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光教科书 >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的文章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十二课 佛教与环保

类别: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十二课 佛教与环保
 

  二十一世纪是环保的世纪。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危机,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健康。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全球气候变迁会议」,主要就是为了抢救地球,达成保护动物、植物等各种自然资源的协议。
  
  讲究环境保护,首重爱护地球,地球上的河流、大海、森林、高山、动物等,好比人体的组织,河流如血脉,川流不息,可以顺利运送养份;大海如肾脏,保持洁净,可以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森林如心肺,减少砍伐,可以做良好的空气调节;高山如骨骼,减少挖掘破坏,可以保持地球水土的均衡;动物如细胞,不去捕猎杀戮,可以维护生态的平衡。大地资源维护长久,后代的子子孙孙才能在地球上安居乐业。
  
  佛教是个深具环保意识的宗教,不但注重内在的心灵环保,同时也兼顾外在的生态平衡。心灵环保,要靠人类净化本身的贪、瞋、痴三毒做起;生态平衡,则有赖大众的力量共同来维护。《菩萨睒子经》说,睒子菩萨「履地常恐地痛」,就是一种爱惜环境的慈悲意识。
  
  佛教的环保思想,起源于释迦牟尼佛对「缘起」的觉悟,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建立于缘起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资源,在《毗尼母经》卷五中,佛陀就明示:「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此但有福无过。」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佛陀也说道:「园果施清凉,桥梁渡人民,近道作圊厕,人民得休息。」种植华果树木,得以净化空气,保护水源,利人利物,自利利人,自然能增长功德。
  
  自古以来,佛教界的古德高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泗州开元寺明远法师,种植松、杉、楠、桧等数万株,免除了淮水与泗水的泛滥。又如东都洛阳道遇法师,劝化善款,消除黄河龙门天险的水患。此外,修桥铺路、珍惜资源、护生放生、提倡素食、不杀害生灵等,也都是身心环保的重要工作,因此佛门的僧侣可说是环保工作者。
  
  佛教中最有名的环保专家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发四十八大愿,为建设清净安乐的世界,历经久远时日,成就了零污染的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的公共设施,如:黄金铺地,是都市的规划;七宝楼阁,是居家的规划;七重行树,是公园的规划;八功德水,是水源的规划。不但便利民众,而且美好庄严。尤其在净土世界里,没有三恶道的众生,都是持守净戒的善人,没有空气、水源、噪音、暴力、毒气、核能等各种的污染,气候清爽宜人,人人身心健全,寿命无量,是彻底推行环境保护的最佳典范。其它如药师佛的琉璃净土、弥勒佛的兜率净土,以及三世诸佛的清净国土,无不是规划完善的美好居处。
  
  今日佛教对于环保,有以下三项主张:
  
  一、护生:佛教提倡不杀生而积极护生。《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以慈悲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戒杀护生是对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所以佛教的戒律对于动物的保护,有著积极的慈悲思想。《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阿育王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动物医院,规定宫廷御厨不得杀生,凡此都是佛教对于「野生动物保育法」的示范。
  
  二、惜福:这是佛教对于「同体共生」的认知。唯有珍惜大自然各种资源,人类才能在地球上开展理想的新世纪。福报犹如银行存款,有储蓄才有支出。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让可用的资源再生,垃圾即是财富。惜福的方法很多,今归纳为四点:1.只字必惜,贵之根也;2.粒米必珍,富之源也;3.片言必谨,福之基也;4.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此外,还要积极地「防制污染」,对于具有毒性的废弃物,每一个人都应本著道德良心,做好安全的处理。科学界应及早为全人类发明出不破坏自然的器物,资源随用随收,作能源的重新组合,才是究竟之道。
  
  三、净化:《维摩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光山于一九九二年三月四日,举办「佛光山信徒身心环保净化法会」,目的就是要大家响应环保运动,从身心六根的净化到心外世界的净化。此外,国际佛光会更积极投入社会公益教化,宣导七诫,呼吁大家一起「把心找回来」;同时透过环保认知与实际参于,举办植树救水源、保护野生动物、赈灾送温暖、友爱服务、云水义诊等,这些都是有益世道人心,达到环保功效的事业、活动。
  
