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印光大师”的文章

印光大师:关于严持净戒的详细开示

类别:印光大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四五)

  奋发最胜金刚心 受持如来金刚戒

  入流亡所证寂灭 追踪往劫观自在

  如来制戒,调御众生。为苦海之津梁,作畏途之善导。小根者依之,即得离恶道以生人天,证真谛而入涅槃。大根者依之,顿获复本有而具万德,灭无明以成佛果。卢舍那佛,以戒为体。以其恶无不尽,故名曰净。善无不圆,故名曰满。须知十方诸佛圆满报身,皆由严持净戒之所克证。汝等既为佛子,既受佛戒,必须仰效先觉,严净毗尼。宁可丧身失命,不令少有毁犯。始则清净三业,成大法器。终则宏范三界,作大导师。握万行之司南,获法藏之总持。断凡情以显圣智,报佛恩以度众生。(卓杖云)

  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 三学圆明 芳继双桂

  (四六)

  戒为无上菩提本 持则圆成功德聚

  迥脱根尘无所著 是名持戒第一义

  大觉世尊,普令众生,复本心源,入佛境界。从始至终,唯戒是赖。若不持戒,尚不能得人天有漏业系之身,何况具诸功德,圆成种智。譬如欲归故乡,无戒足则不能至。欲采众宝,无戒手则无所获。戒为祛烦惑之圣药,戒乃灭幻苦之良方。戒实出生死海之舟航,戒是涅槃山之梯隥。不持戒而修善,福尽还须堕落。能持戒以修善,因圆必成觉道。汝等持佛净戒,遇诸境缘,必须了知三轮体空,六尘即觉。自然根境不相黏,身心永清净。近为三有良福田,远作九界调御士。(卓杖云)

  恪遵如来清净诲 定出娑婆超群萃

  (四七)

  处世清净如莲华 生在淤泥不染尘

  对境无心绝瑕颣 彻见威音那畔人

  一切众生,轮回六道。生死死生,生生死死。久经长劫,不能出离。如蛾赴灯,自取烧爇。如蚕作茧,自致缠缚。溯其本因,皆由不知自己一念心性,本来是佛。迷心逐境,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致令罪业山积,生死海深。大觉世尊,特垂哀愍。宏开戒范,普度群萌。于梵网经中,极口劝赞道,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汝等发菩提心,受佛禁戒。必于有情根身,无情器界,了知五蕴本空,六尘如幻。圆脱眼耳鼻舌身意,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从兹一念不生,三际坐断。诸惑尽灭,万德圆彰矣。(卓杖云)

  慧风扫得长空净 佛日依然朗太清

  (四八)

  戒为无上菩提本 华严大教如是说

  三业清净离瑕疵 若净琉璃含宝月

  大觉世尊,出现世间,随众生机,广演言教。约而论之,不出三学。三学唯何,谓戒定慧。戒能摄身,定能制心。照理破惑,唯慧是赖。三法互资,方获巨益。如手互洗,始得清净。最初入门,戒尤为要。纵至究竟,亦不舍离。戒为法界,统摄诸法。是知禅即是戒,戒即是禅。不但分无可分,亦且合无可合。所以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汝等既受佛戒,必须严持。直同浮囊渡海,不敢稍有破坏。初则执身不作,次则制心不起。从兹三业清净,三德圆彰。忍证无生,地登不退。方知自心,本来是佛。但因妄想执著,历劫不能证得耳。且道证得时何如。(卓杖云)

  云开月露碧天朗 垢去光来宝镜明

  (四九)

  世间万象总归空 妙性圆明离始终

  严净毗尼无毁缺 堪承佛祖古家风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众生不了,妄起执著。顺境则贪,逆境则瞋。于中庸境,犹复愚痴。由贪瞋痴,造杀盗淫。一迷永迷,从劫至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以是因缘,感佛悲愍。高张戒网,遍竖法幢。令其守口摄身,端心正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复令返观内照,体究见闻觉知之自性。力极功纯,豁破见思无明之沉惑。方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我尚了不可得,境又从何发生。从兹六根清净,三德圆明。不著二边,不居中道。契无作之性戒,转无住之愿轮。普令法界有情,同登毗尼彼岸。(卓杖云)

  谨受波罗提木叉 即生大觉法王家

  (五十)

