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 浏览文章

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四集)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6/12/13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4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早上提到了要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首先自己要对人生无怨,接著才能演出让人家不怨的人生。自己假如对人生都很多埋怨,这种态度走下来,一定是大家互相抱怨。人为什么会有怨?我们要从源头来解决问题。自己为什么对人生会有怨?第一个,不明白道理。早上我们已经提到佛陀给我们的教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天某人跟我们过不去,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在前世曾经伤害过他,所以冤冤相报。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真相,那是之前我们自己先伤害别人,绝对不能再让这个冤冤相报继续下去。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也很有可能很多人过去生对不起我们,我们要不要再去跟他们计较?要不要?那样的人生多苦!所以人家欠我们的,统统不用了,统统不计较了,那真的是当下身心都很轻安。

  所以这个真相,历史故事当中就很多真实的例子。像悟达国师,他的前世就是汉朝的袁盎,晁错那时候是一个御史大夫,但是他被陷害致死,陷害他的是袁盎。结果这么一陷害,晁错的灵魂就这样跟著袁盎十世,就为了报这个仇。十世之后,袁盎变成了悟达国师,还当到国师。皇帝赐给他一个沉香宝座,他得到这个宝座,他又为一个国的国师,就起了傲慢心。这时候晁错的鬼魂就附到了他的脚上,就变成了一个人面疮,怎么治都治不好。这个故事我们听了以后,要不要跟人家结怨?绝对不要跟人家结怨。

  因为之前悟达国师经过一个地方,看到了一位老人病得很严重,身体也是很肮脏污秽,悟达国师竭尽全力去把他救回来,又把他照顾好。这位老者就对著悟达国师说:你以后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来找我。而这位老人家就是在佛陀时代的迦诺迦尊者。悟达国师看到这人面疮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生命都堪忧,他想起这个老者曾经说的,可以去找他解决。他就去找到了迦诺迦尊者,迦诺迦尊者才把这个原因告诉他:你们就是十世前,在汉朝初年,他是晁错,你是袁盎,你们结下这个冤仇,你看他跟了你十世。当我们听到这个晁错的鬼魂跟了十世来,我们是会觉得他很恐怖?还是觉得我们实在太对不起他?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不是觉得他恐怖,而是你看我们一个陷害他的念头,害他含恨十世。你看我们有时候恨一个人恨一天都快不行了,有没有?居然我们自己做错了事,害得人家十世都在那里痛苦,这我们太不应该了。

  在《普贤行愿品》里面有提到一段真相,我们看了也是很有领会。「若恶业有体相者」,我们所做的恶业假如有体积,比方说今天我们跟人家结个恶缘,就好像一颗沙子一样。一颗沙子有没有体积?有,你看一整包土它就是一个明显的体积。假如我们做一件坏事是一颗沙子,那我们从无始劫以来所做的恶事有多少?多到整个宇宙都装不下。我们听到这里,不是突然想说,那我的冤亲债主很多,不是,要深深忏悔自己过去实在做太多对不起人的事。这个角度就差很多,一个是真正能忏悔,真正能替人著想;一个还是自私自利,还在那里:都别来、都别来。

  曾经就有一个人跟他的朋友讲:你后面有跟个冤亲债主。其实这种话都很不恰当,讲话一定是对对方有帮助才讲。讲那个话让人家更紧张,那叫自作聪明,还深怕别人不知道我们功力很强,还要炫耀一下:我看得到,你后面有个人。那都是非常不当的。只要说出来的话会让人家难受的,这个话不讲;唯有能利益人的话才讲。不然少说些话才不伤气,话讲太多都吃不胖,像我都吃不胖。所以少说些话养自己的元气,有什么不好?

