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 浏览文章

蔡礼旭:弘扬《群书治要》振兴中华文化(第一集)

            弘扬《群书治要》振兴中华文化—《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之智慧(第一集)

  尊敬的王会长贤伉俪,诸位领导,诸位贵宾,诸位兄弟姐妹们,大家晚上好。感谢主办单位给礼旭这一个跟大家一起学习请教的机会。这一次,许多我们讲课的老师,像下午我们刘余莉教授,我常常在网上都听她讲《群书治要》。她们在北京有一个团队,非常用心深入《群书治要》的教诲。像肖祥剑老师他们编纂《群书治要译注》,那是很大的工程,他们在这部书下了非常多的心血。我们在网上都常听他们的教诲、讲课。等於是这一次也是来向诸位老师,还有诸位兄弟姐妹们请教。因为这一部书确确实实是博大精深,而假如没有师长这个先人指路重视这部书,我们可能并不能看懂它的价值。就像早上凌孜会长强调到,老人家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要从《弟子规》学起,而从《弟子规》学起,就是从根救起,从德行扎起。

  早上师长老人家也提到,当初二00六年到英国参观剑桥大学,之后还有参观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师长分享当中有讲到,这些汉学家确实也不简单,很了不起,他们用儒释道三教的教诲,可以写博士论文,可以写硕士论文。刚好那一次礼旭也在现场,听他们讲的非常标准的北京话,所以听了都觉得很汗颜,自己的北京话还没有他标准。当时候,一来觉得讲得没人标准很惭愧,另外有一个影像在提醒著自己,可不能三十年、五十年之后,在我们中国的大学殿堂上,是站著英国的汉学家给我们讲汉学。这一幕想到的时候,觉得非常的警惕。圣人教诲我们要有羞耻心,「知耻近乎勇」,祖先留这么好的教诲给我们,我们不认真学,最后还变成英国人、外国人来教我们,那我们真的是没有脸见我们的祖宗了。而师长去了剑桥这几所大学之后,老人家非常感叹,说到,中华传统文化是心性之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怎么被认识成是学术、是知识而已?它应该可以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国家,进而利益全世界才对,而不是拿著汉学只是去领一份薪水,拿一份文凭而已。所以我们听老人家这一段话,可以体会到他老人家非常的惋惜,五千年高度的智慧,居然没有被世界所看懂、所深入。

  而我们看到,像我们刘余莉教授,她是党校的教授,每一次看到她们都会很佩服。因为她们除了教学,还在学校要带博士生、带一些学生之外,我们各地很多传统文化的论坛邀请她们去,她们确实都不辞劳苦,有时候一个月甚至於出去好几次的时间。所以她们这个体力、精力都消耗得比较大。但是她们从来没有说辛苦。所以看到她们就想到,我们《论语》当中讲到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因为我们跟著师长的教诲,可以了解得到现今的社会种种乱象。从家庭,夫妻离婚率高,现在父子兄弟冲突,甚至上法院的都有,家庭情况频传。延伸到整个社会犯罪率,包含整个环境的问题,甚至於国与国的冲突,种种这些现象,那都是结果。我们跟著师长学习做个明白的人,做个觉悟的人,就是从每一件事情当中,可以找到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心缺乏教化。我们在很多种种现象当中,好像很复杂,可是回到那个根本点上,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人心坏了。可人心为什么会坏?师长早上也讲到,「苟不教,性乃迁」,「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没有人教他,那他当然很容易受到整个环境的污染。所以人心要好,一定要透过圣贤的教育。所以我们这一次主办单位定的题目,最重要的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整个背景有师长老人家的墨宝,「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义之邦,教学为先;国丰民安,教学为先」,要长治久安,要太平盛世,都是要教学为先。所以这些美好都是果项,都必须透过教学。

  而刚刚我们刘余莉教授讲到,她曾经在课程当中讲了宋弘的故事,他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夫妻之间的情义、道义。而有一个官员听了刘教授这个故事,他本来要离婚的,就不离婚了。那请问大家,用您的电脑算一算,刘教授这一堂课的功德是多少?这个不好算,俗话说,「宁拆十座桥,不破一桩婚」,能成就人家夫妻的和谐,而且这一个官员他又带领了多少的人民跟群众,他这个观念一正,他可以教化一方。他观念错误,他可能会误导很多的人。我们曾经接触到一个江苏的官员,他到任之后才了解到,他那个单位离婚率非常的高。结果他去了以后,他就以身作则,然后他的太太常常还煮好吃的端到单位请同仁。结果这些同仁看到他们夫妻相敬如宾,又这么样的有情义,都受感动,从他去了之后,就没有再有任何一个同仁再离婚。

  所以看到这个例子,我们就想到诗经上面的一句话,「君子如祉」,君子就像人民的福分福祉一样,「乱庶遄已」,这个祸患、这个混乱,他到了以后,很快这个祸患就能够化解掉。这个单位离婚率这么高,是因为没有人教他们。但这个好官一来,他以身作则,这个灾祸就化掉了。所以这一个官员夫妻的榜样也积了很厚的阴德,本来该离婚的没有离婚,本来可能他就没有完整家的孩子,现在有完整的家了。所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早上,尤其听到师长讲到我们习主席带头弘扬《群书治要》,弘扬中华文化,我当时坐在底下头皮发麻,真的是「君子如祉,乱庶遄已」,习主席以身作则,清廉奉公,然后又非常的勤奋,处处替人民著想,不扰民。他那一分柔软跟仁慈,在很多最近的事例当中都可以体会得到。而我们了解到,习主席带头廉洁,不浪费。请问,我们中国一天省了多少浪费的钱?这个数字很难估计。我们习主席出去办公的时候,在外面是住三星级的酒店。你们要比我清楚,我在大马比你们清楚,这样不大妥当。但是我虽然在大马,但我的心随时跟祖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听到我们主席这样做榜样,真的我们听了都感动,都默默的在流眼泪。确确实实是祖宗之德,确确实实我们要感谢我们习仲勋老先生培养出这么好的儿子,是最值得我们感恩的老人。

  所以我们中华文化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精神,就是不忘本,就是知恩报恩。在《中庸》当中讲到,「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这一段话里面讲到,一个老人家,他是一般的读书人,可是他的儿子是大夫,他死的时候,因为他的身分是读书人,就用读书人的礼葬他,但是每一年祭祀他,全部用大夫的礼祭这个老人,时时不忘这个老人为国家培养了一个栋梁之材。所以看到这些经文,非常非常的感动我们老人家那个不忘本。包含我们中华文化非常的有包容性。所以印度的佛家的教诲传到我们东土,是在东汉明帝的时候,而所建的第一个佛寺叫白马寺。因为去印度取回来的经书是白马驮回来的,由於长途跋涉,最后这个白马累死了,我们感怀这个白马的恩德,所以第一座佛寺叫白马寺,就永远记得它对我们国家社会的恩德。

  而这一次马来西亚的首相,纳吉首相,他在二月份邀请师长到马来西亚讲经一个月。我们看了就想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盛,甚至一个家庭要兴盛,诗书为起家之本,他重视老祖宗的教诲,他就有智慧、有福报,这个家、这个国就要兴盛。所以清朝它二十万军队入主中国,能够创造一百多年的盛世,这个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康熙、雍正、干隆,将近一百五十年的盛世,最重要的就是康熙、雍正、干隆他们带头学传统文化。甚至於吴三桂叛乱的时候,康熙皇帝在宫廷里面讲经都没有断过,他觉得这个才是最重要,能够真正把国家治理好的关键所在。所以领导人带头学。而师长老人家也讲到,我们中华文化应该是世界的遗产,因为老祖宗在经典当中都是讲天下,希望天下都好。所以我们中华的文化在这一个大时代当中,我们应该有一种胸怀、责任把它弘扬到全世界。

