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 浏览文章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67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午安。我们接著看「廉篇」的绪余,第二段绪余。我们上一次《泷冈阡表》,已经跟大家交流完了。我们看经文讲到:

  【孔子曰。古之矜也廉。】

  这段话在《论语》当中讲到,古人有三个缺点,但他这些缺点当中是有点太过了,但他的本质还是有可取之处,就是「古之狂也肆」,这个是原文,「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这个古跟今是孔子那个时候称今,孔子以前的人称古。所以孔子讲到,他们那个时代以前的古人,纵使性格上比较狂妄,狂人,但是,这个「肆」就是他讲话比较敢直言,不会有什么避讳,有时候可能冲了一点,但是还是比较直率,「古之狂也肆」。当您看到一个人讲话有点狂,很直接,你会有什么感受?首先是考虑自己舒不舒服,还是考虑他讲得有没有道理?诸位学长,你会先感受哪个部分?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二、三代人,传统文化的基础,都不算是很牢固。所以要求一个人德行上,方方面面都没有缺点,容不容易?你说,先看看他有没有温良恭俭让,再考虑听不听他讲。这个时代很难,不可苛刻苛求於人,要要求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纵使他态度不是很好,「不以人废言」,只要他讲得有道理,我们都应该反思接纳。不能说这个人表情我不接受,这个人讲话的方式我难受,我就不听他讲话了。这是我们度量太小,修养太差。假如人家态度不是很好,我们就懒得理他,请问我们的态度能服人吗?人家态度不好,讲对了我们还接受,我跟大家保证,两次、三次之后,这个人对你的态度一定愈来愈好。他态度不对,你还尊重、还接纳他,慢慢的他就被你感化了。

  所以人跟人相处不愉快、冲突,怪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们讲这句话的时候,好像有点不大很情愿,不过标准答案又是这样。讲出来要是很欢喜讲出来,很欢喜照著做。坦白讲,真照著做,好不好受?每次要去做,还得深呼吸三次,有没有?然后撑著,好,就这么做做看吧。做的时候,一开始是勉强的,「始而勉强,终则泰然」,做久了,你就自然、习惯了。所以一开始的苦,苦在哪?苦在面子拉不下来。这个面子害我们害得很惨,让我们德行都不能突破。明明自己起情绪了、起对立了,嘴上还要在那里唠叨,就是他不对,他态度不好。其实坦白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能发生冲突,俗话讲半斤八两。

  诸位学长,你们听到实话居然还笑得出来,请受小弟一拜,不简单、不简单。听到实话,一般讲的「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药苦口利於病」。「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改过了,烦恼轻,智慧才能长;还袒护自己的错误短处,内心就在堕落了,跟圣贤教诲不相应。大家有没有经验,跟我们最亲的人给我们讲实话,我们很难接受,当下能控制得了脾气,已经算不错了。但事后想想,还是很有道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生的德行要提升,《弟子规》这一句一定要扎实的去落实,叫「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处事待人接物,宽以待人,人家讲对的话,有可取之处,我们学习,我们听劝,不要挑人家的一大堆语病、毛病,这就苛刻了。严以律己,对人要宽厚,这个XY轴,千万不能够偏了,更不能倒了。

  我们复习一下,什么是X轴?毫无边际,无限延伸、宽广,X轴,要宽以待人。Y轴呢?XY轴你们很陌生吗?我们小学不就学过了吗?Y轴是上下,往深处一直探,探到心地,不能自欺,那叫Y轴。我们有个习惯,比方犯错了,人家一看到,首先第一个反应,稍微解释一下,那个就是习气。大家想一想,做错了还要解释半天,人家服不服?这德就不能服人。可能我们解释二、三句,人家就开始想睡觉了,听不下去了。当我们讲话讲到人家打哈欠的时候,就要稍微思考一下,讲的话不中听,人家有点不好意思说,硬听一下,我们这么护著面子,也不好给我们戳破。