  那一个朋友就很困扰:有过去生跟我结怨的人来跟著我了,怎么办?他就来找我。我就跟他讲:你当初到文化中心来做什么?他说:为往圣继绝学。我说:对!你看你心量这么大,不是就为了要来帮助众生吗?结果现在有一个众生很愿意跟著你每天读经,跟著你每天学习,然后你还叫人家赶快走,真不慈悲,你那个慈悲是假的。我们要去拉个人来学习都拉不动,人家主动跑来了,你还要把人家赶走,你那个慈悲是假的。你看他主动来了多好,每天陪著他读经、念佛。我们还在那里「众生无边誓愿度」,结果一个众生自己来了,老老实实跟著你学,然后你说:你走开,你走开。所以有时候要想想,自己的心跟做出来的行为到底差多少?

  但是我们也是从历史上的故事感受到,绝对不能跟人结恶缘,那是没完没了的事情。我们有了这一分明白,了解了这个真相,所有跟我们冲突的人,我们都起惭愧心,都是我前世跟他结怨,这一世他才会这么对我。而且当他这么对我的时候,他同时又造业、又堕落,所以我们害人不浅。很多这些事例,包含感情问题,都可能是前世背叛了对方,这一世他才来破坏我们的家庭。而当他破坏我们家庭,事实上那都是堕三恶道的罪业。所以人也不要报仇,报了仇以后,自己又万劫不复,真是太得不偿失。所以我们今天,人家有欠我们,就别跟他计较;我们有欠人,欢欢喜喜去受,把这个债都还完,叫无债一身轻。所以真正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而且看到的都是我造成人家对我这样,我首先要真诚爱护他,就把这一段缘就转成法缘,没有对立,没有冲突。这是第一个,要先明白真相,才能够化掉这个人与人的埋怨。

  第二个,人之埋怨就是不了解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实没有人能够让我们痛苦的。我们早上也提到,「能知足者,天不能贫」。因为我们有时候埋怨,都把责任往外推,埋怨东,埋怨西;其实人生自己要负最大的责任,要有这分担当才对。「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自己就不会觉得很匮乏。其实说实在的,人当不知足的时候,那很多抱怨就出来。明明老板已经很照顾我们了,但是因为我们太贪婪,就常常抱怨老板。因为贪心,父母把他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都分给了我们,然后我们还贪得无厌在那抱怨分得太少。人这个贪念、不知足,那真的是个无底洞。

  而且当人不知足的时候,就已经变成欲望的奴隶。你看现代最常在那里喊著:我要自由。什么是自由?难道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叫自由?我们所做的一切有没有已经影响到身旁爱护我们的人?甚至都让他们提心吊胆?那哪叫自由?那是把自己的放纵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当中,尤其是建立在自己的至亲当中。三更半夜不回家,我很自由,让父母在家里提心吊胆,那个哪是自由?那个根本就是不成熟,不孝!不能体谅爱护我们人的心。所以真正的自由是不会做这些习性、欲望的奴隶,这真正自由人。今天有什么吃什么,不会计较;有什么穿什么,不会挑剔。假如挑剔,这一件穿了几次,又去买新的,一买都是一件衣服要二万、三万块钱。确实你看她买那些衣服,她先生的一个月薪水才五万、八万块钱,当她看上一件衣服,她在那里对她先生讲:买了、买了;然后先生在旁边:不要、不要,别买!你看这都是欲望止不住,把自己认为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

  而说实在话,她有没有快乐?她哪有快乐!穿著那件衣服走到办公室去,就恨不得每个人都看到她。当然她要有快乐!人家不看她,她还得跑到人家面前转三圈。转了三圈之后,刚好同事也没看出什么,她说:你不觉得今天有什么不一样吗?那个同事很老实,看了半天:没有!她不只快乐不起来,还气得半死:你没看到我今天穿这衣服很漂亮吗?很漂亮,很漂亮!人家还要应付应付我们。接著说:你猜多少钱?结果他一猜:两百块!我两万块、三万块,你猜两百块。其实说实在的也不能怪人家,假如我们气质不够,两万块穿下来都变两百块;假如气质很好,两百块都变成两万块。你看在这种虚荣之下,不管我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都绝对没有快乐可言。每天就是那个面子在跟人家比较,患得患失。然后买了这些昂贵的东西,自己也好,先生也好,家里人也好,又得拼命的去赚钱,真的都变成欲望的奴隶。