  一九七0年代,汤恩比教授讲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您有听过这句话的请举手。大部分的人都听过了,请放下。请问大家,你听了这一句话之后,有没有感觉你的生命不一样了?有没有感觉那一天……大家细细读这句话,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唯一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那孔孟学说、大乘佛法在哪里?在中国,几千年的传承。所以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这句话听完以后,你们有没有感觉,啊!开悟了,原来我这一辈子来投胎来干什么的我搞清楚了。师长常常勉励我们,人生短短数十寒暑,绝对不能白白来这个世间一遭,一定要为家族、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做出贡献,能够利益后世的人,不能白来。

  而孔老夫子又教诲我们要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全世界唯有靠我们中华文化才能救,那这个担子我们中国人不担起来,那不是见义不为了吗?那不是见死不救了吗?那请问大家,假如见死不救,会到哪里去?你们自己讲了,我没有讲。所以恭喜大家,大家没有后路可以走了,你们只能往前冲,承担这个历史的使命。而其实我们之所以道业不能成就,就是还有后路可以走,才会退缩,才会不敢承担,才会不敢发菩提心,不敢发大慈大悲的心。所以把后路斩断,往前走。

  而我们很欣喜,马来西亚的首相他特别看得懂师长的教诲,跟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诲。而我们中国跟马来西亚的互动非常的好,好像在广西有一个专门为我们马来西亚华人建的工业园区,然后在马来西亚彭亨州也有一个专门为我们中国人建的一个工业园区,所以两方的互动非常好。听说还有大型的现场舞台剧,好像是张艺谋先生导演的。你们的消息好像没有我灵通。我知道你们,你们都是老实人,都听师长讲,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但是因为这个是我们两国交好的大事,要在马六甲拍大型的现场舞台剧,叫「马六甲印象」。刚好我们汉学院又建在马六甲,所以非常有这个因缘。

  而纳吉首相他在马来西亚汉学院动土的时候,他对我们郑和下西洋这个历史非常的佩服,他有提到,很多国家强盛以后都是强占人家的土地跟资源,唯有中国人到了马六甲,把好的文化,好的谋生的能力,就是最好的礼物,都送到了马六甲。所以这个首相也非常认同汉学,希望马六甲汉学院能够真正培养出汉学人才,然后利益整个世界的汉学的复兴。所以他邀请师长,我们说人逢知己精神爽,是千杯少,不过喝一、二杯就好了,这个很助兴就好了,酒不要喝多,喝多了会乱性的。所以人生能逢知己,这是人生的大乐。所以师长欢喜,到马来西亚讲经一个月。而更让我们很感动,纳吉首相的夫人亲自听老人家教诲,对著老人家讲,你讲的教诲这么好,不能只有讲给我听,你要讲给我们马来西亚全国的人民听。所以安排了两次国家电视台,让老人家直接上马来西亚国家电视台讲传统文化。

  而师长在这个因缘当中,让我们学生学到非常多,老人家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悲智双运,里面是智慧,又含著利益众生的慈悲。我记得当时候师长第一天下飞机,那当时候是下午了,刚好一些工作人员,我们的同仁,在师长的精舍,老人家很慈祥,给我们发红包。结果就看到丹斯里李金友先生两个外孙,年龄应该一个差不多六岁,一个差不多三、四岁,他们也非常懂得尊师,就带外孙来给师父顶礼。来的时候,老人家看到这两个孩子,因为本来手上是这么一大叠的红包,而且这个红包,每一个红包都有一个德行,一个德目,比方有和字、有谦字、有孝字、有仁字,很多不一样的德目。结果当这小孩来到面前,老人家不疾不徐,很有定力,在那里找啊找啊找啊,最后找出了两个红包都写著孝字。智慧在哪里?慈悲在哪?在每一个举手投足当中。假如是我的话,赶快发一发,把事情干完就没了,哪有悲、哪有智在里面?所以想到这里就知道自己定力不够,还有常常应付很多事情、很多人事,这个太不恭敬了,比起师长那差得太远了。所以,就是这么几秒钟的时间,把孩子这个孝根深深扎下去。

  好,主办单位有讲到,礼旭只能在桌子跟白板间走动,其他地方没有光线。所以,这一个纸条太重要了,代表学习圣教首先要学规矩,不能不懂规矩,不能随意。随意会增长自己的自我,然后就不能随时守不同因缘的规矩了。

  所以老人家发红包,就看出了对每一个因缘的恭敬,对每一个人的成就在这个小地方就看出来。包含那一天,刚好航空公司的服务人员看到师长的这个证件,好像刚好生日,还送了师长一个蛋糕。所以当天就吃蛋糕。结果我们就看到师长吃蛋糕,吃干净以后,拿著那个小汤匙在那里刮奶油,这个节俭都做到这么细腻的地方。而师长在这一次马来西亚之旅,讲经一个月,亲自去拜访纳吉首相的母亲,这都是把知恩报恩演给我们学生看。

  说到这里,就想到我们江苏固鍀公司,我们吴念博董事长。他们在去年中秋节,他的员工有两千多人,中秋节订了钓鱼台的月饼,送给每一个员工的父母。这个也是感谢他的父母,感谢他的家庭,对这一个员工的栽培之恩。而且这个月饼里面,是快递送过去,里面有每一个员工写给父母的家书,感谢父母的恩德。我相信这两千多封信过去,不知道有多少父母非常的感动跟欣慰。而且真正了解到这个做法的,可能是员工的父母、家人的这些亲朋好友,了解到之后,我相信他们都会非常认同公司,也会非常认同公司推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那就有更多我们中国人愈来愈能够看懂,愈来愈能珍惜老祖宗的教诲了。

  所以,让我们中国人,以至於让世界所有的人,能接触到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为什么?人生总在遇缘不同,他没有缘分,他就没有那个机会去深入。就好像礼旭自己,在还没有遇到师长以前,也是随著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随波逐流。所以,在《韩诗外传》当中讲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像师长这样的善知识难遭,我们能遇到,我们的人生整个价值的扭曲才可以导正回来。

  而我们自己本身受到中华文化,受到师长这么大的恩德,我们怎么来报这个恩?《了凡四训》当中有一段话非常的精辟,了凡先生讲到,「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因为圣贤人他最希望的就是人民安乐幸福。我们的祖先也是这么希望我们,所有三教的圣人都是这么希望,人民能够真正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所以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人通众人之志,现在整个我们全天下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体会到,能去帮助他,就是通圣贤之志。因为圣贤之志就是希望所有的人各得其所。我们尽力的让他们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就是古圣先贤、老祖先最欣慰的事情。而且因为外面的诱惑太多,人现在不遇圣教的话,堕落的速度没有办法想像,那个速度太快了。

  我前不久听到一位大学的老师讲,他说他有一个学生是体育系的,一个女孩子,进去的时候非常的壮,一看就是体育系的。出来的时候,腰只剩这样子而已。为什么?因为她没有学习伦理道德,这个老师知道她堕过的胎就有四个,不知道的就不清楚了。所以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年华,因为人不学不知道,造下连老虎都不会伤害自己孩子的这个恶行,居然是我们万物之灵的人类做出来的,而且做了这么多,她把她的身体给搞坏了。而我们体会体会,亲自杀害自己的孩子,这个造的罪业是满大的,而不止一个,四个以上。这个孩子还没有经营她的家庭,她的福报已经快要折光了。