  德行要能感人,首先改自己最严重的过,能改了,就会让人家刮目相看。本来我们很会解释的,现在一遇到事马上:「对不起,是我不对。」你们有没有经验,讲对不起的时候,亲朋好友突然眼睛瞪得很大:「你没事吧。」所以中华文化重的是心地的功夫、心地的修养。心地功夫在哪里看到?在很多生活的细节当中,看到自己的修养。比方我们有事情麻烦别人了,有没有加一个「请」。或者任何时候,走路、吃饭,您先「请」。这个「请」字,在一天当中出现过几次?还是现在当领导了,「哎哎哎,帮我那个拿一下」,还有帮,还不错了,「赶快给我拿过来。」你看,当了官,看起来身分地位高了,德行呢?在往下,对人基本的恭敬没有了。

  包含在学校教书,也很容易执著。比方在学校教孩子,在班级里面是孩子,一个小国的国王。回到家里面了还做国王,叫先生的时候跟叫小朋友差不多,「过来,过来。」其实人不知不觉,他就有执著点,他就有贪著,自己没有很冷静的话,看不到。比方跟孩子讲话和跟大人讲话一不一样?一不一样?有一样,也有不一样。不一样是外在的言语,一样是内在的恭敬、真心,这是真诚心、恭敬心不变。因为你有真诚恭敬,你不可能对大人的时候,用小朋友的话跟他讲,你也不可能对小朋友的时候,用大人的话跟他讲。我也曾经看到,我们在弘扬中华文化,长期跟大人讲话,突然有一天派个特别任务,让他去教小朋友,他从头到尾讲话就跟大人讲一样,底下的小孩不知道怎么回应。您看,人随时随地你不觉察,都会有新的执著出现。

  很多人都说,跟小孩讲话、沟通很容易,怎么跟大人这么难。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分别、执著动。你看孔子也好、圣贤也好、佛陀也好,这些都是人类历史当中最成功的老师,有没有听过他们讲,跟小孩讲话比较容易,跟大人很麻烦。所以任何境界,不要把责任往境界上推,要回到根本,叫君子务本,要从自己的心地下手。因为跟小孩子讲,他执著比较少,然后他完全信任你,当然你跟他讲话比较容易。跟大人,他对你的信任基础跟小孩不大一样,还没到;到他完全信任你,那也跟一个小朋友信任他妈妈一样。信任为什么还不够?当然要反思我们的德行,还有我们的言语,我们的善巧够不够。至诚感通,有真诚现前,任何年龄,任何行业,你都可以跟他很好的沟通。所以真正用心学传统文化,叫老少皆宜。这个成语马来西亚没有吗?有,你们怎么没什么反应?老少咸宜。古文班的人,「皆」跟「咸」是通的,上了一年,连皆跟咸都不知道,那个上课的人拖出去。我得拖出去了。

  所以你看检讨别人都很容易,检讨到最后原来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古人说得有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古人在这个道理当中,他了解得很透彻。包含古代的圣王,他说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我的错,不可以推卸给任何人,而老百姓任何的错,都是我的错。真的,当错发生的时候,指责来指责去,对事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还会有更深的冲突对立。当老百姓错了,君王马上、领导马上是我没有给他教好。大家看一看,所有的人感受到这分心,心都软化了。这个犯罪的人、犯错的人,马上惭愧心就起来了。所有当官的人,他也不好去指责这个犯罪的人民,连天子都这么说了,我没把他教好,我们也应该尽这分心。上一次我们有讲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有没有?有,是古文课,没错。「如得其情,哀矜勿喜」。所以人的修养从哪里看出来,人的成熟度从哪里看出来?从能时时反省,从能时时包容。成熟度就是看这些态度,能反省,肚量大,能包容,能听别人的劝,这个都是成熟度。

  孔子说到,在他们之前的古人,虽然有点狂妄,可是性格上是比较直言、敢言。他直言也是为我们好,他直言也是照著道理讲,要能接受。练修养,他讲十句,有一句对,九句错,我们都听那一句。其实在听那不对的九句的时候,都快憋不住了,你这么讲我、这么误会我,忍不住了。修养、成熟度被误解的时候,能沉得住气,不急於解释,这个也是成熟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误会了,就难过好几天,那我执太重,我怎么能被误会。圣人都难免会被误会,我们怎么可能不被误会?更何况,坦白讲,我们很多做不好的,被人家讲也是应该的。