  曾经我们听到在大陆有人买了一间房子,至於那个房子多少钱暂且不论,那个房子每年要花的管理维修费是二十万人民币,维护这个住宅就要二十万人民币,换做台币八十万左右。我们在那里想,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没有时间住,因为都在还贷款,买那么贵的房子,都在还钱;老了以后没能力住,等他年纪大了,想住的时候,他赚钱的能力衰下来了,那么昂贵的管理费用又付不起。所以年轻的时候没时间住,买了那个房子最后给谁住?给他的仆人住。自己拼命在外面打拼。所以说实在的话,到底谁有福气?看不准。是他的仆人最有福气,每天在那里无忧无虑的享受,住大房子。他很可能一个月去住个一、两天,还住得不踏实,脑子还在那里要怎么赚钱,在那里绕!所以赢得的是一个虚荣,而虚荣只会让自己时时活在患得患失的痛苦当中而已。

  在伊斯兰教当中有一个故事记载,有一个修行人,有一个阿訇,他在洞穴里面长期的修学,也修得很好。刚好国王去打猎,国王的卫兵就在寻找猎物,就找到了阿訇的洞穴里面去。然后就很不恭敬的对著这修道人说,你有没有看到某个猎物从这里跑过去?这个阿訇就对他们讲:你们讲话太傲慢,你们不应该这样对人讲话。接著这两个卫兵就说:我们可是国王的卫兵,为什么不能这样对你讲话?然后这个阿訇就说:你们国王又有什么了不起,国王只是我奴隶的奴隶而已。结果这士兵听了很生气,你居然敢这么说我的国王,就赶快回去禀报国王。

  其实这国王一听,马上宝刀就抽出来,就冲过来。诸位老师,这个国王现在是不是奴隶?是不是?他自己不知道,他变成什么奴隶?变成他坏脾气的奴隶,完全控制不了,剑就抽出来了。到了这个修道人面前,他说:你今天不给我个交代,我就杀了你。这个阿訇不疾不徐的对著国王讲:国王,我是修道之人,我已经把我的贪瞋痴慢的习气调伏,所以它们已经变成我的奴隶;而你每一天都活在贪瞋痴慢,都活在欲望财色名食睡当中,所以你是欲望的奴隶!我是欲望的主人,欲望是我的奴隶,而你是欲望的奴隶,所以我说你是我奴隶的奴隶。诸位朋友,我们常常说你看我很有钱,我很有地位,但我们很可能是人家奴隶的奴隶。

  结果这个国王听到这番话,很有善根,马上就跪下来拜这个修道人为师。其实这些当大官的,古往今来当大官的人,都是有大福之人,过去都是修道人,他才有感得这么大的福分。所以当我们看到很多人在那里弄权的时候,也要了解到,其实他们都很有善根。我们不要跟他一般见识,更重要的,我们要把孝道、把仁爱心、把品德演给他看,把他的善根给唤醒。绝对不跟他起冲突,那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当下这个国王说:我国王不干了,你们自己回去!选谁当国王,我也不管。放下了,不愿再做欲望的奴隶。

  当人不做欲望奴隶,能知足者,身心轻安。所以「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但很微妙的事情是当我们人生都知足了、都无求了,你什么都不求,往往就能时时为人付出。什么都不求,就不自私自利,就会替人著想,整个自己的专注力都看到别人需要,不为自己求。结果很微妙的现象出现,当我们不为自己求,都真诚的对人付出,那感来的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真正一个人不为自己求,他什么都能得到。今天我们假如觉得这个没得到,那个没得到,最主要的是我们没有先付出那一分无私,才感不得人生的圆满。这是我们讲到的「能知足者,天不能贫」。

  「能无求者,天不能贱」。一个人贱,绝对不是说他所领的薪水很少,不会的。今天不管哪一个行业,只要他尽心尽力做,都是服务社会,都会让人肃然起敬。往往会让人瞧不起的,比方透过工作浪费公帑,或者贪污腐败;或者当老师的人没有尽心教孩子,还赚取额外一些不当的金钱;或者当医生的,没有以救人为使命。你看这几个行业都是很尊贵的,但是他假如不尽本分,会让人瞧不起,那才是真的贱。当医生的人还常常收红包,那让人看了都觉得很低贱!所以能敦伦尽分,能尽忠职守,那才是高贵;绝对不是你所有的权力有多高,那是世俗的看法。