  夙根深植莫移迁 不染尘缘结佛缘

  戒检严明乐趣广 直同别有一重天

  妙性圆明,本无生灭。虚灵洞彻,湛寂常恒。原离凡圣之名,岂有生死之事。无奈众生,迷背本心。妄起分别,由兹起惑造业,轮回六道。大觉世尊,愍兹含识。怀如意宝,甘受贫穷。由是运无缘之宏慈,起同体之大悲。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高启梵网之法会,用垂出世之嘉谟。上摄三乘圣人,下摄六道凡夫。无论僧俗男女,天仙鬼畜,凡有信心,皆令受持。纵丧身命,不敢少犯。初则防非而制恶,继则断惑而证真。复其清净本然之心,还彼妙觉圆明之性。此世尊制戒,佛子持戒之大意也。汝等既受佛戒,各宜勉旃。(卓杖云)

  彼既丈夫我亦尔 不应自轻而退屈

  (五一)

  戒为苦海度人舟 直越洪波到岸头

  三业精纯无毁犯 超凡入圣乐优游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初成正觉,便制波罗提木叉戒法。陶铸凡圣,范围九界。普令法界有情,同成无上觉道。故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是知戒律一法,上之则三贤十圣,依斯以破尽无明,入佛智海。下之则六道三途,仗此以顿离苦果,永绝苦因。洵为苦海之慈舟,迷津之宝筏,出生死之要道,证寂灭之大猷。若能身口意业,净等冰霜,一受之后,永无毁犯。兼以自愍愍他,自伤伤他,广发四宏,遍修六度,则涸烦恼海,入智慧海,离业系身,证清净身。凡有心者,皆堪作佛。受戒佛子,各依教修。(卓杖云)

  大冶洪炉无弃金 圣凡普使复初心

  (五二)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罪二俱不可得 彻见自性大法王

  心本清净,由迷昧而反为恶源。身堪载道,因妄念而翻作罪薮。以故于六尘境,起颠倒心。不了本空,妄生贪著。直同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跳踯,莫能禁制。大觉世尊,以是因缘,为制戒律,令其受持。忏已往之罪愆,如浣故衣。培将来之智种,如栽嘉禾。由摄身而渐至息心,从缠缚而转得解脱。是知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能持戒,则处处解脱。不持戒,则念念缠缚。缠缚之与解脱,同一六根。只分迷悟持犯而已。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迷悟攸分,天地悬隔。有智之士,可不以甚深般若,照空蕴聚,以求尽度一切苦厄,而速成无上觉道乎哉。(卓杖云)

  演若顿息失头狂 持戒功德不可量

  (五三)

  三戒威力不可测 能转三毒成三德

  佛智全在众生心 逆流便可度无极

  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以迷昧故,妄起无明。由贪瞋痴,造杀盗淫。互相报复,轮转生死。忽升忽降,头出头没,久经长劫,莫能出离。吾佛世尊,为大医王,普疗众生,种种心病。心病虽多,三毒为本。唯兹三戒,能尽拔除。受律仪戒,严持无犯。制彼三毒,不发现行。制久心定,得定共戒。以定力故,伏惑不起。戒定力深,得道共戒。断惑证真,入流亡所。从此以后,有进无退,顿复本心,圆成佛果。既成佛果,常享三德,尽未来际,无穷无极。三毒三德,只此一心。迷则成毒,悟则成德。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汝等若能,刻骨铭心,不离当念,证法王身。(卓杖云)

  戒检严净若冰霜 无边热恼总清凉

  (五四)

  戒为无上菩提因 能使凡身作佛身

  心性本来无二体 随缘转变在当人

  心术无常,从违莫定。习于恶则易,习于善则难。举目滔滔,尽弃本而逐末。居心抑抑,孰逆流而归源。故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不有模范,以为师导。则人欲日炽,危者终莫能安。天真日昧,微者竟无由著。以故我佛出世,调御众生。摄之以戒律,俾循规而蹈矩。示之以果报,令趋吉而避凶。五戒十善,广辟人天之路。四宏六度,大开涅槃之门。是知戒为众生依止,苦海舟航。开遮持犯,悬明镜于心田。动作云为,凛冰霜于意地。常怀惭耻,不自暴弃。内则尊重己灵,外则仰慕诸圣。从兹复本心源,成无上道。以持戒之利益,度违戒之众生。汝等各宜精进,无负初心。(卓杖云)

  佛与众生本一如 从违戒检致天殊

  (五五)

  无作戒体生佛齐 佛曾觉悟生曾迷

  若于当念忘能所 立地圆成佛菩提

  无作戒体,微妙莫比。心不能思,口不能拟。包十虚而有余,穷三际而无已。仰之弥高,不见其巅。探之弥深,莫测其底。为诸佛之本师,是菩萨之慈母。人人具足,各各依止。尚无形迹,何有生死。只因最初一念不觉,遂致无端逐境迷理。由是妄想勃兴,人我顿起。内结贪瞋痴爱而不休,外行杀盗淫妄而不耻。以故忽升忽降,长轮六道。头出头没,了无一恃。如来视诸众生,皆若赤子,垂手提携,援出水火。俾断爱见之尘情,受以归戒之芳轨。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定慧圆明,亲见自己。如是则非但不孤佛化,不负己灵,而兼可以作众生导,为如来使。且道如何便见自己。(卓杖云)