  接著,「今之狂也荡」,这个「荡」就是放荡,没有依据。他讲一些话,他狂妄,可是没有照著正直、没有照著对的道理讲,一堆歪理,又很傲慢。孔子那个时候就感觉,比较狂妄的人,现在话都乱讲。可见得比起以前的人,他的一些缺点愈偏愈厉害了。以前的人,他虽然有缺点,但他缺点当中还有好的特质,现在没了。他狂当中,他还有比较直率;现在是狂,然后讲话都傲慢自大,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所以有学习圣教的人讲话要谨慎,每一句话应该要慎重跟经典相不相应,跟经典不相应这个话就不在道中,这个话就要造口业,这个话可能就误导他人。思想观念误导了,假如刚好又是年轻人、是小孩把你的话听中了,你不是毁了他一生吗?慎重的人勿使一句话空说,不要讲废话,要讲有意义的话,更不能讲误导别人的话。

  接著,「古之矜也廉」,在他们之前的古人,这个「矜」是矜持,就是处世非常谨慎,有点太谨慎了,很矜持。古之矜者,他很矜持、很谨慎,而且他还廉,就是廉洁有守。这个「廉」,我们之前有讲到,就是指堂屋的柱子有棱有角,处世比较方正,但是有时候比较不会变通,可是他还是很廉洁,所以「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现在看起来比较严谨、谨慎的人,反而很容易发脾气,自己严以律己,但是也严以对人,看别人做得不是很好,脾气就来了,就指责了。所以这个在心态上就偏掉了,变成也以高标准在要求别人。我们反思自己处世的态度,或者看身边人去观察,现在的现象,严以律己也很容易严以律人。甚至於严以律己的时候,还很希望别人赞叹肯定。这些修行的功夫,在外面看不一定准,要看心地上的心态状况。所以严以律己,还是要遵循宽以待人才好。你不宽以待人,一严格,人做的不如己意,脾气就很容易上来。

  「古之愚也直」。古代比较愚笨的人,他还有直率、正直的态度。现在比较愚笨的人,却是无知妄作。这个「诈」就是无知妄作,然后欺骗人而已。我们常讲一句话,叫「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心性的修养上,好像随著时代一直在往下堕。就是古代的人,他虽然比较愚钝一点,可是他不失正直;现在愚钝还欺骗别人,这个就更不好了。所以,这里「廉篇」绪余引这句话,告诉我们:

  【是言其持守太严。】

  就是这些很严谨矜持的人,他自我要求严格,处世也很讲这些规矩,可能会让接触他的人:

  【虽有不圆和之偏处。】

  可能有不圆融的地方,让人家不舒服。

  【而其劲节不屈。犹不失为廉也。】

  但是他能够守住这些原则、这些分寸,『不屈』就是面对利诱、面对权势,他都不会偏离这些原理、原则,所以『犹不失为廉也』,他还保留了这种廉洁的本色。其实我们身边假如有这样的亲朋好友,你看了会怎么样?你应该把他当宝贝看,现在还这么讲原则的人不多了,都是讲人情、随波逐流很多。

  曾经我们听师长有讲到,他有一个长辈,当时好像抗战时候,周邦道老先生,好像是他们的校长。真的照顾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甚至於好东西都是先让学生,自己的孩子排后面,公而忘私。也非常廉洁,单位给他一个电话,处理公事用这个电话,只要是私人的事情,走出家门口,到外面电话亭打电话。诸位学长,假如是你爸,你会怎么样?你会不会跪下来,「父亲,我们家为什么有福报,都是因为你有德行,请受儿子三拜。」你会不会这么做?还是你会在那里,「拜托,哪有这么麻烦。」现在假如真正有古人之道风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是会欣赏,还是觉得他老古板。你看我们做人的标准,现在都不知道落到哪里去了。看到这样的人,真的是要立正,太有德行!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可能拿回家;公家给他车,公事才坐这个车,私事坐公车。我们看师长在讲这个例子的时候,这些为人师表者,有没有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有没有?有!就是德,感化,廉洁,仁慈。所以我们身为长辈的,有没有随时随地,我们的言行都在树立给小孩的风范?所以接著:

  【胡瑗原廉篇云。】

  有很多文章,它的开篇都是叫『原廉』,还有「原君」,这些文章。这个「原」字就是推究事物的本源意义,就是「廉」这个字,它根本的意义是什么。「原君」,这个「君」根本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怕后人对这个道理愈理解愈偏颇了,他写这篇文章还原这个道理、这个精神。讲到:

  【夫士子读书。】

  『士子』是知识分子,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诸位学长,我们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你们怎么没什么反应?我们读文言文,「所学何事」?人要随时回到不忘初心,这很重要,不然都会偏离自己的方向跟目标。诸位学长,你已经结婚的请举手。好,请放下。你结婚所为何事?学东西要用悟性学,都要还原本来的意义,人往往走到半路,全部走到岔路上去了,全部走到情绪、义气用事去了。所以这个不忘初心是成熟度。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常常这样去提醒自己,这样就能有决心、有毅力去达到自己本来的目标。不管是学业,不管是婚姻还是事业,还是弘扬文化,我们时时要回到本源上,要对得起自己的决定。读书人所学的是真正修齐治平的学问。不是学一些文章词藻,在那里炫耀、卖弄,不是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所以读书明理,效法圣贤,「穷则独善其身」,在自己的乡邻移风易俗;「达则兼善天下」,有机会了,出来当官:

  【本欲出而致用。】

  出来可以造福一方,所学的终於可以派上用场。而欧阳修先生提到,「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廉洁有羞耻心,这是读书人跟君子很重要做人的节度、名节。因为读书人以后有机会当官了,假如这两个字没有守好,不只不能利益一方,对自身来讲可能身败名裂,可能遗臭万年,还让老百姓受苦了。因为为官者没有廉洁,最苦的就是老百姓。比方贪污,就没有守节,当初读圣贤书的目的也忘了,陷在物欲里面。所以有一段话,大家也比较熟悉,叫「尔俸尔禄,民膏民脂」。Hello,Are you sure?没有讲过吗?没有讲过二十一遍。应该之前在君臣的时候,臣子应该会强调这一点。好,首先检讨,我没有讲二十一遍。再来反思,你们笔记抄回去有没有看?告诉大家,抄的笔记,回去马上看,最能持久;回去三天不看,保证以后也不看。最后抄笔记,叫做抄安心的。

  一个公务人员、官员,所有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纳的税,人民的血汗钱,民膏民脂,你在吸他的血,你还不好好爱他们,还剥削他们、凌虐他们、劳苦他们。「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老百姓处於低位,你可能能欺负得到他,但是上天、老天你不能欺骗得了。而且不清廉、贪污了,这钱是来自於老百姓的血汗钱,你贪污了,冤有头,债有主。我们在台湾听到一句俗话,叫「一世为官,九世牛」。一辈子当了官员,没当好,贪污了,后面九世当牛,还债。所以该还的都得还。像我是属牛的,我也挺认命的,可能就是以前答应的事没干好,这辈子来好好把它干完。所以这一生,其实人该干啥跑不掉,欢欢喜喜做,用欢喜心做,功德圆满,以后有大福报会现前;心不甘情不愿的做,念头里还怨天尤人,折福。

  我们时时要记得曾子的一句话,叫「出乎尔者,反乎尔者」。整个宇宙,它是一体,你丢出什么,就回来什么,它是一体。所以《大学》里面讲,「货悖而入者」,你用不正当的方法,把财货拉进来,「亦悖而出」,你很快的就吐去,那本来就不是你的。「言悖而出者」,你愤怒的话、挖苦人的话、毁谤人的话出去了,出去了还会再什么?回来,回到自己身上,「亦悖而入」。大家有没有经验,有一天突然有个同事,无缘无故骂你一顿,你还觉得有点委屈,奇怪了,我今天又没怎么样,他怎么骂我一顿。回家冷静一想,可能三年前有得罪他,只是你忘记了,今天刚好机会到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结果大家一听完,回去想想想,这个朋友为什么骂我,想到最后,头快破掉了,真的没有,想不起来,可能是前辈子。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它是超越时空的定律。