  我曾经给学生念「朱子治家格言」,很有意思,孩子念了这篇文章,我们也都还没有跟他解释,他念到其中两句就念得特别大声,特别瞧不起这种现象。哪两句?叫「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其实用《弟子规》就是「勿谄富」。见富贵,见到有钱的人就很有礼貌在那里巴结,这种人最可耻,最让人瞧不起。你看孩子他念到这个就很振奋,「最可耻」。下一句,「遇贫穷而作骄态者」,看到别人比较穷困就摆得很骄傲不可一世的样子,「贱莫甚」,「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反而让人家觉得他没有人格,一点那种宽容的心、那种体谅别人的心都没有。所以这就是「勿谄富,勿骄贫」,会让人家瞧不起的就是这种巴结谄媚。其实不只在财富当中巴结谄媚会让人家瞧不起,甚至於是「勿厌故,勿喜新」,看到美色就忘了夫妻的道义,那个最让人家瞧不起。不只是在财富当中不可以谄媚,包含权位,那都不能谄媚,都会让人家瞧不起。

  所以我们人生会干出让人家瞧不起,让人家觉得低贱的事,不能怪别人,那要怪自己,是自己做错了。很多人说:那我交到坏朋友,他害的!这种说法对不对?错。万法因缘所生,所有的人他在我们生命当中只是一个缘而已,而真正的因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今天纵使旁边有坏的朋友,只要我们没有贪心,没有不好的存心,这个缘也没有办法影响我们。有没有哪一个人身旁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心术都很正的?那不可能,一定多少会有一些良莠不齐的接触的人。为什么我们没有受他不好的影响?因为我们自己能做得了主。

  我们曾经也听过,那个自己的孩子一、二十岁被抓到警察局去了,然后警察局通知她的时候,母亲还在那里:不可能是我儿子,他不可能干出这种事来。你看现在的父母到底了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在干什么?忙著都忘了关怀孩子,孩子都干出滔天大罪还不知道。结果后来到了警察局里一看,还真的是自己的儿子,突然又转成另外一句话,本来是说不是我儿子,马上转成:都是被那些坏朋友带坏的。你看一句话就推得一干二净。孩子假如成长过程,我们把做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教给他,这坏朋友也起不了作用。假如我们把《弟子规》真的扎在孩子的心田里面,他很清楚是非善恶,什么样的朋友能交,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他就有标准可以依循。所以孩子教不好不能怪别人。

  自己人生做错了事情,染上了财色名食睡,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也都不能怪人。历史上唐朝唐玄宗,你看还没遇到杨贵妃以前,开元盛世,历史上留名,唐朝有出现两个盛世,贞观盛世跟开元盛世。结果你看遇到杨贵妃,从开元盛世变成什么?变成安史之乱,差点就把唐朝给亡掉。今天我们很冷静,唐朝被谁亡的?汉朝被谁亡的?我们可能直觉会说,比方被某一个人篡,比方说汉朝是被曹操给灭了。其实说实在的,曹操也只是一个缘而已。假如汉朝末年的这些皇帝能够还是依循他祖宗的教诲,不会这样骄奢淫逸,他这个国也不会灭。

  所以一个国、一个家会被灭,绝对不是别人害的,那个因还在自己的身上。所以这都是理智的态度。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会乱怨恨他人;人生还会有怨恨他人,那是道理没搞清楚。因为我们也曾经遇过很多夫妻不和,然后就说:都是那个女人害的,都是她把我先生给骗走的。其实「家火不烧,野火不起」,你家里没先内乱起来,人家有机可乘吗?一定是夫妻自己不互相信任,慢慢那个裂缝愈来愈大,才会召感来这样的缘。所以人生应该有一个态度,要负最大的责任。