  所以我听到这里,内心就想起在二00五年,当时国家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强调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当时有这个机会到大学去,跟北京几所大学交流传统文化,还有八荣八耻。我记得在我们前总理温总理的母校地质大学,刚好有连续九堂课,当时候应该有八、九百个学生聚在一个会场。我在讲课当中被学生深深的震憾,因为当讲课的过程当中,他们的专注的程度到什么程度?我讲一句话跟另一句话的空档,那个差不多一秒钟的时间,他们鸦雀无声,好像那个一根针掉下去的时候都听得到。所以我那时候的震撼在哪里?我们不能怪大学生,我们不能怪年轻人,他们不是不愿意学,他们没有这个缘。您看遇到的时候是这么样的认真跟专注。

  而当时候另外一个女老师她跟我提到,她说我们到大学去讲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因为她说前几天,他们学校找了一个成功人士到地质大学去给学生讲课。这个成功人士是赚不少钱,事业赚了不少钱。结果这一位企业家上台去,他跟学生讲,他说诸位同学,你这一生想要有成就的话,首先要把道德两个字放下,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不犯法,什么事都可以干。当时候这个女老师就在底下,她说她听得冷汗直流。可是更让她吃惊的是,当这一个企业家讲完之后,学生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他们没有判断的能力,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所以每一次我遇到企业家,而且又是很有道德的企业家,我都握著他们的手,你们有空到大学去讲课,你们现在是成功人士,我们是穷书生,大学生不一定听我们讲。现在到书局去,畅销书里面成功人士自传,十本里面可能企业家占了八本。所以这个时代企业兴国,整个国家的强盛跟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确实要靠企业家,因为现在他们的地位高。而地位高,同时有一分责任,就是给社会带向伦理道德,带向幸福安康的大道。这是被尊重,同时也要有这一分义务,把社会大众带向康庄的大道。这是我在大学分享的时候的感触。

  又有一次到女子监狱去讲了两个小时,所有的服刑人员目不转睛。我当时真的很痛心在哪里?我感觉我对不起她们。因为我是小学老师,假如我们小学老师都把老祖宗的教诲都讲给她们听了,她们今天还会在监狱里面吗?而且她们是两个小时目不转睛,没有人逼她们一定要这么专注学。所以看到这些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从小孩到老人,到各行各业,到每一个家庭,统统需要传统文化,不然他的人生方向目标他找不到。而且是什么?救人如救火。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您清不清楚你身边有哪些人准备要离婚的,有没有?你要赶紧去拉他一把。我记得有一个朋友他跑来给我讲了一件事,也非常感慨,他说到,他有个朋友跟他要光碟,结果他刚好忙,想说隔几天再送给他。他那个朋友是主动要光碟,他耽搁了几天,结果还没送去,他的朋友自杀了。所以他非常非常的遗憾,假如他早一点送去了,很可能一念转过来,他这个劫难就化过去了。

  而我人生,实实在在,假如没有遇到师长,真的,现在还有没有活在这个世间都很难讲,因为我本身就是短命相。我记得当时候,师长,我们在香港录了十天,请老人家指导,送到澳洲给老人家指导。老人家光碟一放,短命相。而且那一天,我们齐居士她会看手相,我刚好就给她看了一下。她一看,我这个生命线断成三截。我二十九岁那一年,开车在高速公路睡著好几次。真的,没有祖宗保佑,我早就没命了。所以这个人生也变得单纯,这个命也是老祖宗留给我的,这个命是师长给我救回来的,所以往后的人生就报祖宗恩,报师长的恩,这个人生也过得比较单纯。而且诸位长辈、兄弟姐妹,你们要帮助我,我有时候也会迷糊,迷惑颠倒,我假如不干这个事情,你们一定要把我拉回来,因为我不干就没命了。

  本来我是大学毕业就想做生意,而且还做了一段时间的Sales,而且是Top Sales。我曾经到几所公司去,业绩都是最好的。我是行销什么?行销课程,那课程有的上三天的课,台币要六万块钱。那个时候收费,那十多年前的事情,很贵!结果我行销这个课程,很多朋友来上了,上了几天很激动,差不多一个礼拜就恢复原状了。可是恢复原状以后,因为她来听课是刷信用卡听的,所以她开始要面对她丈夫对她的指责,「你怎么去听这么贵的课?」所以我在业绩最高的时候,我就干不下去,这样不是增加人家家庭的烦恼吗?结果真的有感应。什么感应?当你觉得赚这种钱良心不安的时候,你不去赚,你就有福报来了。人真的有时候一念之间祸福就完全不一样,我们觉得赚不下去了,没有真正能利益他,这个时候我有一个同事就送了一套老人家讲经的光碟给我,一听觉得,怎么有这样的长者可以把道理讲得这么清楚?我们所有人生的疑惑慢慢都解掉了。

  结果接触老人家以后,刚好有一个机会去代课两个月。我本来都没想过要当老师,虽然说我家里面很多亲戚都是当老师的,但没有起过这个念头。后来是因为遇到师长,才了解到只有教育才能彻底解决所有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的事情,我们对教育慢慢的认同。那老祖宗保佑就让我有一个到学校去代课两个月的机会。刚好有一个老师生产,那一年台湾的法律调整,要大学毕业才可以代课,结果整个乡找不到大学生。我是从高雄跑到台东,坐了几百公里的路到了台东,刚好找不到大学生,我就去代了这两个月的课。结果代了课,当时候我记得我把这个消息传回家里来,我母亲是教书教了三十多年,她一听我要代课,我母亲马上宝刀出鞘。她已经退休很多年了,退休十来年了,宝刀出鞘,来,坐了几百公里的路,赶到台东来,说我先上给你看。

  所以人这一生最幸福的就是有好的父母,好的兄弟姐妹,你这一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困难,只要回到这个温暖的家,马上烟消云散,他们是毫无保留的帮助我们。而我母亲去了就问,「你要带几个学生?」我说七个。我母亲说,「想当年我带六十几个一班」,我母亲是胸有成竹。结果上完课第一天,跟著我母亲回来,回到休息的地方,我妈妈说,「怎么七个比六十几个还难带?」原来我母亲不知道这个十来年,孩子的功夫是愈来愈高了。而我们也看到、也听到很多教育界的这些同道们,他们有时候也会感叹,说现在的孩子愈来愈难教,五年前、十年前那些孩子比较好。

  其实我们很冷静的来想一想,我们觉得很难、很苦,到底是谁造成的?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我们觉得我们现在所存在人生的困难、痛苦,到底是谁造成的?禅宗有一个公案,就六祖大师在猎人队里十五年,出来之后刚好在一个佛寺里出现了一个景象,刚好风吹过来,幡动了。当下第一个人说了,风动了。第二个人说,幡动了。六祖大师说,仁者,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了。所以是外在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这是一个缘,之所以会动心,之所以会有烦恼的因,是在我们的内心产生了比较,有一个好教、不好教,苦就来了;有一个难、有一个易,苦就来了。所以我觉得困难,这个我是烦恼的根源所在。

  今天假如我们不是先想我,而是先想孩子,可能这个苦就不存在了。怎么说?孩子愈难教,代表他往后的人生愈苦,我们现在不把他拉起来,他以后的人生不堪设想。所以遇到愈难教的孩子,假如我们一心为他,那我们会愈来愈有动力,愈来愈不疲不厌。就像孔子教导学生,就像师长教导我们一样的精神。而当我们不疲不厌去教导学生的时候,最受益的就是自己。自己的爱心、自己的耐心不断提升上来,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所以我们家里的亲生的孩子,那是老天爷送来提升我们道德修养的宝,由於他们来到我们的家,才能让我们看清我们的修养还有哪些不足,在教育他的时候能够反求诸己。

