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光教科书 >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的文章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五课 戒律

类别: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五课 戒律
 

  僧团的健全,须赖规矩秩序的建立,戒律是维系佛教于不坠的纲常。《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如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佛陀临涅槃时嘱咐弟子要「以戒为师」;佛陀入灭以后,戒律一直维系著教团的慧命。
  
  戒,是自发心的遵守规律;律,则含有他律规范之意。戒律不仅被奉为三藏之一,更是三学之首。佛陀一切经教,皆不出戒定慧三学,戒有防非止恶的功用,为修持之首要,依戒生定,依定发慧,慧可破惑证真,以此成佛。《菩萨璎珞本业经》说:「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戒如同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力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法,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
  
  《佛遗教经》说:「若人能持净戒,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戒为实践佛道的基础,一切善根功德悉由持戒而生。戒如良师,指引我们修行的方向;戒如轨道,规范我们的身心行止;戒如城墙,帮助我们抵御五欲六尘的侵袭;戒如浮囊,可免我们没溺于生死苦海;戒如明灯,照亮我们的前途光明;戒如宝剑,断除我们的贪心欲念;戒如璎珞,庄严我们的道德人格;戒如船筏,度脱我们到达涅槃的彼岸。受戒后纵使犯戒,因为有惭愧心,懂得忏悔,罪过较小,仍有得度的机会;不受戒的人犯了戒,不知忏悔,罪过加重。因此,宁可受戒而犯戒悔过,不能不受戒而犯过,因为受戒才有得度的机会,不知戒的精神,则永无成佛的可能。
  
  戒的要义有四,即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陀所制定的法则;戒体是领纳戒法时,行者将戒的精神融贯在身心之中,产生防非止恶的功能;戒行是将戒体如法的表现于身、口、意三业;戒相即所遵守的各种不同的戒行。戒体是戒律的根本精神,具策励止恶修善的力量。如果缺乏戒体为内涵,戒律易流为形式化的戒条,如果戒律的精神不实践于行为,则如同虚设,因此戒虽分为四科,其精神是一体的,必得四科一时成就,才能圆满戒之善德。从戒的各种分类,又有以下的内容:
  
  一、通戒与别戒:通戒指「七佛通戒偈」,别戒指僧团七众各别持守的戒律。
  
  二、止持戒和作持戒:「止恶行善」是戒的总相,戒律不外止持、作持二门。七佛通戒偈中的「诸恶莫作」是消极的止恶,属于止持戒;「众善奉行」是积极的行善,属于作持戒。
  
  三、性戒和遮戒:本质上是罪恶的戒,例如杀生、偷盗、淫欲、妄语等行为称为性戒;如果本质并非罪恶,然而容易引生讥嫌,或诱发其它性罪,例如饮酒容易令人失去理智,因而犯下杀、盗、淫、妄等恶行,称为遮戒。
  
  四、声闻戒和菩萨戒:声闻戒指声闻乘人所受持的戒律,如《四分律》、《十诵律》等。菩萨戒指大乘行人所受持的戒法,内容为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也就是聚集了断诸恶、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
  
  五、在家戒和出家戒:佛教戒律因受持者身分和发心的不同,有在家的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出家的沙弥及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六法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及菩萨戒。出家具足戒的条文很多,若依其轻重类别,大致可分成七项:波罗夷、僧残、不定、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灭诤。
  
  佛教的戒律虽然有出家戒、在家戒的区别,但一切戒律是以五戒为根本。五戒虽然分别为五,其根本精神则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
  
  戒律是佛法的生命,是诸佛的本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然而佛性虽具,必须持戒,然后乃见。《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持戒是菩提的根本,也是迈向解脱自在的法门。持戒就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慈悲心与菩萨道的具体表现,也是使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守持戒律时,应把握戒的基本精神,才不会拘泥于戒条的形式,而能与时俱进,发挥安顿身心,净化社会的功能。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四课 论藏
下一篇: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六课 禅学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推荐阅读
• 带行
• 咒术
• 七识十名
• 自摄
• 如来毫相菩萨
• 三阶佛法密记
• 死期
• 觉光
• 焰口
• 成吉思汗
• 圆融
• 当今如来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蔡礼旭:人生的道路当中时时都要记住我们的目标到底在哪里
• 五种铃
• 舍利礼文
• 星云法师:如何启发聪明智能?
• 星云大师:好运来临前的六大征兆
• 蔡礼旭:朋友聚会要互相成就智慧及德行
• 净土法门:印光大师为什么一生极力提倡因果教育?
• 十不知境
• 到道场做义工会影响往生吗?
• 星云法师:为医护人员祈愿文
• 蔡礼旭:在境界当中不动气
•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
::法师开示 ::
• 星云法师:数字是个魔术
• 宣化上人:迷信还是科学?不妨试试自己的慧眼!
• 印光大师:世代放生,子孙高官显贵
• 印光法师:一享福,必定要造恶业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
• 星云法师:佛诞节祈愿文
• 海涛法师:你的动机是显现你的性感有钱,你就二十四小时在造恶业
• 星云法师: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2
• 星云法师:人,有没有来生
•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四 定慧品 问题讲解
• 印光大师:不可自称法名“上*下*”
• 印光大师:关于“仰仗佛力真信切愿念佛求生”的譬喻
• 印光大师初出家的风波
• 圣严法师:不断变化的心念
• 印光大师:建大功,立大业,皆由学佛得力而来
::佛学大辞典 ::
  • 毛道
  •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 不动法
  • 四满成佛
  • 寺门传记补录
  • 一分菩萨
  • 一乘分教
  • 锡兰佛教
  • 呗士
  • 远因
  • 敕愿寺
  • 大林寺
  • 志元
  • 一生族
  • 语录
  • 功德圆满
  • 无作三昧
  • 系
  • 金知见
  • 二智
  • 减执
  • 四种胜义谛
  • 法华玄论
  • 一念相应
  • 芝峰
  • 比丘三义
  • 退大
  •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 五种忏悔
  • 三三昧
::学佛推荐 ::
• 好的婚姻是人间天堂(清源)
• 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念珠?念珠是什么意思?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口业之过
• 什么是缘起论?缘起论是什么意思?
• 财富的处理法
• 第一福田
• 离人我是非之道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不废居家业 兼修出世法(印光法师)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