  我们举的这个历史的故事,唐玄宗的事情,我曾经到一个警校去演讲,那有三百多个警官,我说:安史之乱谁要负最大的责任?突然有一句话讲得很大声:杨贵妃。这都是没搞清楚,不明理,哪是杨贵妃?杨贵妃是个缘,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唐玄宗好色。杨贵妃假如在尧舜那个时候出现,很可能会被派去洗马桶,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圣哲人他的那种智慧可以看得很深远,他知道这些欲望一出现,这个国会灭掉。像大禹,有人送他酒,其他的外邦送他酒,他尝了一下就说:这个东西马上拿去毁掉。他说这个东西假如流传下去,往后因为这个东西亡国的,不知道会有多少?你看他马上就能洞察到。

  所以大禹曾经给他的子孙一段话,「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大禹就交代这几个坏习性不可以做。「内作色荒」,那就是淫乱;对外常常都出去打猎、玩耍,这叫「玩物丧志,玩人丧德」;「甘酒」,喜欢喝酒,喜欢听靡靡之音;然后又喜欢盖大房子,雕梁画栋。只要有上面其中哪一条,绝对丧身亡家。我们很冷静看一下,历史上亡国的国君,这里面有几条?每一条都有,能不亡吗?

  我们再冷静看看,我们的下一代有几条?「外作禽荒」,玩物丧志,他们打电动玩具,打到根本都不回家,那都是外作禽荒。「甘酒嗜音」,染上了这些喝酒的习惯,然后你看现在听的都是什么音乐?靡靡之音,孩子每天在那里听都愈来愈消沈。「峻宇雕墙」,这衣服、住的享用都要最好的。其实假如这些习气都在我们下一代身上已经出现,要很谨慎,那都是警讯,家道必败!

  这些圣哲人都很有警觉的,我们可不能说:是他们没有遇到杨贵妃,不然他们也受不了。那常常都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不能怪杨贵妃。杨贵妃假如出现在其他圣王时代,她就不可能把国家给弄垮。所以要怪就怪唐玄宗好色。但是我们再细细去想,好色是因为他缺乏了什么,所以才抵不过这个好色?还是孝心不够。当他还在那里沈沦的时候,他假如还能想起祖宗、父母,他当场就懂得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很多的家长都在那里担心,现在社会诱惑这么多,我的孩子现在才十二、三岁,他以后怎么办?甚至还埋怨这社会不好,所以人烦恼、埋怨不完。社会再怎么乱,只要我们的家风、家道很好,依然可以出污泥而不染。

  你看范仲淹的子孙已经一千多年了,他曾经经过多少乱世,但是历史上,他却没有出一个子孙败坏他的家风。人家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要从这里去立志、去学习。只要他真正了解「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他不愿意自己做错事连累了父母,连累了整个家族,败坏了家风。他有这分心,很多人生的诱惑就不可能障碍得了他,诱惑得了他。所以这个因还在要给孩子真正的孝心,真正的浩然正气扎在他的心田里。

  所以我们提到的是人生应该为自己负最大的责任。换在杨贵妃的角度来看,你看她跟唐明皇谈情说爱,她清不清楚唐明皇是真爱还是假爱?杨贵妃最后的下场也是被活埋,那谁造成的?那也不能怪别人,她自己造成的,她跟的这个男人到最后要江山不要美人。当初还跟她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所以没有孝心的人,他花言巧语再怎么样,你都不能相信他。杨贵妃应该看到的是,你看他国政都不治理,他都不念他父母的教诲,不念祖宗的教诲,这样的男人不能跟,跟到最后就会很凄惨。

  所以这个故事,好几个角度都值得我们反省,不能只想到唐玄宗。现在有很多女人的命运走得跟杨贵妃差不多。所以后面的读书人就写了一首诗留给大家就这个事情多多的思考,写道,「空忆长生殿上盟」。我差点想不起来,人想不起来的时候要更镇定,你如果在这里紧张,整个思绪就乱,这时候要相信一定会记得起来。「空忆长生殿上盟」,那个「长生殿上盟」就是在天愿为比翼鸟。「江山情重美人轻」,江山跟美人一比起来,还是要江山。「华清池水马嵬土」,华清池水,那是唐玄宗建给杨贵妃洗澡的;马嵬土,就是军队走到马嵬坡的时候,军队不走了:今天杨贵妃不死,我们不走了。「华清池水马嵬土」,统统谁干的?唐玄宗干的。「洗玉埋香总一人」,让她洗澡,或是把她活埋了,不都是同一个人,那他还是真爱吗?

