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星云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星云法师”的文章

星云法师:佛教的圆满世界

类别:星云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一篇 涅槃寂静
    第二篇 解脱自在
    第三篇 法身实相

 

    第一篇 涅槃寂静
    壹·前言
    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微妙的义理,被世人严重地扭曲、误解,甚而形成对佛教的戏谑。譬如「涅槃」本是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圆满幸福境界,但是一般人误把涅槃当作死亡的意思,因此祭吊的挽联上写著「得大涅槃」,或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其实涅槃不是死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是一个永恒的生命,圆满的世界。
    一般寺庙所供奉的佛像,分别有立姿、坐姿、卧姿等。坐姿表禅定,是一种自受用的境界,是静态的;立姿表行脚教化众生,是他受用的境界,是动态的;卧姿又称涅槃像,表示圆满、吉祥,是动静一如的。所谓圆满就是了生脱死、超越时空、泯灭人我对待,自他融和一体。所以,涅槃不但不是死亡,而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人生,是佛教最高的自我证悟世界。

    贰·涅槃的意义
    涅槃,梵语nirva,意译为寂灭、灭度、寂、无生。《涅槃经》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大毘婆沙论》说,涅槃的意义是「烦恼灭,三火息;三相寂,离诸趣」。《杂阿含经》说,涅槃是「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所以涅槃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是灭除贪欲、瞋恨、愚痴、无明、邪见、是非、烦恼的一种寂灭无染、物我双忘、圆满光明、自由自在的世界。
    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槃。所以,涅槃就是我们自己清净的本性,是真实的自我。能够证悟涅槃,就能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不被烦恼、痛苦、人我、是非、差别、障碍等种种无明所束缚而流转生死。所以,涅槃是超越生死的悟界,能入「涅槃」就是人生的解脱。

    参·涅槃的异名
    在佛教各经论中,对「涅槃」有种种不同的异名诠释,如《法蕴足论》中「无为、无边、无漏、无住、无生、无作、无灭、无起、无染……」等四十三种说法,及《四谛论》中「无坏、无失、无等、无碍、无求、无上、无量、无爱……」等六十六种解释,都是从否定的层面来诠释「涅槃」的意义。而《法蕴足论》有「真实、彼岸、微妙、寂静、恒在、安稳、胜义、至善、稀有……」等五十种解释,《四谛论》有「解脱、超绝、唯一、圆满、清净、最上、真谛、真如……」等四十六种说法,都是从肯定的层面,对涅槃作广义的诠释。
    此外,《大涅槃经》说:「佛性」就是涅槃;《华严经》说:一切诸法的自性就是涅槃;《般若经》说:「理无所知,无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槃;《楞严经》说:证实了「理绝动静」就是涅槃;《维摩经》说:「十地不二法门」就是涅槃;《胜鬘经》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
    中国四大译经家中,俗称旧译家的鸠摩罗什将涅槃译为「灭度」,就是灭烦恼障、度生死海的意思。新译家玄奘大师则将涅槃译为「圆寂」,圆指圆满,寂指静寂,具足一切功德,泯除一切污染的习气、烦恼等,就是涅槃的真谛。

