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 浏览文章

蔡礼旭: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四篇)读书学习的方法

曾国藩先生的读书习惯

    曾国藩先生他有一个习惯持续了很久,他每一天都写日记,很重要的是,透过自己的日记沉淀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这一天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像我们可以对照对照《弟子规》,今天哪一些做得还不错,哪一些不足,明天再接再厉;第二个习惯,他每一天看历史看十页。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是唯一承传五千年的一个民族,而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世界上也是硕果仅存的,中国人的历史他含摄着忠孝节义在其中,这其他民族很少看到,而唐太宗先生讲到,“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其实我们在读历史当中,这些圣哲人的风范,我们也是领纳于心。在每一个朝代当中曾经犯下的过失,我们警惕自己;他们的德行、优点,我们期许自己去效法。所以他每天读史。

    那我们发下去的参考数据当中有一部书是《德育故事》,里面有七百六十八个在这几千年历史长河当中留名青史的圣哲人,那我们每天看十则好不好?你们好像有点勉强。看十则的话,离开的时候也看了差不多快一半,也看了快三百则。哇,文天祥先生说,“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当我们翻开刚好是范仲淹先生的时候,就看到范仲淹先生就好像在我们的面前一样,一定很安慰说,啊,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

    第三个习惯,是他把每一天听到让他特别有感悟的这些道理、故事,或者跟人交谈当中吸收到的东西,在每一天晚上都把它记下来。那每一天都有积累,每一天都是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确确实实,这个道德学问是靠积累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我们这个进修,修是修正,修正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进是进步、精进,每一天都有提升,就像汤王在他的沐浴盘器上面写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海南省监狱系统能把传统文化推展得有这样的成就,其实最重要的,领导层的认知非常地正确,就是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所以我们推广者,事实上我们也是首先要是一个好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好榜样,我们才能真正带动身边的人好学。

    这个“学”在古字当中,这个是一个罩子,然后两只手把这个罩给掀开来。所以这个学习是放下习气的过程,把习气拿掉,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他本来就有这颗本善之心,但是“苟不教,性乃迁”,所以染上了很多坏的习惯,贪心、坏脾气、傲慢、嫉妒,这些坏的习气。所以“为道日损”,学习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放下这一些染着的东西,放下执着点。这个是我们一个学习的态度。每一句经文它是让我们放下该放下的,提起本有的德行,不是说,挤了一大堆东西到脑子里去,那个又变成知识积累了。

   
学习不是知识积累, 而是提升道德学问

    这个学习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在求学的过程当中很多是知识积累,并不是道德学问的提升,这个我们自己要明辨清楚。我跟大学生交流的时候,都请教他们一个问题,大家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德行好?他们都说,小学。那这十几年的书念哪去了?十几年的书假如变成我们是知识一大堆,结果不会做人,甚至于变成一个考试的机器一样了,那这个方向就需要调整了。可是很奇怪,我们这个惯性有时候会拿不掉哦。

    我记得有一次在交流的时候,当我念到一句经句,我很感动,我念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统统低下头来都不看我,全在抄这一句经句,然后我的灵感都不见了,本来我讲到很感动,希望把这一份感动传递给大家。结果大家一听到经句,抄。所以抄是必要的,不只要抄在纸上,更重要的要抄在哪?心上啊。

    好,考试来了,请把抄在心上的《朱子读书法》,我们复习一遍,第一点,循序渐进;第二点,熟读精思;第三点,虚心涵泳;第四,切己体察;第五,着紧用力;第六,居敬持志。所以学习很重要的,用心去感悟,学贵心悟,悟到了,这个学问就跟着我们一辈子了。

    所以绝对不是知识的积累而已,而且所有学到的知识都是从德行当中来运用的,从这一份服务社会的存心来运用。不然,你知识越多可能是傲慢,可能是自视甚高,甚至可能是高科技犯罪,那就更麻烦。
学习是放下坏习惯的过程

    首先学习是不断放下坏习惯的过程,而学习这个“习”也有效法,效法经典的学问,效法古圣先贤的风范,“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我们看到“知足”两个字,就想到知足常乐。有时候会想一想,每天假如不用吃饭好不好?好啊,可以多读多少书,那个书中的法味可浓了。但是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吃饭,因为要有体力嘛,而体力最主要消耗在哪?能量消耗在哪?烦恼上面,所以想少吃饭就少烦恼。

    《朱子读书法》说,要循序渐进。这个欲望也是循序渐进慢慢地减少、慢慢淡。急躁对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门坎,所以“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下来,不能浮躁,急于求成,适得其反。“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假如我们现在每一堂课就,哎呀,赶快学啊,我回去还得讲课给人听啊,还得推广啊,这样的心很容易急,而且这样学起来都不是消归自性,都不是观照自己,都是要马上现学现卖。

    我记得之前有一位同仁,他来的时候一直都在想,我要回故乡去好好干它一场。然后就想着多听一些课回去可以讲,结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两个月,越学越闷,结果甚至于是,因为都只想着以后要去讲给人听。这个心都是系在未来,感受能力下降,感觉不到身边人的需要,连自己的室友有什么需要,他都感觉不到,那能不能帮人啊?近处都不能感动了,还能够谈更远的人吗?