  所以其实学圣教,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学习的心态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遇到烦恼,会遇到瓶颈,很可能是我们一开始接触圣教,我们的观念跟态度偏掉了。比方传统文化是内学,它是往内求的学问,就不能把责任往外推,那就不能怪孩子难教,不能怪学生难带,不能怪员工不好教导。这个时候应该是往内,反求诸己。而有这个往内的时候,那就像佛门讲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来提醒我们的不足,都是来提醒我们还有什么贪、还有什么瞋、还有什么慢,是透过他提醒我,他是我的贵人,我们应该感谢他。遇到一个学生教到我们脾气起来了,那就提醒我们耐性不够,瞋恨心还很重。所以这一个心态有了,看一切人都是老师,都是圣贤、佛菩萨的化身,那怎么可能会有烦恼?诸位长辈、兄弟姐妹,您站在圣贤、佛菩萨像前应该很欢喜!这一分恭敬,这一分欢喜,我们应该把它用在对一切的人,那就一切皆恭敬了,那我们普贤菩萨的行持就在当下就在落实。

  所以我们学圣教一定要把根本原因找到,根本原因一定在我们自身上。我记得新加坡有一对夫妻,他们在一次传统文化学习分享当中,刚好这个先生就说到,他这一辈子最幸运的就是能娶到这么贤慧的太太。结果他的太太也说,她人生最大的福分就是嫁给她丈夫。大家听了这个对话,心里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感觉好像在听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你们没有反应。因为你们有反应,我接下来这一句经句比较用得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夫妻这么好合,就好像在弹古琴,弹瑟,奏起来人间多美的音乐!刚好他们在分享的时候,她这个丈夫就说到,说我太太很好,有时候遇到我母亲误会她了,对她很凶,她还跪下去给我母亲道歉,那时候我觉得我太太挺委屈的。

  我们体会到的道理要马上做,就是要马上来守规矩一下,要走到白板这边来。因为刚刚跟大家交流到就是说,学习的态度非常的重要。其中有一个态度,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是什么?「闻教便行,奚待更劝」,一个人闻到好的经教,好的善知识教诲,便行就是马上就去做,这个态度能建立起来,他这一生的道业智慧决定可以成就。因为他太主动,他真干,不用其他人再劝他。那等於是,我们在课程当中、在经典当中学到的道理,我们很珍惜学到的这个机缘,然后每一句都把它放在心上,今天就把它落实。有这个态度,决定三年五年都有非常大的提升跟成就。所以待会这个故事我们听完,这个媳妇的精神我们就学到,好吗?假如用这个态度来学习,每一堂课来听老人家讲经,很可能你在家里听听听,开悟了,因为你马上就放下习气了。

  那当这个丈夫讲到自己的太太挺委屈的,他的太太把话接过来,她说我一点都不觉得委屈,因为老太太,我的婆婆,是我们家里的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家里最大的福田,你的家道就是靠著老人家让你种福才传下去的。而当我看到我婆婆生气了,我非常的著急,不能气坏她老人家的身体,所以我想怎么让她老人家息怒?跪下来道歉,老人家马上气就下来。所以她那个跪下去道歉,当看到她婆婆气消下来了,她是更心安,而不是觉得委屈!所以当我们是想自己,就委屈了;想婆婆,欢喜,跪下去都是欢喜。

  可能有没有女同胞听到这里,有一点吞不下去了?还要做到这个,还要跪下去这样子道歉,那我不是很吃亏吗?老祖宗又有一句话等著我们,叫「吃亏是福」。其实我们现在面对很多事情,我们的心非常浮躁,都被一个行为,说不能,人家不能误会我。看到别人误会暴跳如雷,被一个境界就已经气得不行。要静下心来去体会,吃亏确实是福。今天婆婆误会这个媳妇,日久见人心,总有一天事情会真相大白。二、三天以后,比方说婆婆骂她哪个东西给她弄丢了,结果二、三天以后看到,我自己放的,忘了,还骂她。当下这个婆婆有什么感受?我误会她,她还跪下来给我道歉,这样的媳妇去哪里找?那不就把媳妇就变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心肝女儿了吗?那这个吃亏不是很大的福吗?而且人都被自己的情绪给障住了,一个妈妈非常能忍辱,她的孩子最佩服的就是自己的母亲。而哪一个人踏出社会不用修忍辱?他的人生怎么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在他母亲的身上,他学到了应该以大局为重,应该要懂得忍下来。而且他常常看到母亲为整个家庭在忍,等到他能有能力的时候,他决定要回报最让他感佩的母亲。所以真的,「人欠你,天会还你」。这个老天,只要我们跟道德相应,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

  而当时候我到学校,我母亲觉得这个很难教,我就想到了,曾经听老人家讲经的时候说,佛陀是第八千次来到这个世间给我们讲经说法,让我们能够觉悟。这个佛陀的行持对我从事学校教育非常大的启示,我们往后去教书的时候,给孩子提醒劝导一次、二次,突然脾气要上来了,就上不来。为什么?这个学生比我还好,我才劝他两次而已,释迦牟尼佛劝我八千次,我还在这里堕落,我没有资格笑这个孩子。所以这个心理建设好了。而且我们要跟孔夫子学,要跟释迦牟尼佛学,那他们一生不疲不厌,我们怎么劝两次就发脾气?所以科学家还讲,提醒一个人,要让他记住,要二十一次。所以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当你觉得你提醒那个人提醒到你快要发火的时候,你就要告诉自己,二十一次没有、二十一次没有,而且是记住!知道还要悟到,还要做到,还要得到。记住就要二十一次了。所以要有耐心,释迦牟尼佛最后一次还劝了我们四十九年。

  而且孩子他就好像农夫耕田,我们老师是耕这个心田,农夫这一亩田已经荒耕十年,请问这个农夫他拥有这块地以后,他会不会想半年以后我要丰收,有没有可能?不可能,他能好好的去改善土壤,二、三年以后丰收,他已经很高明的农夫了。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属,他们很可能都已经十几岁,甚至成年了,他们失教的时间愈长,我们应该愈怜悯,应该愈有耐性教他们才对,这个才是正确的逻辑。愈小的孩子愈好教,愈大的人愈难教,是吧?所以我常遇到一些妇女,她有时候会很生气,我先生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懂。我跟她说,你先生是身体大,他的心没有接受传统文化,他的心还很年轻,还很小,而且因为他已经是成人了,染浊更深,所以应该教丈夫的耐性要远远超过儿子,这个才是符合逻辑的。诸位女同胞要鼓掌给我回应一下。所以我们思考什么事情要符合逻辑才对。

  而那一次的代课,确确实实是这个因缘成就我,孩子成就我。因为我去教书,第一个礼拜,刚好看到几只蚂蚁往生了,这是佛家术语,去世了。结果入土为安,我就蹲下来挖个洞把它们埋了。我记得有三个孩子刚好经过,看到我在蹲下来不知道做什么,那些孩子说,老师,你在干什么?我转个头,印象很深,因为其中有一个男孩头很大,皮肤很白,耳垂又很厚,像弥勒佛一样。他说老师,你在干什么?非常诚恳的问我。所以孩子那一分诚恳让我这个回答也显得非常慎重,我说我在埋蚂蚁,让它们入土为安。结果隔天,我在走廊上看到那三个孩子蹲在那里不知道干什么,我就过去看,我说你们三个在干什么?那孩子转过来,那个认真的眼神还印在我的心上,说埋蚂蚁。所以,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坚定了教育这一条路一定这一生走到底,因为这个太有意义了。因为这个孩子你才就这么跟他讲,他的慈悲心就起来了,这个教学的这个行业太有价值了。