    肆·涅槃的特性
    涅槃的诠释,虽然诸经所用名义各异,可是理实无二,都是指「清净自性,真实本体」,此自性本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因此《方等般泥洹经》卷二说,涅槃具有如下八种法味:
    1.常住:涅槃之理通彻三世而常存,圆遍十方而常住,故称常住。
    2.寂灭:涅槃之理寂绝无为,生死永灭,故称寂灭。
    3.不老: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称不老。
    4.不死:涅槃之理原本不生,然亦不灭,故称不死。
    5.清净:涅槃之理安住清寂,诸障皆净,故称清净。
    6.虚通:涅槃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称虚通。
    7.不动:涅槃之理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故称不动。
    8.快乐:涅槃之理无生死逼迫之苦,而具真常寂灭之乐,故称快乐。
此外,涅槃有十大特性:
    1.涅槃如莲花:莲花不能离开淤泥而生长,但是却不被淤泥所污染;涅槃也和莲花一样,不为一切烦恼所污染,不能远离生死而证得。
    2.涅槃如水:涅槃具有水的清凉性,能熄灭一切烦恼热苦;涅槃更具有水的止渴性,犹如雨浇旱土,能解除我们对爱欲的渴望。
    3.涅槃如解毒药:涅槃是一切被烦恼毒物所苦的众生安养生息之处,犹如袪除百病的甘露灵药,能灭除世间一切苦恼病症。
    4.涅槃如大海:大海对于一切尸骸没有爱憎之念;涅槃也是一样的远离烦恼形骸,无所罣碍,这就是涅槃的「无爱憎」。大海浩瀚无涯,没有此岸彼岸之分,容纳百川而不溢;涅槃广大无边,也能包容众生而不壅塞。
    5.涅槃如食物:食物能解除饥饿衰弱;涅槃也能去除一切痛苦的饥饿衰弱,镇静众生的烦恼和忧虑。
    6.涅槃如虚空:涅槃是一种不生不死、不来不去、无所罣碍的境界,就好像虚空一样无边无际,不住一处而遍于一切处,不依一物而为一切物所依,让圣者自由自在遨游其中。
    7.涅槃如摩尼宝珠:涅槃就像摩尼宝珠,能放射出道德的光辉,使人人欢喜,满足众人的一切欲求。
    8.涅槃如赤栴檀:赤栴檀是最稀有难得的奇树;涅槃也如赤栴檀,散发出无与伦比的芬芳戒香,圣者所赞歎,世间所稀有。
    9.涅槃如风:涅槃之妙理,可吹送人至于菩提,犹如在顺风中行驶舟船,故譬之如风。
    10.涅槃如山峰:涅槃又像高高耸立的山峰,即使在风雨之中,也一样卓然不动,任何烦恼恶贼都难以攀登。峰顶土质坚实,所有无明、痛苦的种子都不能生长,是完全脱离一切有漏染污的境界。

    伍·涅槃的种类
    涅槃有层次上的分别,各宗派对涅槃的分类也有不同。兹以天台宗与法相宗所举说明如下。
    一、三种涅槃
    天台宗就体、相、用三方面来诠释涅槃:
    1.性净涅槃:就涅槃的体而言,诸法实相的自性清净,不生不灭,称为性净涅槃。
    2.圆净涅槃:就涅槃的相而言,修行证果,如实觉了诸法为圆,破除一切烦恼为净,所以称为圆净涅槃。
    3.方便净涅槃:就涅槃的用而言,佛陀虽已证入涅槃,但是为了救度众生而随众生的机感示现一切应身,说一切法,机缘尽时,应身灭亡。然而生本非生,灭亦非灭,而是涅槃的一种方便应现之生死假相,又称为应化涅槃。
    二、四种涅槃
    法相宗将涅槃分为四种:
    1.自性清净涅槃:一切诸法虽然被客尘烦恼所覆障,但是法性真如清净不变,无生无灭,湛然澄明有如虚空,具有无量微妙功德,为一切有情万物所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任何人不假外求便可证得清净的真如自性,称为自性清净涅槃。
    2.有余依涅槃:虽然已经断灭三界烦恼,更不起惑造业,却还余留过去业力所招感的肉体存在,但是不会受饥寒苦乐等影响,能平静地面对人生世事,叫做有余依涅槃。
    3.无余依涅槃:不但断除所有烦恼,而且由过去业力所招感的色身也灭亡,无有余遗,一切微苦皆已离尽,是名无余依涅槃。
    4.无住处涅槃:断除所知障,证悟生死涅槃不二的真理,所以不厌生死,不动本际,不住涅槃,悲智双运,穷未来际,利乐有情,称为无住处涅槃。
    由以上涅槃的种类,我们可以得知,涅槃的境界并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证得。例如:佛陀三十岁时,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早已证得涅槃,只是还有色身的依报存在,是为「有余依涅槃」;八十岁时,在娑罗树下入灭,则是「无余依涅槃」;佛陀在五十年间行化各地,接应群机,过的是无染无著的「无住涅槃」生活。佛陀曾在《法华经》中自述:「我于尘点劫前早已成佛,自是已来,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余那由他阿僧只国导利众生。」所以,佛陀在此娑婆世界的诞生、出家、降魔、成佛、说法、入灭等诸相,都是「方便净涅槃」的运用,也是「无住涅槃」的境界。我们之所以要求证涅槃,就是要找回清净的自性涅槃。

