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印光大师”的文章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四)

类别:印光大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书摘二十三

  我以为当今那些散漫不老实念佛的人,似乎不适合叫他们依照这个方法念。因为怕他们不记数,就会产生懈怠。有愿意修的人,如果不依照这个法,决定难成三昧。(增广文钞·与谛闲法师书)

  书摘二十四

  真正的修行人,在尘世的劳苦中磨炼。烦恼习气,必要使它渐渐消灭,才是实实在在的工夫。

  在家的人不去追随大众潮流,各自念佛,坐着站着步行绕佛下跪拜佛,没有不可以的。但不可固执一个方法,如果固执认定一个方法,人就容易疲劳而心灵也难得与佛相应。应当考虑自己的体力及修行工夫,而选取比较合适的方法去做,这样才有益啊。按照通常的念佛方法,应该先绕佛念,然后坐着念,然后跪着念,绕和跪都觉得辛苦,就坐着念。坐着念如果起昏沉,就绕着念,或站着念,昏沉消失了,应当再坐着念。应该按钟点记时,不适合掐珠记数,因为掐珠难以让心平静下来。(增广文钞·复陈慧超居士书)

  书摘二十五

  你对于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还没有明瞭。应当只以修学研究净土法门为主,用半天学理论要解,用半天学实际修行,必须要彻头彻尾的学透,没有一点疑惑才行。

  楞严方面的学习,就先缓一缓吧。就算真的见到如来藏的真如自性,也不能就算是了脱生死了。见性是悟到了,并不是证到了,证到才可以了脱生死。如果只是悟没有证,纵然是悟的很高深,无奈见思二惑不能一时断掉,那么三界轮回,就肯定没有办法出离啊。如果不懂楞严,但对净土法门,能信仰佛的教导,绝没有怀疑,真信切愿,老实去修,那决定往生,成为极乐世界中的人了。何况现在国家又很危难,还想要在危险的时候,有限的精力,作不是应急的那些法事,希望得一个什么都懂的大通家的名声,拿来充体面。结果自己专修念佛的这件事,就完全稀里糊涂了吗?倘若净土法门,都真的了解真的深信了,不妨再去研究楞严,以及其它各种经论。你过去求我开示,我把文钞寄给你,却还不能完全读一遍。我就知道你不懂轻重缓急,随随便便的学现在那些时髦人研究佛经,只打算作一个懂很多的通家而已。我的文钞文字虽然比较差,也还是能给人指示修持门路的。

  昔日中兴律宗的宋代大智律师,非常精通天台教,严守戒律,修行精进,志向广大。只是对于净土法门,不生信愿和向往,后来因为得了大病,才知道以前错了。从此以后二十多年,手中不离净土书藉,专心研究净土法门,才知道这个法门,利益非常殊胜。于是敢于在大众面前,随意自如的发挥宣扬,没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了。(增广文钞·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书摘二十六

  佛说的经咒很多,谁能每一个都持诵呢?古人选择其中主要的列为日常功课,早课有《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念完后,再念佛若干声,回向西方净土。晚课有《阿弥陀经》、《大忏悔文》、《蒙山施食》、然后念佛回向。如今的丛林寺院都是图省工夫,早课只念《楞严咒》、《心经》,晚课单日念《阿弥陀经》、《蒙山施食》,双日念《大忏悔文》、《蒙山施食》。你说《禅门日诵》经咒特别多,不知那是早晚课诵以外的附录呢!在家居士,功课也可以按照禅门早晚功课做,也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订立。比如早晚课专念《阿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者早课专念《大悲咒》、念佛,晚课念《阿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者有的人持念《金刚经》的也可以。但是无论持诵什么经什么咒,都必须念佛若干声回向西方净土,这样才符合修净土法门的宗旨。你所说的,那是见异思迁,虽然是好心,其实是心里没有一定的主意,随着境缘转变。