  我们这一生来到这个世间,老天爷既然把我们生下来了,反正又不会饿死,是吧?那到底要做什么事情?陈弘谋先生他是编《五种遗规》的圣哲,他的人生观里面有一个态度,他说人这一生必成为这个世间最不可以少的那种人,必做世间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而且是最重要的事情,他责无旁贷去做。那这样的人生态度,这一生绝对不会虚度,不会白来。所以当看到我们二十多岁的年龄,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栽培我们,我们应该怎么来回报?教育这些孩子、下一代很有意义,所以我就从那时候开始,代完课就回去准备考老师了。后来确确实实也是老祖宗保佑,就顺利的走上了这个教学的路。

  而我们走上教学的路,很庆幸的是先接触经典,先接触了师长的教诲,我们能判断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才是跟心性相应,才是跟圣贤的教诲相应,有这个判断力。因为现在整个世界,它的知见比较混乱。我记得了解到大学的教科书里面有编到,好像经济方面的教科书里面编到的是,企业唯一目的,赚取利润,这一句话在大学的教科书里面,很长一段时间。请问大家这一句话正确吗?唯一一个目的就是赚取他的钱,赚取他的利润,这个跟圣贤教诲是违背的,可是却在教科书里面。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为什么乱?因为圣人的教诲被人家丢弃了,邪知邪见反而起来了。还有一个国家的报纸上写了好大的几个字,叫贪婪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报纸!那这个国家的政府都没有保护人民的纯净纯善的心,都误导了。

  有一次哀公请教孔子。我们先翻到一百七十九页,三百零四句,这个经文,这段话是在《群书360》的「敬慎」第三个纲,「治乱」,就整个家庭、社会、国家的盛衰兴亡、治乱关键,这些句子都有把它彰显出来,三百零四句。我们一起把它念一次好吗?「哀公问於孔子曰:寡人闻之,东益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故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我们看这个经句也要能体会到圣贤的存心。哀公是国君,他请教孔子,我听说把房子往东边盖不吉祥,这样的说法能相信吗?藉由哀公这个国君问的这个问题,孔子顺势而为,把整个治理国家兴衰的大道理供养给了国君。那是什么?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提升国君的智慧。因为国君一有智慧,利益的就是全国的人民。

  所以我们也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点,能够劝导身边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因为他们可能为人父、为人母,可能是为人君、为人师,种种重要的角色,他们影响的人都不少,都影响这一生的有缘人。假如你抓住了这个机会把他的观念导正,很可能他又能造福很多人。所以事实上,人应该非常珍惜每一个来到我们生命当中的人,因为全世界有七十亿人,我们能相遇,从机率来算的话,几乎快等於零,很不容易的。所以大家看看左右的兄弟姐妹们,这个都是很难得的因缘,「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五百年修得坐在一起学习传统文化。所以人珍惜这个缘分,他在每一个当下都非常的恭敬每个人、每个事,他才能很诚恳的把这些好的东西给他。

  所以孔子接著就讲到了,不祥有五个事情,但是房子往东边盖不算不吉祥,就把它引到最重要的怎么让天下吉祥。第一个,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损害别人,然后自己获得利益,就是自私自利的人生,这是不吉祥。其实损人决定不可能利己,损人的时候自己的福报已经折掉了,怎么可能会利己?所以真正把道理搞明白的人,他绝对不干损人的事情。因为「福田靠心耕」,都是利益别人,福报增加;损害别人,福报一定是减少的。所以「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而这一句话,当父母的人你能够让孩子这一生以助人为乐,这个孩子铁定有福报,你都不用担心他。可是假如我们父母的观念错误了,真的还教他自私,都只想自己,可能父母的这个引导是把灾祸给孩子。

  我们有听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个学校的老师,他是做主管,学校的老师他是有一个福分去当学校老师,因为当学校老师他是公务员,那个是铁饭碗,有福报才能够有这样的职位。所以人要珍惜每一个福分,然后去尽自己的道义,不能空享福。而且虽然在学校服务,但是不见得懂教育。比方今天刚好有跟朋友在聊,他们就会觉得,现在的教育非常的普及。我接著跟他讲,现在是学历很普及,不是教育很普及。学校假如主要教知识跟技能的传授,那是知识传习所,那是拿得一个文凭而已,他不见得真正受过教育。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一定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同学,一定懂得应对进退,接待客人。现在大学毕业都不见得会接待客人,所以一定要受过教育才懂。

  这一位在学校服务的主管,他的孩子也在学校念书,念小学一年级,他这个孩子天性也很好,每一次下课,他觉得父亲是行政人员比较晚走,他都服务整个班级,自己把门窗都巡视完,都是最后走。而助人为乐是跟每个人的性德相应,这个孩子做了以后都很欢喜,然后就边走边跳的到他父亲的办公室,他觉得今天又做了好事了。结果做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他的父亲跟他讲,「你怎么这么笨?都是你做,别人都不做,你多吃亏!」那孩子当下愣住了,他才小学一年级,他还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可是父母、老师在他的心目当中地位很高,所以父亲这一句话他就听进去了。从那一天开始,他都不干了,他不主动再去付出,慢慢慢慢的变得很会计较。所以人的心,他的德行每天都有变化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会往后退。结果这个孩子就变得非常计较、苛刻,不愿意再付出了。

  升上去以后,三、四年级,苛刻到什么程度?人家同学的父亲不幸去世了,他还笑人家没有父亲。那个同学很伤心,哭著去告诉老师,他都不觉得不对。结果当他骂完同学没父亲过没多久,他们家遭小偷,他的父亲脾气大,发现那个小偷就穷追不舍,追到那个小偷没有路可以走了,追到死巷子,他还不罢休。老祖宗说,「穷寇莫追」,算了,不要跟他一般计较。但是他就很生气要打那个小偷,结果那个小偷就慌了,拿出一把刀刺了他一刀,刚好刺到要害。所以他的儿子才骂人家没父亲没多久,他的儿子就变没父亲了。所以父母的价值观偏掉了,不知道会带领孩子走上什么样的错误都不清楚。所以其实我们当父母的人,教儿教女要先教我们自己。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我们的思想观念是不是正确,这个是首先最重要我们要下的功夫。所以您看这里讲了,「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应该引导孩子处处替人家想才对。

  接著讲,「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都不管老人,都把孩子摆在前面,这个家道就传不下去。我们在台湾,青年有十二个守则,这个教诲很好,都是抓根本。其中孝顺为齐家之本,家里没有孝了,这个家道一定要中落。那我们冷静想一想,现在全家要出去玩,先问老人还是先问小孩?那「弃老取幼」,问小孩都是去那个游乐园,然后还坐那个什么云霄飞车,还做那个很激烈的活动,那老人做不了,只能在底下打瞌睡。包含出去吃饭,先问老人还是先问小孩?而且现在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我们警惕,现在不帮老人祝寿,居然帮一岁、二岁、三岁、五岁这样的小孩祝寿。祝寿是他有贡献,他对家、对社会有贡献,所以帮老人祝寿是时时不忘老人家的贡献。他三岁、五岁有什么贡献?他都是让父母在辛劳的、在付出的。所以现在小孩子从小就过生日,还请一大堆人,花一大堆钱,那福报都花掉了。所以现在的小孩愈来愈没有福气,小时候就花得很凶。你们现在冷静去看看,现在的孩子有没有长得像弥勒佛这样子的,不多吧?都长得跟我一样比较瘦的。所以我们施教几十年,现在慢慢把它转过来才行。所以不能弃老取幼,这个家之不祥。