    所以他忽然反思,连身边现在最近的缘都关怀不到了,还谈什么以后要关怀谁呢?这么一转念,他才安住在当下的学习。所以人的烦恼往往是懊恼过去,担忧未来,耗了很多。其实最重要的安住当下,全神贯注在当下的学习,我们用一份真诚的心、恭敬的心、清净的心来听每一堂课,来念每一句经句,自然而然在这一个月就会有很大的收获。那个心的感悟,还有学习的状态就能够延续到我们往后的学习跟推广上,甚至于我们应该期许自己现在这一个月的学习状况,回去以后还要更提升,保持以后更提升,因为学习要精进,日日新,应该是往上提升。
   
    “德比于上则知耻”,“知耻近乎勇”。人有这一份知耻心,他的勇气就能提起来,他不落人后,就像《了凡四训》上面讲的,改过要发三种心,第一个就是发耻心,“耻之于人大矣,彼何以百世可师”,他们可以成圣成贤,“我何以一身瓦裂”,那怎么对得父母身呢?怎么对得起人生过程中的这么多人的帮助跟提携呢?怎么对得起所有爱护我们的人呢?“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当人要有人格,这个“人”字就告诉我们,我们当人要怎么样?顶天立地。把天地人演出来,人跟天地并列三才,成就人格,成就德行,我们有这个知耻的心。

   
“善相劝,德皆建”

    好,比于上,诸位朋友,我们读到这句话说“德比于上”,脑海里浮现哪个影像?诸位老师们,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胖不了?《论语》当中有一句话叫,“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就是当一个人,人家觉得他很有德行,而他自己跟别人认知的还有很大一段差距的时候,他每天都很惭愧,都觉得很汗颜,所以就胖不起来。所以在这一个月,大家一起学习的岁月当中,也请诸位学长多多给我提醒,把我一些问题、缺点,大家不吝赐教帮我提出来,因为“善相劝,德皆建”,确实自己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问题。

    我记得那个时候在海口,刚好有一次跟一位家长聊得比较久,然后时间快赶不急了,七点要在一个艺术学校跟大家分享。结果我就坐不了公交车,直接坐那个摩托车,我就上去了,一路因为也不会塞车就到了,时间抓得刚刚好,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就跑上讲台来,自己心里面还很高兴,刚好赶上没有迟到。就这样分享了两个小时,松了一口气,然后去厕所,到化妆室去,一走进去刚好看到镜子,诶,怎么有一只公鸡呢?因为坐摩托车那个风吹啊吹啊,公鸡就形成了。

    结果我就赶快回到教室对着这些同仁说,“我刚刚头发这样,你们怎么都没跟我讲?害我当了两个小时公鸡”。他们默默地把头低下来,突然我想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家为什么不敢跟我们讲?因为我们平常太跋扈了,他们都不敢给我提建议。还是要反求诸己。所以人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一定要学友们的帮忙。

    所以一个人求学两个很大的关键,第一个是好老师,第二个是好同学。所以孔夫子、孟夫子、经典是我们的好老师,师长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所有的同仁、朋友,我们都是好同学,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成就。而刚刚跟大家提到的说“德比于上”,你的脑海里要浮现你效法的那个圣贤人的影像。所以我们一浮现,老人家八十多岁了,还不疲不厌地为传统文化,为世界和平;我们浮现的是孔子的影像;浮现的是范仲淹的影像,只要我们的德行跟这些圣哲人不相应,赶快调整自己。有这样的志气,我们相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一定可以“圣与贤,可驯致”。
 







• 疏忽了人伦,后果是什么? • 邪师太多,到处都是 • 这一天空过了,这一年空过了 • 弥陀饶舌 • 教学不能勉强,要恒顺众生 • 这个地球病了,你说多可悲! • 中国得救,世界就得救 • 一句佛号念到底 • 老人是享福,而不是坟墓 • 佛法帮助人转凡为圣 • 毁 谤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会学的人,从根本修 • 我们要惜缘,要珍惜缘分 • 一切法他都不挂在心里 • 戒闻利身 • 把“爱与恨”换成“阿弥陀佛” • 老师没有特别教我 • 欲望烦恼一起来, 要马上想到后果 • 学佛三、五个月,他就变了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外道问佛 · 青阳教 · 二种供养 · 正法明如来 · 四十二贤圣 · 二法 · 妄语 · 四毒蛇 · 自内证 · 边即无边 · 等 · 赞仰 · 佛学院 · 一着 · 智净相 · 吉藏 · 网明菩萨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



· 宗法 · 海涛法师:修行者的财富 · 重罪轻报 · 定弘法师:发脾气伤肝 · 华严五为 · 傲慢、嫉妒和贪欲三重障影响修行 · 相好 · 蔡礼旭:修学时,一定要扎好自己德行的根基... · 证严法师:守财狗 · 印光大师是如何以生死自励的? · 人弃常则妖兴 · 瑜只经 · 戒刀 · 降伏坐 · 向火 · 六群比丘尼 · 印光大师:关于严持净戒的详细开示 · 印光大师: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