妄语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放下就是 • 是他度了我 •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世间苦 •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 供具都是表法的 • 禽流感 • 自作自受 • 念佛成佛 • 什么是邪?什么是正?/ 富不过三代 • 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 • 财源滚滚而来 • 不能忍的决定不是人才 • 听经,要怎么样听? • 杀生吃肉 • 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 • 他妄念多,智慧不能现前 • 发心印经,这是真正福田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印光大师:“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是什... · 印光大师净土修行法语录 · 印光大师:持经利益随心论(法宣法师白话译... ·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壹、悲化有情【14... · 印光大师:初心专礼(白话文) · 印光大师关于施食的开示 · 印光大师:此事伤身极大,能让人才变废材 · 印光大师:《四书》《五经》阅读建议 · 净土宗十三代高僧印光祖师真身舍利子 · 印光大师:关于密宗,不经阿阇黎传授而诵咒... · 印光大师:以亲身经历对净土法门的赞叹 · 印光大师: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 印光法师:念佛600问(九) · 印光法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六) · 印光大师:求子之道 · 印光大师:在家修持净土应注意事项 · 印光大师:吃素之人可以喝牛奶吗?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四十二)



· 学佛必须经历历世练心才看破放下吗? · 日莲 · 九部经 · 慈诚罗珠堪布:回向殊胜 ·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贰、赞净土超胜【二... · 慈诚罗珠堪布: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 不邪淫的人有福 · 果卿居士:感谢轻贱辱骂你的人 · 定弘法师:做公司,影响修行,那还做吗 · 高闲 · 大悲咒句解 65、娑婆诃 ·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 · 地波罗蜜 · 悉达多 · 学诚法师:让自己成为别人幸福的原因 · 海珠 ·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廿九章 归城施... · 印光大师:为何有人得不到佛菩萨加被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