  处处绿杨堪系马 家家门首通长安

  (五六)

  有慧无福慧不真 有福无慧福不纯

  福慧具足成正觉 福慧俱无久沉沦

  欲成无上觉道,必须福慧具足。欲得福慧具足,须入净戒华屋。法门无量,不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总名出世福德。般若一度,名为出世智慧。五度如盲,般若如导。五度无般若,便成住相福德,只获人天小果,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名为波罗蜜。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无五度,虽有觉照,了无施为,亦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名为波罗蜜。六度互资,法法皆到彼岸。如两手互洗,一一各得清洁。而持戒一度,通前该后,尤为切要。诸佛以能持戒故,福慧两足,得证究竟涅槃。六凡以不持戒故,福慧全无,沉沦生死恶道。欲出尘累,戒为第一,汝等佛子,各宜努力。(卓杖云)

  福慧何曾离当念 持犯原只在一心

  (五七)

  自心清净了无尘 凡则日昏圣日新

  若肯严持佛禁戒 云收雾散见天真

  真源湛寂,觉海澄清。本无能所之端,岂有凡圣之迹。但由瞥尔情生,偶然失念。遂致识浪陡起,鼓动于真源。妄波勃兴,翻腾于觉海。从兹循流忘返,背智长驰。随生死以漂沉,逐声色而贪染。以向背之差殊,致十界之果报。由迷昧之深浅,判六道之坠升。欲令返本还源,务须制情灭妄。制灭之法,莫善于戒。不持戒,则虽具圣智,全体变为凡情。能持戒,则不离凡情,直下即成圣智。喻如水结成冰,冰融成水,冰水同一湿性,而流结不同者,以其所随之缘,有寒温之各异也。了此则严持净戒,背尘合觉,如丧考妣,如救头然。纵令千圣齐挽留,撒手向前不回顾。受戒佛子,各宜努力。(卓杖云)

  戒网高张为世范 无边苦海尽干枯

  (五八)

  四宏三聚义无边 罄摄法门妙莫诠

  三世如来从此出 圣凡判自犯持间

  佛说一切法,治一切心。众生之心病无量,如来之法药亦无量。然总举大纲,取要而言,三聚净戒,四宏誓愿,摄无不尽。喻如月到中天,春回大地,万川普印,百卉齐荣。今为汝等,合而明之,三聚者何,第一律仪戒,无恶不断,即第二宏誓,烦恼无尽誓愿断也。第二摄善法戒,无善不修,即第三第四二种宏誓,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第三摄众生戒,无生不度,即第一宏誓,众生无边誓愿度也。只此三聚四宏,十方三世诸佛度生妙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允为佛法之纲宗,入道之轨范。舍此,则圣无接引之方,生莫能度。凡绝修习之路,佛无由成。(卓杖云)

  十圣尚遵如是义 六凡敢越此嘉猷

  (五九)

  持戒定能脱苦轮 须同形影两无分

  我人四相尽捐却 克证真常法性身

  夫戒者,入道之初基,却恶之前阵。伐烦恼树之利斧,愈生死病之神丹。十方诸佛,依之而证菩提。一切菩萨,由之而得解脱。无尽法藏,举一全收。彻上彻下,无比无俦。法门之妙,更无过者。所谓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刻论性体,生佛本同,迷悟攸分,持犯立判,持戒作圣,犯则作凡。良由众生情生智隔,想变体殊。外则妄见山河大地,明暗色空。内则妄见四大五蕴,见闻觉知。喻如一翳在眼,空华乱坠。不了当体本空,故受长劫轮转。汝等欲复本心,直契果觉,但当谨遵毗尼,严持无犯。自然摸着娘未生前本有鼻孔。且道如何即是。(卓杖云)

  几处齐呼几处应 一回相见一回亲

  (六十)

  严净毗尼孝道隆 佛乘深植此心中

  世间出世咸依止 万别千差一贯通

  世出世间,罔不以孝为本。欲尽孝道,必须严持净戒。盖以至德要道,儒释同宗。而现生后世,利益殊致。先意承志,服劳奉养,竭己之力,悦亲之心,不亏其体,不辱其亲,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世间孝道,唯此而已。若于服劳奉养时,委曲宛转,开谕亲意,俾其归依三宝,斋戒念佛,生则养其口体,死则导其灵魂,使亲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此即世间孝,而兼出世之孝,乃唯约养亲而局论也。若能受佛禁戒,谨守无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佛言教,自行化他,普令断惑证真,超凡入圣,是名究竟孝顺父母师僧三宝,乃孝之极致也。如是行孝,速得成佛,凡有心者,各宜勉旃。(卓杖云)