  当杨贵妃要被活埋的时候,唐玄宗一句话都没讲。假如这时候他说:是我自己错了,谁都没错,要罚罚我。他这种气概出来,相不相信唐朝的命运会更好?会把这正知正见传到全天下去,那个皇帝开悟了,其他人都会开悟,那很可能杨贵妃的命运也会变。当然历史没有办法重写。但是我们从这个历史当中要有省思,没有孝心,绝对没有真情存在。所以「能无求者,天不能贱」。所有的诱惑是因为我们有贪著,才会落得不好的下场。所以责任不能推给任何人。

  接著又说「能忍辱者,天不能祸」。我们能按捺得下坏脾气,人家给我们挑衅都不会起作用,也不会起冲突,那祸就化掉了。早上也提到,我一个长辈他的同事都非常嫉妒他,到处说他的坏话,他不生气,不跟他计较。假如跟他计较,刚好在办公室里面两个人吵起来,那会让人家看笑话,很可能也会有祸临头。所以忍得住,没有什么祸。甚至於当我们能忍得住脾气,他到处讲我们的不好,讲到最后人家会觉得这个人真没修养,人家都不跟他计较,他还一直讲。后来他的这个同事遇到了一个问题,然后因为他嫉妒心太重,得罪了太多人,请谁帮忙都不肯。后来他就来找我这个长辈,因为这个长辈也很有才华,找他的时候,他非常乐意的帮助他。结果帮助完之后,当事人非常感动:我这样长期毁谤你,你不只没有跟我计较,还帮助我。后来就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且后来也了解到,原来我这个长辈是学佛、学圣教的,更对圣教生起信心。

  所以我们要帮佛脸上贴金,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能真正把佛陀的教诲演出来,让一切的人对正法生起信心,那是最实质的给佛菩萨脸上贴金;而不是买几片金片贴上去而已。修行人重实质,不能重形式!我们今天点了几个光明灯,哪里光明?不放下我们自己的分别执著,我们心地的光明怎么出来?我们自己心地光明都透不出来,分别执著都放不下,又怎么去点亮别人的心光?所以佛门这些统统都是表法的,圣贤教诲这些礼仪也都是表法的,我们要好好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学。所以别人不可能给我们祸,自己会给自己祸。

  「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谁障碍了我、谁障碍了我,这是错误的想法。能完全活在当下的人不会有被困的感觉。这提到了,我们假如能时时把一切的境界、一切人事物当自己的老师,那也没有埋怨。这就是「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其实这段话我们就了解到,一切的境界都在帮助我们放下贪瞋痴,一切的境界都在成就我们,都是我们的老师。真正会修的人,看一切人皆是菩萨、皆是老师;只有一个人是学生,就是自己。其实这也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蕴含的一个修学的重点。不管遇到的是好缘、坏缘,统统在提醒我们,我们还有贪没有去除,我们还有瞋没有去除,我们还有痴没有去除,我们还有傲慢没有去除。

  刚刚我们做了实验,你看我们的无量的智慧、福分、德能被什么遮住了?就是被执著分别妄想,就是被贪瞋痴慢,一层一层把我们如来的智慧给包起来。所以谁提醒我们,我们还有这些尘埃染著,谁提醒我们?一切的人提醒我们。我们怎么可以不感谢他?他在帮我们早一点智慧、德能、福分现前,不然我们修了半天,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他们一出现就提醒我们。诸位老师,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马上很生气,那是你人生的大贵人,他让我们别空过,我还有这么严重的习气,赶快去除掉。