  我们以前学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请问大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考试得二分,是吧。这个会影响你一生的思想观念,这些定律我们知不知道?「出乎尔者,反乎尔者」,这是定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我们信不信?信。你真信了,还会骂人吗?还会瞪人吗?还会跟人过不去吗?会不会?你信了一定不会。信了又继续傻下去,我们闽南话讲「又不是傻子」。懂了,还继续做错的,那是还没真彻底懂,那还习气很重,顺著习气没顺著真理。所以真明理的人不再造新的罪业,不再造新殃,不再跟人结梁子,跟人广结善缘。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百九十页,《德育古鉴》。「定远狄令」,这个故事讲过没有?看大家的反应应该是没有。因为我判断不准,我上几种课有时候会错乱,进修班,礼拜一的课,还有古文课,我最近年纪稍微长了一点。今天有我们大陆来的朋友,说到在潮汕地区,我们马来西亚有很多祖籍是在广东潮汕一带。说有一个九十六的老太太,听课都记得清清楚楚。九十六岁了,听了觉得很汗颜。九十六岁的老太太,还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她的孙子找对象,她跟她孙子讲,你叫你女朋友先学这个学好,才有可能进我们家的门。老了能这么清醒,这个都是积善,这个都是聪明智慧的表现,一生做事很严谨,不糊涂。

  我们看「定远狄令」,定远这个地方,有一个县令,姓狄。「有富翁死」,当地一个富翁去世了。「而其妻掌家,所遗数万金」,他的妻子接著掌他们家的家产,留下来的财富有数万金。「叔欲之」,他的小叔动了歹念想要侵夺。「不与,告县」,当然这个嫂子不给,这个小叔就告县衙门。而且「使人密嘱曰」,派人给这个县太爷讲,「追得若干,愿与中分」,你给我大嫂要到的,我一半都给你。「狄立拘其嫂」,把他嫂子抓起来,拘留。「严刑考讯」,严刑拷打,「悉追出之」,把她的财产全部都侵夺了。「狄果得其半焉」,这个县令果然得到一半。「其妇积恨而死」。世间人只重视看得到的,不重视很多看不到的力量是很强的,人家这个怨气怎么能消得下来?人家刚死了丈夫,这是多大的人生悲痛,你当一个父母官,还这样对待子民。

  「后狄罢归」,没当官了,回家乡了。「一日昼寝」,白天睡觉。「忽见前妇持一小团鱼,挂於床上」,好像梦中恍恍惚惚看到被他害死的这个妇女,拿著一小团鱼挂在他的床上。「倏然不见」,突然就不见了。「未几」,未几是过了没多久。「遍身生疽」,他的身体开始长疽了。「如团鱼状」,长的疽的样子,就好像团鱼状一样。这个疽是恶性的脓疮,「以手按之」,去按这个脓疮,「头足俱动」,就好像那个鱼会动一样,「痛彻骨髓」。诸位学长,看到这里,相不相信这个情况?相信,善根深厚。很多人不能受圣教的利益,就是怀疑心很重,不相信: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编来骗我的。在历史当中太多这种真实的因果报应,任何朝代都不乏这些例子。

  我们想起汉朝时候,有一个大官、大臣,叫晁错。汉景帝的大臣,而且还是汉景帝的老师,教他读书。但是晁错建议了一个意见,要中央集权,要削弱各个诸侯的权力,他是为整个国家好。可是这些诸侯,他们已经做大了,有权了,不愿意,然后就造反。造反还讲得很好听,说我们不是要去指责皇上,我们要指责他旁边这个晁错,他是以这个错误的思想来影响皇帝,我们要清君侧,要把他绳之以法。所以人有时候做坏事,还把理由讲得很好听,明明就是不服从中央的领导。军队真的派出来,汉景帝有点招架不住,这么多叔叔、亲戚都派兵来了。结果另外一个大臣看这个局势,叫袁盎,建议皇上,是不是把晁错杀了,这些人就退兵了。最后不得已,把晁错杀了。结果一杀,有没有退兵?没有。

  晁错一心为整个国家朝廷,最后被杀了。所以人生不如意事,得要看开一点,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虽然不被理解,还被误解、还被障碍,只要你发心纯正,功德都是圆满的。而且你的灵性会不断提升,善有善报,别担心,别埋怨。结果,我们想一想,这个晁错被杀了,当下他是什么心情?我一心为国,怎么感得这样的结果,而且还是那个叫袁盎的,做的建议。所以就记住了这个冤仇,要报复袁盎。这是汉朝的事,汉朝景帝,那个是汉高祖刘邦,接下来惠帝,再来文帝、景帝,都是汉朝初年的时候。文帝、景帝,文景之治,这个大家可能有听过。从汉朝一直到了唐朝,经过了几百年,经过了十辈子。这个袁盎做了唐朝时候的国师,叫悟达国师。学问很好,皇帝封他做老师,送他一个檀香做的宝座。这个袁盎看著,那个时候已经是悟达国师了,看著这宝座,起了:我真的很不错。觉得,你看最高的尊荣,起了这个傲慢心,没多久,脚的膝盖长了一个人面疮。人面疮,还有眼睛,还有嘴巴,痛得他死去活来,命都快丧了。