    陆·涅槃的境界
    众生每天在五欲六尘中烦恼不已,而证悟涅槃的诸佛菩萨是生活在那一种境界呢?根据《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记载,涅槃有四种境界,称为涅槃四德:
    1.常:涅槃境界的觉悟是永远不变的觉悟。
    2.乐:涅槃有四种大乐:
   (1)无苦乐:世间的乐即是苦因,所以是相对的乐;证入涅槃,则能超越一切苦乐,而得到绝对的大乐。
   (2)大寂静乐:涅槃的境界远离一切戏论,离言绝虑,所以是大寂静乐。
   (3)大知乐:诸佛如来证得涅槃后,具有大智能,远离一切颠倒虚妄,于一切法悉知悉见。
   (4)不坏乐:如来法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不是烦恼无常的色身。
    3.我:涅槃的境界,自由自在,毫无拘束。
    4.净:涅槃的境界,湛然清净,没有烦恼的染污。
    所以,涅槃是止灭一切痛苦聚集的究极理想境地,是去除贪爱,舍诸有执,止灭烦恼欲念的世界,是众德圆满的乐土,是绝对无执无碍的境界。因此,具体而言,涅槃的境界是:
    1.无生的境界:涅槃已没有生死、变异,是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固然不生有漏杂染的烦恼,也不起无漏清净的涅槃想,是个染净俱捐,境我皆泯,无生法忍的绝对世界。
    2.无住的境界:涅槃之后无处不在,在清净心里,在法性之中,在真如佛性内,在万里虚空里。证得涅槃之后,这个法身如如不动,住在荡荡涅槃城。所谓涅槃城就是「无边风月眼中眼,不尽乾坤灯外灯,柳暗花明千万户,敲门处处有人应」的气象。
    3.无我的境界:真正的涅槃,是打破我执,到达无我的大自在,再从无我中建立真我,所以涅槃后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4.无缺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是我们心灵上永恒的乐土,里面充满法乐,有完全的平静,有至高的妙乐,有持续的幸福,有福慧的完成,有究竟的解脱,有永恒的自我,有真实的世界。涅槃的芬芳至乐,是人人可以证得,时时可以体悟的 

    第二篇 解脱自在
    壹·解脱自在的定义
    解脱,就是解开系缚,脱身而出的意思;自在,指自由放任,无挂无碍。解脱,是动态的行为;自在,是静态的境界。解脱与自在,是一体的两面,能解脱就能自在,能自在就能解脱。诸佛菩萨游诸国土,度化有情,示教利喜,无非就是要使众生离苦得乐,得到究竟的解脱。

    贰·解脱自在的种类
    就解脱的层次而言,约略可以分为三种:
    1.世俗的解脱:生活在世间,我们要承受种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存在时,就是一种解脱自在的境界。例如:通过考试的时候,完成工作的时候,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是一种解脱。社会人士下班回家,享受亲情的时刻;家庭主妇做完一天的家事,休憩闲聊的时候,也是一种解脱……。乃至贫穷的人解决生活的问题,饥饿的人得到食物,凡此都是解脱自在的境界,也就是内心的要求与外在的世界达到最好的协调。然而,这种解脱自在只是相对性的,暂时性的,并没有永恒性,人生的贪欲无尽,使得我们的身心永远感到逼迫苦恼。所以经云「三界如火宅」,于是,有些人就去寻找出世的解脱。
    2.出世的解脱:出世就是离开尘世,到另一个寂静的处所,闭关修道,以求了生脱死。这种解脱固然摆脱了人世的束缚,但是也逃避对社会人群应有的一份责任,所以不够积极进取。又这种出世的解脱,恰如大石压草般不让烦恼现起,有朝一日,因缘和合,烦恼的幼苗还是会生长出来,所以,也不是究竟的解脱。
    3.胜义的解脱:究竟的解脱应该是超越入世与出世,使精神与物质两相兼益,使生活与修行相得益彰,使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逍遥自在的一种意境。这种即入世而出世,即出世而入世的解脱,就是胜义的解脱。胜义的解脱是最圆融完满的境界,只有在生活体证中才能成就,非言语思辨所能道尽,所以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解脱。黄檗禅师云:「终日不离一切事,不为诸境所惑,方名自在人。」「安然端坐,任运而不拘,方名解脱。」