  我记得我那时候在海口讲了有半年的时间。有一个朋友这半年来都来听课,然后每一次听完,他就跑到前面来跟我讲:蔡老师,你讲得真好。结果半年以后,他上来还是跟我讲:蔡老师,你讲得真好。我突然觉得很对不起他,浪费了他半年的岁月。假如我们讲的他有受用,他上来就不会讲这种话,他一定会说:你上次告诉我说应该要反求诸己,不能先责怪别人,我回去很受用;我回去之后,脾气变小了,好像家庭气氛都比较好。这才是他有受用。他半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当评分员,看蔡老师讲得怎么样,他自己没受用。我们浪费了他半年的岁月,很不好意思。反而谁会对他最有帮助?就是他遇到了谁,马上知道要去贪心,要去傲慢心、去坏脾气,那样的人就是他的贵人。

  所以诸位老师,谁是我们的贵人?最能让我们马上发现我们习气的人,那就是我们的贵人。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不只不会埋怨他们,还会感谢他们,就是你们出现,才让我知道要赶快对治这些习气,不然我的智慧都出不来,我的福分都出不来。所以就在一切境界当中学习,在一切境界当中放下贪瞋痴慢、怀疑的心。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真的往后的日子是什么日子?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个我们要懂得如何去转,这样就会活在统统是同参道友,别人都是我们老师的这种感恩的世界里面。这是我们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怨的一些原因。

  再来,人之所以会怨是求不得苦。为什么会求不得?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实人生什么都求得到,但是要如理如法去求。我们今天希望家里的人能转变,人事环境能转变,我们就要很清楚要怎么去才能真正让家里的人都能跟我们和睦相处。所以所要依循的,如理如法在哪里?要正己化人,自然就求得到。要改变全世界以前,首先要先改变我们自己。人找到这里了,就懂得诚意、正心、修身,身修自然而后家齐、国治、天下平,水到渠成。好,我们明天再来谈如何正己化人。谢谢大家。

 

 







• 将来的果报,我们可以预见 • 住在鬼屋不搬家 • 止语不说话,这很容易成就 • 念佛能消业障,这是一点也不假!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人家持的是心戒,不重形式 • 妄念随他去,不要去理会 •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 • 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 • 这叫回光返照 • 常常想佛就像佛 • 业障一现前,马上就要警觉 • 心愿相应,佛必定来接引 • 念佛是心里有佛 • 真正亲近善知识,你才会有成就 • 我们要怎样救自己 • 一定要永离妄语 • 现在人取名字,这个名字要吉祥 •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 看到“佛”字不敢坐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印光大师:至诚恳切 消业愈病 · 印光大师:《金刚经》屡以住法著相为戒 · 印光法师:论风水和命运 · 印光大师:淫欲心不息,纵令不死,亦成残废 · 印光大师: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 · 印光大师:痛惜儒者以词章为事,将学道之法... · 印光大师:不贪貌美,认真修持转前业,求夫... ·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 印光大师:为佛弟子,须发菩萨四宏誓愿,自... · 印光大师:不良心念致病 · 印光大师:以深信心,供养如来舍利,是人福... · 印光大师:提倡因果报应及善教儿女,乃天下... · 印光大师:如来法道,虽藉外护之力。必须内... · 印光大师:念佛人应有的念佛心态 · 印光大师:然佛既不以摄受诳人,光必以死期... · 印光大师:真为生死而念佛 · 印光大师: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 · 印光大师:不往生过失在自己



· 感谢 · 六十四眼 · 佛日豆爆 · 佛教天文学 · 印光大师:高僧大德为什么还会生病 · 自回 · 香语 · 海涛法师:诵《地藏经》,护法善神,这附近... · 近圆 · 印光大师: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 · 印光大师:念佛怎样做到净念相继达到三昧? ·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壹、判一代圣教【一... · 印祖故事:汪含章正念往生,法雨寺佛七灵应 · 再来人来娑婆世界示现有隔阴之迷吗? · 染污 · 日中一食 · 种子惑 · 往生论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