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 浏览文章

蔡礼旭:请善知识住世,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

                    蔡礼旭老师:请善知识住世,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


  师父常说什么人最傻?最傻的人就是将他人的过失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中,这样的人最傻。当我们听完师父这一句话,当下还要不要做傻人?听完之后很高兴,走出了讲堂之后,继续做傻人,还是走回去了;当下听明白了,我们就放下。我们不愿糟蹋自己纯净纯善的本性,我们也不愿糟蹋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栽培,所以历事炼心就在当下当中转过去。我们也想起昨天悟威法师跟我们的开示当中说到,哪个地方是道场?何处都是道场!当我们在处大众之中,能把自私自利放下,能把贪瞋痴慢放下,念念能观照自己放下分别执著,那当下都是道场;绝对不是拿起经本的时候才是修道。这段教诲是真正让我们把执著、把分别给放下来,也唯有我们时时能够从根本起心动念去修,我们才能真正请善知识住世。

  昨天悟威法师也提到,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师长能久住世间。假如今天我们是在听经的时候有点明白,离开了讲堂还是随顺我们的习气,这个时候善知识他就不可能久住。因为假如我们听了以后没有去力行,看到善知识会不好意思;因为依教奉行之后,会法喜充满。没有依教奉行,看到善知识我们头都会低低的,慢慢的善知识觉得不要恼害我们,那他这个缘就有可能会走了。所以我们请善知识住世,绝对不是跪在面前痛哭流涕:「要多住世间!」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当下放下我们的习气,放下我们的执著,我们不能提起情执,要提起理智。理智就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不舍什么人?不舍依教奉行之人。所以,善知识不能住世,那是我们所有修学弟子的耻辱。

  记得很多年前,师父说到要离开这个世间,后来城隍菩萨来启请。这个事情我们都知道,这个对我们四众同修来说,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城隍菩萨说到:「人道假如不认真学,但是我们鬼道众生非常认真。」所以,我们是因为鬼道众生的认真精进,让善知识久住,我们要感恩这些菩萨们的启请。更不能因为我们是人道,而去轻慢了其他空间的这些众生、这些修行人。以至於我们修学念佛法门,是可以当生成就的机会,我们非常欢喜、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但是却不能因为我们遇到当生成就的法门,而对其他的宗派产生任何的轻慢心。很可能人家处世做人这些做人的态度都做得很好,我们还比不上别人。但是我们心上常常想「我是当生成就」,反而对人有个高下见,这样会让其他宗派甚至其他宗教的人,感觉我们的态度并不够谦卑。

  当我们的态度不谦卑,不只不能弘扬佛法,弘扬念佛法门,在这个心念当中,很可能已经在破坏佛法的形象。所以,修道人非常重要,要不自欺,修道人要时时勘验自己的功夫。为什么印光大师在老人家的教诲当中,最常提的一句话「敦伦尽分」?人道成,佛道才能成。所以「敦伦尽分」是让我们在每一时、每一刻,都不忘记自己的本分、自己的角色,能在当下实践「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的精神。我们感受到老人家讲的「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这段教诲,短短的一段开示而已,但是这段开示却含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在其中了。

  而「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时时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这段话是在一切与大众相处当中,我们都要能够提得起来,不只是在道场同修之间提起来,以至於在我们的家庭当中,我们的公司、我们的单位当中,一定要提起来。假如我们是到道场的时候上敬下和,我们到自己的公司单位,对我们的同仁、上司并没有能上敬下和,那我们其实在修道的过程已经愈学愈执著。这个时候才用,那个时候不用,那我们的心境是分别心,我们的心境是虚伪的心。为什么?面对同修我们才有上敬下和,那是贪爱,那不是觉悟,那是活在好恶当中。所以我们修道人勘验非常重要,不然我们一辈子几十年修行,没有勘验的功夫,很可能一辈子到头来徒劳无功。之后我们修行假如不得力,还怪佛菩萨,那就很冤枉佛菩萨的教诲。师长常说「一真一切真」,这些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的精神,要在我们的当下随时要提得起来,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提起佛菩萨的这些风范,这些榜样。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7/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200-0004

 







• 消灾免难,不能靠外头,要靠自己 • 真正修行人,不被外境诱惑 • 弱肉强食,这是不是一个真理? • 形象非常重要 • 开光是什么 • 她想出家 • 鬼神遇到我们,我们要教他一招 • 念佛人总要记住,决定不贪生怕死 • 请神容易,送神难 • 成功的人,善于抓住机会 • 佛经,真是百读不厌 • 随缘而不攀缘,这个多自在 • 老实人容易得度 • 人生酬业 • 塞老鼠洞的果报 • 牙齿保健的重要 • 安乐死 • 轻松学佛法封面5 • 佛教是教育,它一点迷信都没有 • 人命在呼吸之间 / 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不生断 · 慧远 · 种种界智力 · 耆那教 · 宗要 · 耆阇六宗 · 斋日 · 洞山大事 · 钵头摩华 · 笠置山 · 近事男 · 大众部 · 大智度论抄 · 随类生 · 八风 · 一刀三礼 · 因果历然 · 斋粥



· 皮革犍度 · 92 三宝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壹、判一代圣教【二... · 定弘法师:大凡是善书,劝人为善的书和光碟... · 斗诤坚固 · 刘素云:这个慈悲心怎么发? · 如实修行 ·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十六课 佛教与建... ·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二、提... · 十二月名 · 槃大子 ·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二课 人间佛教的... · 刘素云:我为什么要拜佛拜的这么多? · 净界法师:能不能够往生?我们其实不必问别... · 宣化上人:做一丝一毫善事,都会在冥冥中得... · 印光大师:真学佛者,决不仗“扶乩鬼神”以... · 净界法师: 佛陀的其心不偷,就是慈悲喜舍... · 宣化上人:妻子甚狱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