  什么经什么咒,不被称赞它的功德殊胜?依你的知见,就是看这部经就必须排斥那部经,持这个咒就必须排斥那个咒,你以为不能两边兼顾,就必须选择其中一个,你还算是那种明佛理真修行的人吗?再推广一点说,你如果遇到参禅人称赞禅而破斥净土,你就必然随它参禅去。还有其他天台宗、贤首宗、慈恩宗、秘密各宗,每遇到一个佛学知识人提倡,必定舍弃一个修另一个。不知道你是什么根性,要做什么法都懂的大通家,但恐怕业障深智慧浅,大通家做不到,并且将依靠佛的慈力带业往生的这个法置之度外了。等到临命终时,不是向地狱的汤锅炉炭里受罪去,也一定是向畜生道的驴肚马腹里投胎去。就算侥幸不失人身再做人,也因为今生都没有正智,却有一些因修行得到的痴福,于是享受那些痴福,便又造下恶业,然后又死掉了,就直接落入三恶道,想要再见天地再做人知道父母是谁都不可能,何况再得知净土法门呢?你看我的《文钞》,怎么理解的?要知道一句阿弥陀佛,持念到极点,成佛都有多余,怎么会念《阿弥陀经》、念佛,就不能灭定业呢?佛法就像钱一样,在于人的善于使用,你有了钱那什么事不可以做呢?你能专修一个法门,求什么得不到呢?岂有只持这个咒念这个经,得这个功德,不能得其它功德的呢?善于领会我的话,自然就可以一了百了,否则说的再多,你还是心里没有坚定的认识,有什么益处呢?(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书摘二十七

  修持功课,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越简单越妙。如果都是修行很久的,不妨依照《禅门日诵》的课程而念。如果是初学的比较多,就无论早晚,都可以念《阿弥陀经》、《往生咒》,然后就是念佛了。早晚是这样,白天之中这样念也可以,不念经咒,就用“赞佛偈”代替也可以。要知道所有功课,都是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其次。知道这个道理,再根据居士林人员的情况而定,才比较合适。我怎么能特意订一个章程,让人家依从呢?天下丛林寺院,都按照禅门日诵。慈溪文溪西方寺,早晚都念《阿弥陀经》,不是固定统一的。只是有一点不可以改变的,就是信、愿、行三个原则啊。(文钞续编·复陈慧新居士书)

  书摘二十八

  宏大的佛教传到东方,流传二千年。信徒有出家的有在家的,各随各自的性情相近而作为自己的修持。虽然修持法门,种种不一,而诵经、持咒、礼拜、忏悔、超荐孤魂、求生净土,实际是最大的宗旨。所以古时的大德在众多的经咒、众多的法门中,选择其中主要的,订为朝暮二时的功课,希望学佛修行人依据这个功课修持。因此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报答师长、国土、父母、众生四恩,超度孤魂。能够推广佛的慈悲,尽到自己的诚心,它的思想固然是上下都贯穿。它的利益也是阴阳两地都不遗漏。所以天下的禅宗、教宗、律宗、净宗的道场,没有不奉为固定的章程。(文钞三编·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序)

  书摘二十九

  凡夫在迷惑中,信心不坚定,所以有屡次起信心屡次又退失,屡次修行屡次造业的表现,也是由于最初教导的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假使最初从浅显易懂的因果等起始教导,就不至于有这样的迷惑颠倒了。然而以往的罪业,虽然极其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正过去修行未来,以正知正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作为志愿的事,那么罪障像雾一样消散,本性的天空就开放晴朗了。所以经上说:“世间有二种勇健的人,一种是自觉不会造作罪业,另一种是造作罪业后能悔。”悔这一个字,要从心里真悔,心里不是真悔,嘴上说也没用。譬如读药方而不服药,肯定没有病好的希望,倘若能依照药方服药,自然可以病好身安。所怕的就是立志不坚,一日暴晒十日阴寒,那就是徒有虚名,毫无实益啊。(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书摘三十

  持名念佛一法,是末法时期最适合众生的法。善导大师虽然注解《观经》,实际上是最重视持名念佛这一行的。没看到“末法众生,神识飞扬不定,众生心也粗乱,所观的境界细微,所以观想很难成就。佛悲怜众生,特别劝众生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因为称佛名号容易,坚持念念相续就能往生”这段话吗?观法虽然有十六种,修行人修习,应当从容易修行处开始。或者修如来的白毫观,或者修第十三观杂想观。至于九品的观法,不过是让人知道修行人往生的前因与后果而已,只要大概知道就可以了,不必特意去作观想啊。观想的道理,不可不知,观想的法事,且慢慢来。如果道理路数搞不清,所观的境像不明白,又心浮气躁的去修,可能会引起魔障。即使能观想出境界现前,如果心里有生出喜悦的妄念,也就是因喜悦反成了障碍,就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楞严经》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大意是看到什么境界不在意,就是好的境界,若是在意当作佛境界,就是邪了)希望一心持名念佛,才是千稳万当的行法。待到心归于一处能够集中注意力,清净的境界自然会现前。

  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流传抄写的过程中错讹比较多。我在二十年前,曾经大概校对过。去年南京羊皮巷观音庵妙莲和尚要把这个校对过的本子拿去再刻印,明年应当可以出书,希望你看一看。关于“随自意三昧”,是上中下三种根性的人都可以修的,念佛人虽然不以那个为主,也不可不知。而知道了,那么念佛的菩提心更为殊胜。因为知道了行住坐卧吃饭说话,无非都是自利利他的时机啊。但须要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才是真念佛人啊。(增广文钞·复崇明黄玉如书)