  幸好,他之前刚好走过西北一带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老者病得很重,昏死过去了,全身还长疽,结果悟达国师很慈悲,用嘴巴去帮他吸脓出来。后来这个老者渐渐康复了,就对他讲,你以后人生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这里来找我。诸位学长,你们有没有遇过躺在路旁边的老者,然后他病得很重,说不定他是来给你考试的,考我们的慈悲心。结果悟达国师没办法,命都快没了,想起这个老者,就赶紧去找他。这个老者看他病得很严重,找到河边,就拿这个清水帮他洗伤口。突然这个人面疮就说话了,然后就把这个典故讲出来,我是汉朝时候的晁错,这个悟达国师是当时候的袁盎,我等了他十辈子,就为了报这个仇。结果他这十世统统都知书达理,旁边都有神明护佑,我伤不了他。刚好到第十世,还当国师,不过他起个傲慢,护法神走了,机会来了,就抓住这个机会。后来因为这位老者,他有高度智慧,他是佛陀的学生,迦诺迦尊者。赶紧给晁错,给他引导,「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样下去无有真正自在解脱的人生,统统是在怨恨当中了」,让他放下这些习气、怨恨,才能了脱生死。这一段缘分,在佛家有个《慈悲三昧水忏》,就是根据这个典故编出来的一个忏仪。这个都是真实的,不是编的,尤其佛家重戒不可妄语,怎么可以乱讲话,这佛门的重戒。

  可能有人说,或许是真的,可是那是以前的,现在不一定有。告诉大家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个外国人,女士,不知道大家看过这个照片没有?这个人现在在西藏修行,她脸上长了个人头,还有耳朵,那个人头还比我有福报,这里都是下垂的。我们台湾就在最近几十年而已,在台中商专,有一个女子叫江翠裳,读台中侨光商专,也是长了一个肿瘤,肿瘤比她的头还大,那照片我们都看过。你说一个女孩子的脸变成这样,本来是校花,学校校花,最后变成这个样子。你看她怎么活,尤其她的母亲、家人比她更痛苦。也都是因为冤结,来报怨的,最后把它化掉了,好好修行化解这个冤业,不要再冤冤相报了。

  所以,诸位学长,跟任何人有过结,放下!人家欠你的,别要了,要债也挺麻烦的。为什么?要债有时候要过头了,又变成欠人家债了。所有人对我们的无理、伤害,统统不计较、包容了。没完没了的事,傻人才做。所以这个故事都是这些读书人整理下来,绝对真实。我们老祖宗为了让我们懂得这些道理,用心良苦。所以他按著这个伤口,「痛彻骨髓。昼夜号呼,逾年而死」。逾是超过,超过一个年左右,他就死了。「凡五子七孙,皆生此疽」,五个儿子、七个孙子全部都长这个疽,「相继而亡」。你看这个造的孽太重了。「止一孙仅免」,最后只剩下一个孙子没死,「无立锥之地」,这个孙子根本也活不了,很贫困,没有立锥之地。

  我们再看一百九十一页这里。所以父母官要真正像父母一样,才没有造孽。「绍兴府一布政」,布政都是满大的官。「巧於贪饕」,就是很贪心,「积财至数十万。及败官归」,可能有一些问题被人家查出来,他就赶紧回家了。这个贪的人都以为贪到手就是他的,愚痴,横财、不义之财,拿到了是大祸。「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亦悖而出,不是财货还给人家就好了,利息什么统统都要算回去的,包含造成人家的身心伤害,甚至人命都要补回去的。他回家乡了,因为贪了不少钱,「买良田千顷」,还买很好的田,「富甲一郡」,在这个郡算是最富的了。「其祖父屡见梦,言冥谴将及」,他的祖父好几次在梦中告诉他,你造了损阴德的事,你要赶紧忏悔,改!「弗信」,不相信。