    参·解脱自在的实践
    如何才能达到胜义的解脱呢?《维摩诘不可思议解脱经》是描述多劫以前成佛的金粟如来,于此世化现维摩诘居士身,为众生开示解脱之要。本经阐述即出世而入世的解脱要旨。今就此经内容,归纳解脱自在的要意如下:
    1.在生死烦恼中解脱自在:生死是人生最大的问题,而烦恼是流转生死的主要原因。心与境和合才起烦恼,烦恼系缚与其它世间诸法一样没有自性,当体即空,所以烦恼逼迫的当下就是真如实相、无上菩提,所谓「烦恼即菩提」正是此意。同样地,生死与涅槃也是不二的假名,一般人生之可喜,死之可悲;悟道者生固不足可喜,死亦不必伤悲,故生死之外无涅槃,涅槃之外无生死。宗衍禅师说:「人之生灭,如水一滴,沤生沤灭,复归于水。」了达生死烦恼性皆空寂,就是了生脱死的涅槃境地了。
    后唐保福禅师向徒众说:「近来我气力不继,想大概世缘时限已快到了。」
    门徒弟子听后纷纷说道:「师父法体仍很健康。」
  「弟子们仍要师父指导。」
  「请求师父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种种议论不一。
    其中一位弟子问道:「时限若已到时,禅师是去好呢?还是留住好?」
    保福禅师用安详的态度,亲切的口吻反问道:「你说是怎样才好呢?」
    这位弟子毫不考虑地答:「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任它去好了。」
    禅师哈哈一笑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去了。」言讫,跏趺示寂。这就是在生死烦恼中求得解脱自在。
    2.在疾病痛苦中解脱自在:人吃五谷杂粮,谁无疾病?「英雄只怕病来磨。」疾病的折磨固然让人难以忍受,如果我们能深达实相,病苦的当下,就是心灵开悟的契机。当我们有了病苦时,应当自念:身体是四大和合而有,假名为身,而四大无主,此身当然也没有我的存在,是以病者了不可得;又此身是因为无始以来的无明痴爱、执著有我而生起,所以疾病的根源在于我执不断,妄想分别,攀缘六尘。因此归根究底,我们应观诸法空性,去除我执邪妄,不但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烦恼逼迫,更要兼除众生的结使忧苦。这就是经中所述:「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这么一想,我们不但不会厌离病苦,反而在病苦中长养慈悲智能,形成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原动力,病苦的本身就成为解脱的药方了。
    3.在五欲六尘中解脱自在:五欲六尘也是随著因缘时节而改变的假名幻有。《维摩诘经》说:「一切众魔及外道是吾侍者。」如果我们能够善用欲望,乐求善法,纵使在五欲尘劳中也不会堕落沈沦;如果我们能够通达法性,虽然在生死波涛中也能历险如夷。所谓「依真起妄,了妄全真」,懂得利用虚幻不实的色身、寿命、财物,来求取坚固不坏的法身、慧命及法财,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4.在有情众生中解脱自在:我们的食衣住行,乃至处事接物,都会与众生发生密切的关联。尽管众生外貌不同,习气的差异很大,但都是五蕴四大和合的假身。我们自己身体上每一个细胞,也是四大五蕴的假合。明白了这一点,心中就不会有人我的分别。自己身上的脓疮疥癣,我们不嫌垢秽,耐心地包扎敷药,能够洞悉人我一体的真谛,我们就会把解除众生的苦难烦恼,当作自己的事情。于是修习四摄六度,是为了度脱众生;庄严佛国净土,是为了接引有情。当我们在度脱众生,接引有情的当下,也就求得了自身的解脱。当我们无所为而为时,一切的羁绊束缚自然消失。