  今日全世界环保团体无不致力于环境维护与生态平衡,凡为「地球村」的成员,都有责任关心「地球村」的永续生存,因为佛法明示情与无情都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同体共生关系。在迁流不息的转变中,即使极小的尘埃都与环境有微妙的关系,吾人对于内心尘垢,固然应该要努力消除、转化,对于外在的污染,也应唤起群体意识,力行环保,则二十一世纪的人间世界必定是身心净化的美好世纪。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十一课 佛教与观光
下一篇: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十三课 佛教与农林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推荐阅读
• 蔡礼旭:怨、恨、恼、怒、烦会影响五脏
• 蔡礼旭:读书志在圣贤
• 蔡礼旭:人有没有贵人是自己的态度决定的
• 蔡礼旭:以原谅自己的态度去原谅别人
• 蔡礼旭:中学生脾气非常暴躁,与同学、老师对立怎么办
• 家和万事兴:蔡礼旭:老师讲(四)
•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4
• 蔡礼旭:精才不会杂,精才能进步
• 蔡礼旭: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启发心地
• 蔡礼旭:谦虚的人走到哪都会得到别人的爱戴
• 蔡礼旭:学习要用心去体悟,不能把它当知识记起来
• 蔡礼旭:夫妻之间要隐恶扬善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蔡礼旭:勤劳的人人际关系非常好
• 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 蔡礼旭:君子是安住在当下的
• 慧净法师:念佛人应有的基本观念与心态
• 欲漏
• 印光大师:论持名念佛通实相
• 现行
• 仁王门
• 证严法师:懂得修福的人
• 蔡礼旭:怎么来对治这坏脾气
• 净土法门:刘素云帮助胡小林的父亲往生极乐世界
• 宣化上人:一念无明,即堕轮回原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为何一个极信佛之人,心极慈悲行善,却被汽车轧死
• 净界法师:改变今生的心态你来生就能够改变
• 圣严法师:如何帮助自卑的人
• 宣化上人:楞严咒修行
• 明证法师:如何求财才能满愿?可以求佛菩萨帮忙早日还清债务吗?
• 宣化上人:我学道得到最宝贵的收获
• 星云大师:怎样做个受人尊敬的善人
• 印光大师:何为因果?修净土者为什么要提倡因果?
• 海涛法师说故事2:下毒之家
• 因果轮回实录(印光法师鉴订)
• 宣化上人:若能恳切至诚地念佛能使全世界人类都得到好处
• 海涛法师:佛陀的真理
• 印光大师:观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
• 星云法师:如何增长福报
• 海涛法师:在家里念《地藏经》,会招来鬼吗?如何用《地藏经》超度鬼道众生?
::佛学大辞典 ::
  • 师子吼
  • 东南亚佛教
  • 力者
  • 万行圆备嘉号
  • 缚斯仙
  • 神秀
  • 宿曜仪轨
  • 十住毗婆沙论
  • 十种修三昧法
  • 变化土
  • 戒坛堂
  • 沮渠京声
  • 义堂和尚语录
  • 大佑
  • 本愿功德聚
  • 元静
  • 愚法不愚法
  • 三门徒派
  • 利益
  • 云叟住
  • 漏永尽无所畏
  • 出无门入无户
  • 夏路寺
  • 秘密瑜伽坛
  • 深励
  • 大乘五蕴论
  • 大唐内典录
  • 性莹
  • 接入圆
  • 钱弘俶
::学佛推荐 ::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 有家庭的人,为了修学佛法,是否应该放弃伴侣?(索达吉堪布)
• 什么是八正道?八正道是什么意思?
• 利益和快乐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口业之过
• 获好名声之道
• 忍辱多力
• 戒嗔
• 佛化家庭-在家修行问答
• 劝大众勿造口业
• 离八风之患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