  从这里我们看,自己的祖先很慈悲,念念都在护佑著后代。其实我们现在道德沦丧,可能祖先跟圣贤比我们还著急,大家能不能体会到?我们这些子孙还在那不知不觉,他们很担心,因为他们的见识比我们高太多了。但是,只要有子孙真发心弘扬文化,冥冥当中都得祖先的庇荫。你做什么事,就突然怎么这些力量都出来了。有一句成语叫「如有神助」,真的不是假的。突然缺什么了,到最后一、二天就出现了,问题就解决了。你们怎么好像有点信又有点不信的看著我?我曾经跟你们举过例子,我在海口的时候天气很热,我们那个办学中心又没冷气,我正在那伤脑筋的时候,有一个老板,他太太请我吃饭。后来吃了饭,他先生跟我聊,很高兴跟我聊《朱子治家格言》,因为他很喜欢那一篇教诲。所以有时候肚子里还是要放几篇文章,碰碰运气,刚好碰到了,跟他结个善缘。他就很高兴,后来一聊,他就把他的饭店有个会议室,冷气非常强,然后所有的椅子都是很好的木头做的,刚布置好,就借给我们用了。你看,还在那伤脑筋,突然有人出现,就帮你解决了。后来给人家用了五天,场地不用钱,五天也吃了不少东西,总要去付钱。要去付钱,统统付完了,他太太付掉了。他太太每天都去听课,听完说:我儿子都这么大了,假如小时候他们的小学老师都学这个,那不知道多好。她希望更多的幼儿园、小学老师、学校老师学习,她就把帐结掉了。真的,这个时代做这个事情,老祖宗福荫,老祖宗的福报在成就这些事。所以一个人能听祖先的话,有福;违背祖先教诲,这个灾就难免了。

  「有一子一孙」,他不听劝、不改过,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纵欲嫖赌」,最后「夭死」,去世了。这样纵欲嫖赌,那个福报也早就折光了。「布政公寻染瘫痪」,他自己瘫痪了,不能动。「子媳孙妇」,他儿媳跟孙子的太太,「颇著丑声」,就不守妇道,这整个家那就毁掉了。「利其有者,趋之若骛」,因为他有钱,亲戚朋友都开始动歪脑筋,要夺他的财产,就趋之若骛,好多人都在打这个算盘。「公犹目及见之」,他等於是看著这些亲戚一个一个来夺他的财产,当然当下他一定是痛不欲生,他又不能动。「垂死,家已罄矣」,这个「罄」就是空了,他整个家产全部败光了,「垂死」就是已经快没气了。「临危」,临终的时候,「忽张目大呼,曰」,张大眼睛,大声说到。这个都是告诉我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过人真正感悟了,不要在最后一刻才懂了一些事。「官至布政不小」,当官当到布政不是小官,「田至十万不少」,他置十万亩,因为他买了千顷。「我手中置,我手中了」,这些财富都是他手上拿到的,最后在他一代当中,不到几十年全部都还完了;不是还掉而己,子孙全部都完蛋。「说毕而死」,讲完就死了。

  所以这个故事,其实我们再冷静想想,当到布政使,当到县令,这个都是有大福的人才做得到。诸位学长,你们家里有没有当县长的亲戚朋友?你看,一个都没有。所以当县长要不要福报?要。这么大的福报,那也是修来的,结果把福变成去造这么大的孽,你说他冤枉不冤枉,小人冤枉做小人。其实坦白讲,他能贪得到,那个都是他命中有的他才贪得到;命里没有,你贪也拿不到。你看,有人铤而走险抢银行,还没抢到就被抓了,是不是?有的抢到了,还把钱拿回去。那个抢的时候还没拿到就被抓了,就是他命中本来就没有;抢了还能拿回家,那拿得到的是他命中有的。命里有的,怎么不用正规的去拿到?最后还得在监狱里面过一辈子。所以明理重要,弘扬圣教重要,人才懂得人生的财富该是你的,跑都跑不掉,不是你的,强求不来。人一懂,就乐天知命,命运是靠自己去造的,不能触犯法网。「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大家假如能够尽力的把《了凡四训》介绍给亲朋好友,那也是功德无量。让他们了解命运的真相,都是可以靠自己转变命运。

  所以胡先生讲的「原廉篇」,就点出了读书人学圣贤学问是要利益国家人民。『本欲出而致用』:

  【为国家作栋梁。为兆民谋幸福。】

  这是本来的心愿。廉洁也是从这分使命,这分利益老百姓的心,很自然会提起的态度。所以:

  【急宜廉隅自饬。】

  『急宜』就是最要紧的,就是要品德端正。『廉隅』就是品德很端正。『自饬』,这个「饬」就是很谨严,谨慎严肃的来对待自己的行为,都可以用这个饬字,其实就是洁身自爱。

  【清操自励。】

  清廉、守节操,自立自强。

  【以不贪为宝。】

  不是以财物为宝,以能不起贪心、守住德行,这个才是最宝贵的。

  【学古圣贤之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古圣先贤处世都是非常廉洁有守。『一介』,可以当一个,或者跟这个「芥」通,一般草芥,就是很微小的东西,就是一棵小草,连这么细小的东西都要守住原则。『一介不以与人』,这个「与」是给人,就是再小的东西,也都要来的是符合道义的东西才可以给人。包含我们今天奉养父母,假如我们赚的钱不干净,哪怕你拿再多的钱给父母,那是不孝,那是在羞辱自己的父母;都是光明正大,取之有道的钱来奉养父母。『一介不以取诸人』,这一点微小的东西,不符合道义的话,绝对也不收受这个东西,不接受。这个都是廉洁的表现。

  【虽贫而不受赂金。】

  虽然再怎么贫穷,绝不收受贿赂的钱。

  【虽渴而不饮盗泉。】

  再怎么渴都不喝盗泉里面的水。可能就是刚好这条河取名叫盗泉,这个读书人,他不只在行为当中戒贪,他在心理上也提醒自己,不可以落这个贪的念头。不过做法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你可以不喝,你也可以喝。晋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吴隐之,他刚好要到广州去当官,还没到广州,前二十里路到了石门这个地方,刚好当地就有一条河叫贪泉,名字就叫贪泉。然后当地都传说喝了之后,人就很想贪很多,要不要喝?结果这个吴隐之就喝了,然后喝完,他就赋了一首诗,他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万金」,喝了一口以后,就会想要贪千金,这个「歃」就是喝、饮;「试使夷齐饮」,伯夷、叔齐是非常清廉的圣者,「终当不易心」。你看看那种气慨!「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伯夷叔齐是清廉的人,他们喝了,也绝不可能起贪念。您看古人的心目当中,时时都是效法古圣先贤的榜样。我们现在都是不跟上面比,都是他也拿了、他也喝了,心态在这里,差很多。

  诸位学长,你们喝了会怎么样?终当不易心。喝了没有?大家都喝过了,为什么?整个大的社会是个染缸,你没喝过水吗?喝了能不被污染、能不醉是功夫。这一节课先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下一生要想再相聚 • 绝不被他扰乱 • 随喜的功德大 • 念佛能得度,但是他不信 • 不能杂修,不能乱修 • 亲近三宝,是大智慧之人 • 从前福多气少,现在气多福少 • 这就是念佛,这就是忆佛 • 养生的原理原则 • 我非常之快乐 • 将近六十岁,还去学护理 • 你肯不肯享这个福? • 忍辱多力 • 懂得佛法好,许多问题都能够化解 • 城隍附在灵媒身上,叫他打电话给我 • 言词要合情合理 • 从十善业道做起 • 真心就是阿弥陀佛 •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 中国人是世界第一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人我法我 · 四门游观 · 月喻菩萨十种善法 · 自性唯心 · 毗卢印 · 道澄 · 辫发 · 三时系念 · 首山竹篦 · 开元双塔 · 维威卡难达 · 辩相 · 中论 · 格外 · 信士信女 · 藕丝 · 世福 · 山形拄杖



· 一七日 · 印光大师:黄河溃决,居宅沉没已三昼夜,而... · 二禅 · 夏金刚 · 老婆禅 · 上香 · 净界法师:要了解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可思议? · 海涛法师:不要再小家碧玉,是是非非,你你... · 彭鑫:元气与声音、听觉、牙齿 · 寂念 · 尸弃大梵 · 出家的由来及中国的出家制度演变 · 圣严法师关于情绪和有情的答问 · 寂静法师:你收到阎王的第几封挂号信了? · 不学佛吃素之人可否读诵《地藏经》? · 大悲咒句解 28、度卢度卢 罚阇耶帝 · 星云大师: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高显处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