    肆·结语
    我们凡夫往往将自己的心灵和外界对立起来,生活因而成为一种负荷与累赘,悟道者因为用平等心来看待一切,在举手投足间随顺法性,在烦恼中不见烦恼相,在生死中不见生死相,乃至不见修行相,不求解脱道,所以随时随地都是解脱自在的圆满世界。《金刚经》说:「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短短的开场白里,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然而对一个悟道者而言,一样地穿衣吃饭,它所蕴含的般若风光以及所显现的解脱境界,就与凡夫截然不同。
    所以,解脱自在不是世俗的欲乐所能达到的境界,不是到另外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界里才能找到的幸福。从现实生活中,去体会心物一如,从大众中去参证人我一体,才能找到解脱自在的境界。 

    第三篇 法身实相
    壹·法身实相的定义
  「法身」是指佛陀证悟的法性,是理知所成的法性之体,是清净离垢妙极之身,不同于父母所生的粗陋垢秽生灭之身;「实相」是指诸法真实的体性。法身与实相具有相同的意义,《华严经》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实相是涅槃的三德之一,具足一切功德智能,永离众患,毕竟安乐,十力具足,妙用无穷,万古不变,历劫常存,福智圆满,万德庄严。经典中除了以实性、实际、一如、真性等来诠释法身实相的真实不变之外,更常以否定的字眼来形容法身实相的不可思量,例如: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不来、不去;不出、不入;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不可称、不可量、过诸数量;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无作、无境;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等。

    贰·法身实相的意义
  「法身实相」是佛的自证境界,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诸经论为了化益众生,而别立不同的名称,各宗各派也本著自己的立场赋予不同的教义。虽然如此,百川归于大海,各种教义都是相互融通无碍的。兹将各种说法诠释如下:
    1.法身实相是平等一如的理体:现象界的森罗万象彼此消长,互为因缘,其理体是平等一如的空性。在差别的万象中存有无差别的空性,就是万有的实相。
    2.法身实相是理事圆融的境界:万有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是由平等的理体所缘起,所以宇宙万有,无非空性,万象的空性,也无非差别的现象。法身实相就是这种有空中道、理事不二的平等世界。
    3.法身实相是相即相入的万象:由于万有诸法互相缘起,所以随举一法,都具有万有的特性,每一法的力用都能无远弗届地遍及于十方一切诸法,而又不失其本位。此外,法与法之间,无力的诸法含摄于有力的一法中,所以法法都能藉著力用与其它诸法相互容受。以上是就空间而说诸法的相即相入。就时间而言,三世诸法迁流不息,过去之外,没有现在未来;现在之外,没有过去未来;未来之外,没有过去现在。所以,三世诸法相即相入,重重无尽。总之,同时俱起,相互显发,没有前、后、始、终之别的十方三世一切诸法,都是万法的真实相貌。
    4.法身实相是本自具有的佛性:世间的形形色色无一不是法身实相,然而凡愚众生因为无明贪爱,执妄为真,将自己执著于万法表面的假相上,所以处处觉得障碍隔离。佛陀因为证见法身,所以能超越时空,在清澄的心海中,印现出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森罗万象。由此可知法身实相归于一心,也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佛心佛性。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这个意思。