  「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兴衰的关键,就像诸葛孔明在《出师表》讲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西汉为什么可以兴盛?就是尊贤。「亲小人」,亲近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个东汉末年为什么败?就是用了小人。那请问大家,当您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比方您是老板、主管,您会不会想到说,我绝对不会用小人,我一定用贤德的人。其实真能用贤德的人必然是自己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他才能够用得到贤德的人。因为贤德的人很正直,他是为了成就你的德行,为了成就整个公司的福利,他不会是为了讨你的好,谄媚、奉承你。所以假如我们喜欢听好话,那就用不了贤德的人。首先得要《弟子规》那个「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的态度有,自自然然就能感召贤德的人到身边来了。

  接著下一句讲,「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上一辈的人不教,晚辈不学了,整个社会的风俗会愈来愈差。我当时候有听到社会的人士在讲,「做什么没关系,只要能赚到钱就好了」,这些说法都是很错误的。像孔子、范公,这些非常有家教的家族,他们的子孙选择行业都是要选那个跟道德相应的行业,真正能利国利民的行业他们才做,决定不会去做会损害人民的行业。所以这个都要教,不能不教。还有长辈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我们管不了了」。我听到这个人这么讲,我就跟他说,你从今天开始不能再讲这句话,因为你讲这句话会造很大的业。因为你这句话讲给别人听,别人也这么觉得,好了,不教了,下一代有下一代的想法,那整个下一代不就毁掉了?所以我们从这一位朋友讲的话,我们要汲取一个教训,人的口业是很容易造的,只要跟经典不相应的话讲出去有可能会误导人。所以要养成一个态度,讲的话一定跟经典相应,相应的话才讲出去。不然福报会从嘴巴整个会漏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最后,「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刚刚跟大家提到很多大学的教科书教的都是偏颇掉的,所以愚者擅权,圣人的教诲反而不被重视,伏匿了。我们感觉香港是福地,能够请到我们师长来给大家勉励,所以香港这一块宝地要好好珍惜师长他老人家的这个教诲。常常请他老人家来给大家引导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大家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个就能让香港一片吉祥,千祥云集,这个圣贤人统统都出来教化。这句话我们就懂得怎么,世界上不懂,但我们一定把它转过来,转成吉祥。因为我们有接受圣人的教诲,我们就有判断力。比方教科书上说企业唯一目的赚取利润,可是孔子在《论语》教我们,「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假如教科书里教出来的大学生都是想著我怎么谋取我的利益,都只想自己的利益,那教出来不都是小人吗?君子应该是想著我怎么尽道义。那有孔子这个标准,我们就能判断邪知邪见。

  我记得二00八年,刚好马来西亚宗教访问团到庐江,参与课程。结果我们坐在一桌,我的正对面坐了一个伊斯兰教的长老。跟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是给大家提一个醒,这件事可能以后你们也会发生。什么情况?伊斯兰教的长老,我们坐下来吃饭,还没开始吃,这一位长者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请问你知道陈蔡绝粮吗?」孔子曾经在陈国、蔡国绝粮七天,七天没有饭吃。一个伊斯兰教的长老问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知不知道陈蔡绝粮?我当时候真的流冷汗,然后我心里咯噔一下子,幸好知道,假如不知道就糗大了。我以前曾经听,到外国去留学的大学生,说去的时候人家问他,你读过《论语》吗?摇头。你读过《老子》吗?摇头。结果那个人很失望的走了。人家觉得很奇怪,你们的圣人怎么你们都不认识?所以这个长老一问,就是问这么深入的问题。

  而且这个长老在二00九年,我们在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办了一个传统文化课程,有二千五百多个校长老师参与,他是其中一个主讲老师,他就专门讲孔子,那一堂课他就讲孔子。结果马来西亚刚好接到一个联合国的刊物,到马来西亚来,说提供给他们做教育用。结果国家就交给了这个长老说,你先审核一下,看看这个能不能用?结果这个长老审核完了,他把联合国的书退回去。他怎么说?这一本书里面连孔子的思想都没有提到,这本书不合格,退回去。您看回教长老都以孔老夫子的教诲来评断这个是不是好的教育教材。所以确确实实,我们要接受孔子这些圣贤人的教诲,我们才有判断力,我们这个慧眼才能够开得了,我们才能真正带领孩子,带领自己的学生、员工,走上幸福的人生。

  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请问你们幸福吗?请问您希望你的孩子跟你过同样的人生吗?你们现在都已经过得很幸福了,所以可以让孩子跟我们过一样的人生。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值得为人君、为人亲、为人师思考。因为真的孩子每天都看著我们,都跟在我们后面,所以我们早一天有智慧,他们就早一天有福报,早一天长智慧。所以一个人真的有使命感的时候,他的学习是不需要人家推的,他会非常积极主动的去提升自己。因为他知道孩子不能等,学生不能等。

  而这一次一开始跟大家分享交流到的是,我们在一百二十五页,二百零八句,开始是「为政」当中第五个大纲领,「教化」。因为我们这一次的主题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这个教化的句子,在《群书治要》当中有非常精辟的教诲。我们先看二百零八句就把孔子的教诲编进去了。「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实,古圣先贤的教诲,只要一句听懂、肯做,人生就保证不一样。因为这是心性之学,一句照做了,整个灵性、智慧就往上提升。而孔子告诉我们,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都有纯净纯善的性德,也跟《大学》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明德就是本善。而我们首先不怀疑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一句话真正相信,从今天开始不会怀疑自己了。人有很多的精力都是因为怀疑自己,都是自己沮丧退缩了,不知道耗了我们多少的时光跟精神。而这一句真读懂了,决定不再怀疑自己,时时都相信,「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我读了这一句以后,我从此不再自卑。我以前是比较没有信心的人,大家看得出来吗?我以前没有信心到还做心理测验,那个心理测验结果说,你很像无尾熊型的,你很像老虎型的,或者孔雀型的。人没有信心,还要借助於这个心理测验,然后测验完之后跑去告诉别人,「我很像孔雀」。我们了解,没有经典,人开不了智慧,会遗失到什么程度?像畜生都可以高兴老半天。所以我都感觉,我们这一代的灾祸在哪里?丧失民族自信心。这个是西方传过来的心理测验,就觉得像宝一样。假如是我们中国人来做这个心理测验,那他做出来的心理测验是说,你有大舜的志向,你有尧帝的仁慈,是吧?你有唐太宗的恢宏大度。那应该是测验出来是告诉我们,你有很多圣贤人的特质,你要好好努力效法他们,怎么学到最后都是去跟畜生比?我告诉大家,我们去读教育学科的时候,真的拿狗、拿猫、拿老鼠做出来的实验,最后拿来教谁?教人。最后把人教成什么?目标是狗跟猫,一不小心就不如狗跟猫了,因为你定的目标是猫跟狗。所以现在整个教育,猫跟狗它是动物,它是欲望要满足,你怎么把人都引向欲望的人生观去了?