  书摘三十一

  专一念佛,本来没有一定章法,如果依照平常念佛的章程,就是五更(3~5点)起礼拜佛(拜多少自己定)后,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后,接着念《赞佛偈》,绕行念佛若干声,然后静坐半点钟再出声念佛若干声。再跪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遍,(若欲礼拜,先拜佛若干拜,九称菩萨,即作九拜),念《发愿文》,三皈依,这是早时功课。吃早饭后,静坐一刻钟,再念佛时,就是礼佛三拜,或多拜后,接着念“赞佛偈”,念完后,绕着念坐着念都和前面一样。只是念佛完毕,不念“发愿文”长篇文字,只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就可以了,礼拜而退。早课或两个课时,午饭后两个课时,晚课与早课一样。夜间再念一次佛,仍然是按照早饭后的章程。念完后发愿,应当念莲池大师新订的《发愿文》完毕,念三皈依。这个过程虽然有起有落,当然心中总是将一句佛号,持念不要间断。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大小便利,都在心中默忆佛号。在七天中,不要起一切杂念,就像孩子忆念母亲,没有一时忘记过。口里念佛时固然是在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在念,只求心与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切不要起想见佛的心,只是除了求佛号外,没有其它念头而已。如果不明白道理,急欲见到佛,多半会招来魔障,不可不慎重。也不可太劳累,劳累过度,那么第二天就很难清爽的再做法事了。

  或者每次念佛,都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但是早起发愿,念长篇《发愿文》,晚上也是如此,其余都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就可以了。或者早起第一次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以后只是接续念佛不断,到晚上念《发愿文》、三皈依。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啊,都是由于妄念的缘故。现在念佛时,就当作是已经死了还没往生这样想。在每一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全都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没有一念可以抓得住。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我已经死了,所有的一切妄念,都用不著。能够这样念,必然会有大利益。如今有些知见小器的人,稍微有一点好境界,便自满自足,以为我得了三昩了,这种人,十个里面有九个都要著魔发狂。因为心念与佛是相隔离的,与魔是相合的,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啊。(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二)
下一篇:印光大师:念文殊菩萨时发起之赞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印光大师推荐阅读
• 东坡禅喜集
• 龙户
• 盖天盖地
• 五重念佛
• 十梦
• 杂毒善
• 大庾岭
• 三苦
• 触钟
• 信空
• 五俱伦
• 五难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九界情执
• 利乐
• 印光大师:难过的时候,就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吧!
• 日面佛月面佛
• 圣严法师:和不喜欢的人相处的秘密
•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四卷
• 印祖故事:受戒闻孝子事迹,修行要一心念佛
• 社会神
• 檀契
• 寂静法师:内变外就变 自变他就变
• 日中宝石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十七集)
::法师开示 ::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我对现代教育的建议
• 星云大师:做人,要学会对自己说“够”
• 印光大师:念佛之功德
• 宣化上人:人为何会有尊贵与下贱的不同?因果使然!
• 印光大师:格物、致知、诚、正、修、齐、治、平
• 海涛法师:学佛的人如何开智慧?
• 宣化上人:大悲咒的相貌
• 印光法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四)
• 宣化上人:净持大悲咒21天可求一切愿望
• 慈诚罗珠堪布:回向有有毒和无毒两种
• 法藏法师: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之深刻影响
• 宣化上人:若人静坐一须臾
• 海涛法师所传最完善的施食教学
• 净界法师:定业跟不定业(一)
• 印光大师:佛弟子可以拜神仙吗?
::佛学大辞典 ::
  • 觉苑
  • 曹思文
  • 昭堂
  • 提持
  • 真法界
  • 有情数
  • 药王藏
  • 百二十转
  • 五种言说
  • 笼山
  • 王宫塔
  • 显益
  • 缠
  • 镇头迦树
  • 禅思想史研究
  • 佛迹
  • 尘劳
  • 夜叉
  • 綖经
  • 欢喜
  • 坚伏
  • 焦芽败种
  • 主事
  • 解脱幢相衣
  • 处寂
  • 真假
  • 一字业
  • 尊胜曼荼罗
  • 孔雀经音义
  • 四天王经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
• 家庭是道场 生活作佛事
•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释普性)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父母子女间因缘可转变(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口业之过
• 进德之道
•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
• 婚姻、家庭在修行中的四种层次的对待
• 论建设佛化家庭(蔡吉堂)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