  孝道若能如是行 堪名无忝尔所生

  (六一)

  五戒全体是五常 直同两镜各交光

  虽云教理分通局 总为群迷还故乡

  五戒大旨,不异五常。但其制有亲疏,而其益有远近。若合而明之,则不杀,即是仁。不盗即是义。不邪淫,即是礼。不妄语,即是信。不饮酒,则心不昏而神明,意不乱而志凝静,即是智。若详而论之,儒者盛德君子,但远庖厨,虽云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然犹刍豢悦口,居常食肉,衷怀安舒,不生痛伤。佛则从巨至细,有形无形,凡有心者,悉令得所。生则不忍损伤,死则导令脱苦。远解过去之业缚,预培未来之慧根。令持戒者,初则制身不作,继则制心不起,渐至人我情空,能所相灭,破尽无明,复本心性,裂尘劳网,入解脱门。可谓三界大师,四生慈父,圣中之圣,天中之天,德逾乾坤,恩深沧海。杀戒如是,余可类推。除彼一阐提,孰闻不信受。(卓杖云)

  佛恩历劫不能宣 略示端倪使自怜

  (六二)

  惭愧为服忍辱衣 欲证法身勿暂离

  万行由斯皆具足 速成无上佛菩提

  信戒闻舍,慧及惭愧,名为七圣法财,洵属出尘要道。前五为财,后二为守财人。财无人守,随即亡失。以故惭愧二法,更为切要。惭则内自警惕,尊重己灵。愧则外师景行,仰慕诸圣。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以德不修,学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为忧。颜子四勿,曾子三省,孟子谓人不可以无耻。世间圣贤,莫不致力于此。遗教经云,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涅槃经云,世间有二种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是知具足惭愧,则烦恼惑业,直下消除。功德智慧,速得圆满。契无作之戒体,证清净之法身。汝等若能常怀惭愧,严持净戒,则无边利益,当自证知。(卓杖云)

  仰副佛化证己灵 全凭惭愧作典型

  节选自印光大师:“上堂法语(六十七篇,出自原三编手抄本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印光大师:彻悟语录,洵为净宗最要开示
下一篇:印光大师:欲兴净土法门,须具内护、外护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印光大师推荐阅读
• 心舫
• 巡人犯夜
• 饿鬼食子
• 衬衣
• 惟政展开两手
• 三从
• 四相约位
• 胁士
• 颇罗堕
• 百法明门
• 同品有非有
• 解脱食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多读《心经》可以破三重障碍
• 雅利安人
• 印光大师:修行不知宗旨.求人天福报.深负佛恩
• 四句百非
• 圣严法师:这种心太重要,你有没有?
• 印光大师:什么是专念自佛(实相念佛)?
• 蔡礼旭:一个人能成就德行学问从小要有心量、要有志气
• 散杖
• 僧顺
• 宣化上人: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 宣化上人:楞严咒三密相应持咒方法(附观想梵字图)
• 学寮
::法师开示 ::
• 圣严法师: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 印光大师:流通《正信录》,愿见闻者,深信佛言,力修佛行
• 印光大师:如何求子?
• 星云大师: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后悔
• 印光法师:佛法学习初步
• 学诚法师:什么是三宝,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的概念
• 净界法师:一个人会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这样对他不公平!
• 宣化上人:真正的科学就是佛教
• 宣化上人:会念无字真经,才是真正明白人
• 宣化上人:1987年水陆空大法会
• 星云大师:门里与门外
• 海涛法师:虔诚与慈悲
• 证严法师:三种病痛
• 印光大师:持咒的利益
::佛学大辞典 ::
  • 四增
  • 慧毒门
  • 大随求菩萨
  • 师匠
  • 大雄
  • 二种布施
  • 一极
  • 能显解脱道论
  • 省常
  • 柔和质直者
  • 老
  • 必兰讷识里
  • 四乘十地
  • 那伽方
  • 灭摈
  • 佛教百科全书
  • 香象
  • 如实空
  • 元妙
  • 谨哦瓦
  • 意成天
  • 檀嚫
  • 三心
  •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
  • 牛王宝印
  • 赫定
  • 退座
  • 佛化
  • 照鉴
  • 写真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五戒?五戒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什么?
• 什么是三法印?三法印是什么意思?
• 利益和快乐
• 治身
• 让孩子“定中生慧”(中国教育报)
• 什么是十三难事、十六轻遮?
• 利己利人
• 劝大众勿造口业
• 菩萨的样子(慈惠法师)
• 佛教的爱情观(宽运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