  老祖宗说,「欲是深渊」。你看现在的孩子,大学还没有毕业,这么会花钱,那不都是顺著那些欲望的理论教出来的孩子吗?怎么会偶然?事出都必有因的。所以这个灾祸来自於我们没有信心,外国的月亮比较圆,都没有判断就把它们都拿来用。所以有时候还会问朋友,问同事,因为没信心,就问说,「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然后,朋友就会很严肃的说,「你要听真的还是假的?」听真的可能心脏还要做好准备,不然心脏病发作。确实没有信心。但是读了这些经句,我们坚信,老祖宗讲的都是真实语,不会骗我们,所以一下心安了,我有本善,我有明德,不会自卑。

  但老祖宗又告诉我们,「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我们也染上了一些恶习惯,所以有自知之明,不会傲慢,赶紧要对治这些习气,一刻都不能停留,那不可能会傲慢,因为自己都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不自卑又不傲慢的人生态度,在一句教诲当中,你领纳进来,你的心灵、你的人格就转了。所以学的不在学很多,在句句都能领纳,句句都能去做,就能有很大的受用。而这个性相近,不只是自己有了信心,我们坚信这一点以后,我们面对任何一个生命当中的有缘人,我们决定不会怀疑他们。您当老师,你相信每个孩子以后都可以成圣成贤;你当父母,你相信一定可以把孩子教好;你当老板,你当领导者,你坚信不疑,「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分信任,那一分眼神,能够感动你生命当中非常多的有缘人,您那个眼神会让他特别的震动他的心灵,觉得好像很久没有被这样的眼神信任过了。

  我记得我当时在学校教书,有一个孩子已经被三所学校赶出来,到我们学校是第四所。结果这个孩子有一天又犯了大的错,就很落寞,坐在楼梯口。我看到他的背影,觉得他可能是很沮丧,我就坐过来陪他。他当时就说,「老师,我想死。」我说你为什么想死?「大家都不喜欢我。」「那人家为什么不喜欢你?」他自己也把原因找出来,「我都打人,我都骂人」。其实在他最沮丧的时候,我们陪他坐一下,这个孩子就很信任我们。结果过一、二天,因为我当时就送给他一些书看。结果一、二天之后,他到我的办公室门口,很害羞的样子,在那里走来走去。我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找我的。我就出去,然后我说,有什么事要找老师吗?他在他的手臂上自己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画得非常好,他还遮起来,很害羞,怕我看,慢慢慢慢把手放下来给我看。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大家想一想,他在画那一尊释迦牟尼佛,他那个当下的念头是什么?是佛陀那个慈悲的相,他的整个心灵都跟这个慈悲的相相应。所以我们信任他,他会觉得要好好做,不能让信任他的人失望。所以人一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成圣贤的,您的眼神就可以积功累德,您的眼神就可以唤醒很多人的信心跟志气。

  我自己成长过程当中,我资质也是不好。我记得我一到四年级成绩都不好,有时候还考,班上才四十多个同学,我有时候考二十几名。而且我妈妈就跟我同一个学校。一般来讲,学校老师的孩子,印象都是不是第一名最少也要第二名,好像这个是行规。那老师都会比来比去,假如孩子这一次考第二名,其他老师的孩子考第一名,那个老师嘴巴会翘得很高,心情很不好。我考这么差,我妈妈从来没有跟人家攀比成绩,还是相信我慢慢慢慢会进步起来。每一次考不好,我就听到我爸爸的摩托车声,我就在楼梯口等我爸爸,要跟我爸爸忏悔。结果每一次,都没等我爸爸上楼梯,我就在楼梯上给爸爸讲,「哎呀,又考不好了」。我记得我父亲每一次都是笑著对我说,「加油,加油」,从来没有因为成绩跟人攀比然后骂过我。但是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都很喜欢读书,吃完饭就去看书,整个家里面它形成一个读书的氛围。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以身作则。

  我后来遇到一个我们青岛的校长,他讲的一段话很好,他说,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於求成,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你今天把一颗蛋放到咸水里面去,请问这个蛋会变成什么?咸蛋。请问你把这颗蛋放到甜水里面去,它会变成什么?甜蛋。它迟早的事情,是吧?你有好的环境,那孩子迟早都会成材,你干嘛急於一时?去跟人家攀比,攀比到最后,你压力也很大,孩子压力也很大。攀比来攀比去,真的造成整个家庭跟社会压力很大。我曾经听,我们国家有一个顶尖的专业人才,他在大学教书,而且他那个专业是非常少人懂的。后来因为太太常常攀比,某某教授房子又变大了,某某教授收入又多少。比到最后,这个教授压力太大,最后自杀了。所以这个攀比的过程,无形当中会让身边的人增加非常大的压力。

  所以人这一生,家人能同在一个屋檐下,那个是多深的缘分,要互相理解,互相疼爱,不是互相制造一堆的压力。爱是互相体谅的地方,爱是无私付出的地方,爱不是造成很大负担的地方。我确实在方方面面,成绩,包含才华,我从小到大都没参加过什么比赛,还有长得又不帅,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就没有信心。但是我的父母始终都是很信任我。后来那分信任到什么程度?信任到不忍心让父母失望,你就会变得非常自立自强,希望父母对我们恩德这么大,应该做出让他们欣慰的事情。

  在一百二十九页,二百一十七句,也是在「教化」当中,我们看这个句子提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这个是春秋战国时代三位政治领袖,他们治理国家,治理一个地区的成效。子产治理郑国,他的能力非常好,他设立的制度也非常完整,百姓不能欺骗他,这个要很高的能力才做得到。「子贱治单父」,他治单父这个县,「人不忍欺」,就是感他的恩德,不忍心欺骗他。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巫马期,在宓子贱治理单父三年之后,孔子派巫马期来了解自己同学治理的情况。刚好到的时候是晚上,有一个渔夫在打鱼,结果打上来的鱼,看了以后又把它放掉。巫马期很好奇,就去请教这个渔夫。结果这个渔夫就说,宓子贱大人教导我们,万物它都有生长的时间,这些小鱼刚好就是在生长当中,我们不应该捕小鱼。对这些万物都应该让它生长,生生不息下去,不可以损害这些生机。结果巫马期听完以后就很感动。就在晚上,宓子贱大人都看不到的情况,老百姓感他的恩德,都不忍心欺骗他,对他的教诲都记在心上。

  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们,假如你的孩子去读大学,念念都想著父母的教诲,不忍心让父母担心,那你往后这个孩子你就不用担心了。所以管理教育能够达到不忍欺,这是非常好的境界。但那个不忍欺是很自然的交感,因为你信任孩子,你成就他,他非常感动父母的爱,自然交感。所以人生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偶然的,有感有应,父母无私的信任、奉献,感来的就是孩子不忍心欺骗父母。其实我们家是公务人员的家庭,收入并不多,等於是说温饱,可是我们三个姐弟都会觉得是最幸福的人。我们没有很多钱,可是我们觉得我们是最幸福的人。这不是我的心声,每一次跟我两个姐姐聊起来,都是这种感觉。所以我们就觉得是幸福的人,内心里有父母浓浓的爱,我们没有匮乏感,不会去要求别人要对我们好。但我们会很愿意的把父母给我们这分爱再去分享给别人。

  而父母给我们的爱都是在很多细节的地方。我记得我父亲是公务员,要买车很不容易,结果我父亲买了一部人家已经开过十年的车,而且那个车也是小车。当时候,我们三个姐弟坐在后座,父母坐前面,后座的椅子是倾斜的,又是十年车,座位还倾斜,我们三个姐弟都是倾著身挤在那个车子里面,但是我们的感觉是非常的幸福。我记得那一台车因为已经旧了,刚好有一次在台南的关子岭爬坡,爬到往后退,全家人尖叫。现在想起来都是全家人一辈子的回忆。我们没有很多钱,可是父亲买那台车,我们就知道,父亲已经把他全部的力量都拿出来,就为了让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这些天伦之乐,所以孩子感觉到了。那一次,我们全家是下来推车,把它推上去的。所以看到这个不忍欺,确实对自己成长是很触动。