    参·法身实相的证得
    法身在那里?实相是何相?由法身实相的意义看来,法身非身,非不身,因为它包含了全法界;实相非相,非不相,因为随拈一微尘,都是实相的全体。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森罗万象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互相缘起,庄严无比的一大建设。苏东坡的一首诗说得好: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无非都是法身示现;一沙一石、一山一水,无一不是实相妙谛。甚至涓涓的溪流、飒飒的松涛也都是如来的法音宣流。当我们证入法身实相时,山河大地、宇宙虚空,乃至一切众生,都是从自己清净自性中涌现出来的智能活泉。所以法身实相就是我们周遭的人、事、物,法身实相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佛心佛性,法身实相是物我一如的境界。法身实相虽是诸佛的自证境界,然而每个人都具有佛性,只要我们本著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证见实相。因此,如何与三世诸佛共同遨游在法身实相的世界中呢?
    1.无我度生:「法性平等,无有高下」,契合法性,泯除对待,发同体悲心,度无量众生,在实践无我的当下,就是平等一如的法身示现;在千差万别的众生相里,就可以见到无相无不相的真如实相。
    2.无住生活:经云:「凡有所住,皆为非住。」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幻有的假相,不执不拒,内心宽广,等如虚空,就能在行住坐卧中体会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实相世界。
    3.无得而修: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法身实相,如果有修证的意念,便被修证之相所系缚,就不是如实的修证。唯有无得而修,好比以空印空,以水印水,随到随遣,了无痕迹,才能见到本自具足的清净法身。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星云法师:佛在哪里呢
下一篇: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蓝毘尼园中太子降诞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星云法师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达摩祖师度鹦鹉
• 宣化上人:猪手刘先生的轮回故事
• 宣化上人对大中小学生的开示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4)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浅释(2)
•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三十六)守护一切城夜神寄第六现前地
• 宣化上人:怎么分别出来这预言是正是邪呢
• 宣化上人:坐禅过程应有的一部分
• 宣化上人:这是一个最妙、最灵的方法
• 宣化上人:现在的人面疮
• 宣化上人:神光内凝厌心生 化淫火为智慧光
• 宣化上人:净持斋戒诵大悲咒21天可满一切愿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慧律法师:在梦中梦到男女在行淫,要怎么办?
• 二尊
• 蔡礼旭:幸福成功的根基[第四集下](弟子规学习心得)
• 定弘法师:放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 印光法师呵斥弟子不要跑寺院道场
• 竺佛调
• 谛听
• 证严法师:贪心失金鹅
• 参加《三时系念》的供品能吃吗?
• 星云大师:佛教对时空的看法
• 净界法师:在佛法利生当中弘扬净土法门是不是功德较大?
• 寂静法师:心变了,风水就变了!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宿世师徒
• 印光大师:不得谓亲已往生,用不著吾等追荐
• 星云法师:佛教对轮回的看法
• 宣化上人:你对众生好就是对佛好
• 印光大师:须知男子冶游嫖妓,与女子偷人,了无高下
• 元音老人:练就“不理睬”的功夫.
• 宣化上人:眼病眼业疗方—张口念念就能好
• 圣严法师:佛学问答
• 印光大师:如何对治业障重、体弱心怯等疾?
• 净界法师:为什么你要产生决定的信愿?
• 印光大师:因果报应报通三世,凡人生子女有四种原因
• 宣化上人:纯陀的最后供养
• 宣化上人:六祖惠能大师对「净土修行」的开示
• 圣严法师:祈福法会有用吗?
• 海涛法师:如果你动机不正确,如蛇喝水会变毒
::佛学大辞典 ::
  • 恭敬
  • 仁钦乔
  • 无所著
  • 骨娄草
  • 三识缘境广狭
  • 二十种喻法
  • 卧龙寺
  • 海山寺
  • 五秘密
  • 隐峰飞锡
  • 融识
  • 三种奇特事
  • 别相三观
  • 阿摩罗识
  • 福业
  • 引饭大师
  • 国忌斋
  • 三论
  • 接物利生
  • 专心
  • 空有力待缘
  • 如幻三昧
  • 十慧章句
  • 四种十二因缘
  • 半装束念珠
  • 庞蕴
  • 物质
  • 应天寺
  • 羯荼国
  • 力无所畏
::学佛推荐 ::
• 提倡在家学佛
• 已婚男女相处应注意的事项(星云法师)
• 关于“佛化婚礼”答网友问(宗舜法师)
• 父母子女间因缘可转变(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什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什么?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释普性)
• 如何追求真富贵(惟觉老和尚)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
• 戒闻利身
• 忏悔除罪
• 佛化婚姻将引导人们趣入佛法(凯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