  接著这个经句讲,「西门豹治邺,人不敢欺」,他非常严苛,底下的人民看到他的严刑峻法都吓得发抖,不敢欺骗他。所以这三个领导者的治理政治的才能,谁最贤?我们去判断,应该不难判断出是宓子贱,真的用真爱去对待老百姓,他感来的就是老百姓把他当父母一样的尊重。所以以前的好官要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那真的,老百姓好像就像丢了自己亲生父母一样的难过。就像明朝的海瑞去世的时候,万人空巷,整个南京城所有的百姓排著送他走。

  所以这个第一句,性相近也,这个信任自己。我记得我的父亲只有在我调皮做出很不可理喻的事的时候,他才会教训我。而且教训的时候,会把一根棍子放在旁边,那个是家法,我看到那个棍子就想到「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这个时候要老实接受父亲的教诲。我记得,刚好有一次,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刚好在家里,我爸爸妈妈就笑著说,「我们两个都不大会讲话,话都很少,怎么生一个儿子这么会吹牛?」结果,我当时听到父母亲这么讲,我马上第一个反应,就想到我父亲每一次我犯错教训我的景象。我就跟我父亲讲,我说,「爸,每一次你教训我的时候辩才无碍,连个逗点都没有,所以那个口才是跟你学的」。父亲平常话很少,但是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讲得这么顺?因为他是真心为我好,为孩子好。所以他那个真心流露,句句都非常的恳切。我母亲还问我,「你爸爸这么教训你,你到底听懂不懂?」我妈妈每一次都在旁边,她都不插嘴。我妈妈很有教育敏感度,她一插手,就坏了我爸爸教育我,她都没有插手过。但是她有个问号,到底儿子听懂不懂?当我母亲问我的时候,我说妈,全听懂了。真的,真心是离文字的,那直接可以心与心是可以感受到的。

  尤其我父亲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孩子,你要自爱」。所以,师父今天早上讲的,圣学就是先教自爱,懂得自爱就能够去爱人。所以那个自爱两个字就深深印在自己的心中,时时在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要自爱,不要做出糟蹋自己的事情。人被人家欺负了还不可悲哀,被自己糟蹋了才是人生最可悲的事情。所以,因为父亲相信我们性本善,所以一直提醒我们,要自爱、要自爱。这个自爱就是能在这一生真正能够恢复我们的明德跟性德,性相近,给我们人生,以至於给我们面对任何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一个态度,相信每个人都能成圣成贤。而习相远,对自己来讲有自知之明,然后就像《大学》教的,要格物,时时都拿自己的习气开刀,对自己的习气赶尽杀绝。因为假如我们妥协了,我们放纵了,慢慢这个习气它会愈来愈坐大,这个都是不知不觉当中,只要我们没有那个警觉性,没有马上把习气、邪念转掉的话,它会坐大。

  这个习相远就让我们体会到,我们每一天接触的缘分非常重要,所以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我们的教育就从胎教就开始,就从胎中就给他最好的环境。他的母亲每一个念头都是善的,孩子开始接受母亲的教化。目不视恶色,眼睛不看不好的;耳不听淫声,耳朵听的都是中正之乐,好的音乐;口不出傲言,母亲讲话都是非常柔顺的,没有讲粗话、傲慢的话。这个孩子在胎中就禀承母亲的正气,生下来三岁以前,每一天又看著母亲的行仪,这个德行的根就扎下去了,三岁看八十。近朱则赤,母亲是他最好的榜样,给他最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周朝最重视胎教,周朝的领导者是历代出最多圣人的一个朝代,所以它不是偶然的。那不只胎教,三岁以前做好教育,包含历史当中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还找到一个学校附近让孟子住下来,每天都可以去听学校的老师讲圣贤的教诲。

  这个习相远就让我们感觉到,接触的环境非常重要。而且,学好终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比方说我们今天听四天、听五天的课,结果五天以后去看一片战争片、杀人片,一看完,可能这五天学习的效果都退回去了。学好终年不足,一接触不好的,可能染上这些习性,就要花很大的时间再去把它去掉。所以这个是要非常了解我们整个学习的状态。就像你一滴墨汁滴到清水里面,不到一秒钟的时间滴进去的,你要再把它清出来,不知道要花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

  《论语》当中又提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一定要找一个好的环境来提升自己,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我们读到里仁为美,这个地方的人都有仁德之心,这个地方是个好环境。那可能大家都在找,哪里才有这样的地方?其实这个时代接触传统文化的人少,所以应该每一个接触传统文化的人都要期许自己,自己在的地方要变成里仁,从自己带动起。所谓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从自己带头来做,把这个地方变成里仁。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期许,我相信社会风气的转变指日可待。而我们的孩子,假如跟著父母,都是同样有这样的态度,父母带著孩子看到垃圾就捡起来,看到邻居很恭敬的向他鞠躬,我们相信一个礼拜、二个礼拜之后,这个地区的风气就开始转变。

  所以面对整个传统文化的复兴,我们时时都期许自己。像早上师长也有教诲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有这样的使命感,我们不会放纵,我们一言一行都会谨慎,都会提醒自己要给身边的人做好的影响。有这样的责任,我们随时都在自我教育,也在教化身边所有的人。好,今天晚上先跟大家分享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弘扬《群书治要》振兴中华文化—《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之智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3/4/20  香港国际博览馆HALL2  档名:55-074-0001

 







• 劝别人助印经书,应该怎么做? • 李老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 怎么可以逃税 • 你能放下是真实慧 • 念佛机 • 财神 • 念佛要怎样念?每天念多少?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螃蟹下锅 • 回向众生、回向法界 • 随缘,这个多自在 / 什么叫随缘 • 这样的学生找不到了 • 现代人不肯吃亏 • 觉悟的人,心平气和,他多自在! • 那是唱戏,不是真的! • 人要为己,天诛地灭 • 三轮体空 •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 这个乐,不生烦恼,它生智慧 • 常存布施的心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蔡礼旭:烦恼少,对吃、睡的需要就少 · 蔡礼旭:劝诫别人要有巧妙的方法 ·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32 · 蔡礼旭:怨自己的父母那是最折福的 · 蔡礼旭:夸孩子是一门学问 · 蔡礼旭:观德于忍,观福于量 · 蔡礼旭:有大福的人能恭恭敬敬接受别人的劝... · 蔡礼旭: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第一集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七... · 蔡礼旭:让名于上 让功于众 让位于贤 让... · 蔡礼旭:孩子懒惰的原因在哪里 · 蔡礼旭:习气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染上来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第1... · 蔡礼旭:母亲的骨头 · 蔡礼旭:改过要发畏心 · 蔡礼旭:孩子从小就从父母的身上学到如何跟... · 蔡礼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一...



· 佛具 · 殊胜殿 · 道证法师:念佛才是全靠佛力当生即得横超三... · 显戒论 · 吉根 · 本堂 · 顿教一乘 · 蔡礼旭:智慧是从定当中成就的 · 刘素云:般若之舟—假使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 · 依正二报 · 灵鹫山野狐因何而哀鸣呢? · 虽有才华却有恶口习惯,工作十年得不到提升 ·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10 · 智晖 · 香严原梦 · 妙莲老和尚:形能守规则,心当然也守道 · 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 独自修行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