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圣严法师”的文章

圣严法师:学佛的三大基础

类别:圣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

  (1)戒:从消极面说,戒是“止一切恶”。诸恶不作,恶业恶因便不增加。从凡夫阶段做起,到了大小乘圣者的阶段,自然不再造作任何恶因。从积极面说,戒是进而“修一切善”,诸善奉行,不思回馈,但求“利益众生”。小乘的声闻及缘觉(一名独觉),已能做到消极的止一切恶,若能积极的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便是大乘菩萨的层次了。

  (2)定:大乘菩萨的定,是心念不受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所动,即谓之定。“外境”经常会为众生(人)带来诱惑、打击、刺激、情绪失控等种种烦恼,心随外境变化而生起忧、欣、悲、喜、贪嗔、怨怒、嫉妒等的感受和反应。受到环境牵动,便是乱心不是定心。故要用种种禅修方法,帮助自己稳定内心,使之不受外境的干扰。

  内在的“心境”,是指对于自己过去的回忆以及目前心里浮现出来的种种妄想和杂念。比如有人正在此地打坐用功,突然想到公司里有事未解决,怕公司的职员处理得不好,犹豫着要不要起身打电话回公司查询。这究竟是属于内境还是外境呢?这件事并不存在于眼前,只是自己的心念在困扰着自己,心理的作用扰乱了心境,所以是属于内境。

  也可以说,凡是回忆、推想、忧虑之类的心理活动,都是属于内在的心境。

  一般人经常是处于身心分离、妄念纷飞的状态,如能做到身心统一,内心的不安及身体的负担便会消失。倘若能把内外境界统一,便会形成内也是我,外也是我,内在的心境与外在的环境合二为一,便没有“我”的感觉了。实则仍有我的存在,只因心念统一,成为一个统一了的我的存在。此时已不以个人的身心为我,而是以全宇宙为我了。

  如果仅是方法用得顺利,正念相继,并不等于念念统一。例如在数息时,数得很顺,别无杂念,至少尚有三个念头,在不断地交互进行:我在数呼吸,呼吸,数目。因此,正在做数息的工夫,并不就是念念统一。

  念念统一是只有止于一个念头,不断地进行下去,如在数息中,数到只有"我",或只有"呼吸"的一念,这才是前念与后念,念念统一了。

  内心与外境的统一、身与心的统一,都是属于刚刚要入定前之浅定,两者的层次大致是相等的。前念与后念的念念统一,则是深定。念念统一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但至少希望做到身心统一和内外统一,便能够摒除妄念纷飞,收摄散乱的心,不为环境所牵,不被情绪所动,就能享受到稳定的自我,是多么的可贵了。

  禅宗的定,则别有胜义,那是“即定即慧”。定的本身就是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从定生慧。禅宗的大师们,静态动态,皆不离定;因为人的身、口、意三业的彼此关系,如鼎三脚,缺一不可。三业一贯相应即是定;虽在定中,依旧生活起居、依然待人接物,即是智慧的功能。唯有如此,才可能达到真正的禅宗的定境。

  (3)慧:我们都知道,佛是智慧和慈悲的圆满者。智慧便是为断除烦恼,慈悲则是广度众生。一个凡夫,做了善业如未得回馈,心中便会生起烦恼,这便是未有真正的慈悲,也没有无漏的智慧。倘若你能做了善事,未思善报,甚至有人对你恩将仇报,你也不起烦恼,那你已和“无我”的智慧相应。

  具有无我的智慧,才会有平等的慈悲,才能真正的断除烦恼,才能真正的广度众生。有很多人认为佛教徒讲的慈悲,就是一味地受辱退让,无原则的逆来顺受,无条件地施舍他人,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也是一种没有智慧的见解。佛教徒应当要识己识人识进退,便是智慧,也是慈悲;没有智慧做指导的慈悲,那就不是真慈悲。

  一个从事各项工作的佛教徒,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借由正业正命,赚取正当的利润,而得以造福人群,或借由正修正语,而得以利益社会者,便应该当仁不让。那才是菩萨道的实践者,所以佛教徒是积极进取的!就智慧而言,小乘行者只做到断除自己的烦恼,尚做不到有教无类地广度众生。大乘菩萨则在修行成佛的过程中,时时都要做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人。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圣严法师:化解情绪两个小妙招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
下一篇:如觉法师:圣严法师说转运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圣严法师推荐阅读
• 精灵崇拜
•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 志磐
• 仁王经法
• 净因寺
• 佛丧花
• 檀尼迦
• 平等法身
• 洛浦还乡
• 读彻
• 药叉持明
• 十地品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婆罗那驮
• 印光大师:我誓不收徒弟,不劝人出家
• 心相应心不相应
• 蔡礼旭:这一生要想成功,无私、勤俭都是关键
•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 别业妄见 第三
• 梦参老和尚:《佛说阿弥陀经》大义 十
• 念佛人临终时,未见阿弥陀佛来接引该如何是好?
•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六)
• 学佛前从事毛皮收购,是否障碍往生?
• 印光大师:若抛撒五谷,必定来生无饭吃。
• 应本
• 义云和尚语录
::法师开示 ::
• 海涛法师:随手掩埋死掉的小动物,将来它生生世世也报你的恩!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如何教育子女(二)
• 宣化上人:若能这样子十方诸佛都会欢喜无量鼓掌称赞你
• 净界法师:真正修忏悔,身后天魔都控制不住你
• 圣严法师:禅为何能化解压力?
• 仁焕法师:做具足“四心”的人
• 慈诚罗珠堪布:直到死,必须保守的秘密!
• 印光大师:扶乩是怎么回事?
• 宣化上人:千手千眼(八)
•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一、见宝塔品──宝塔涌现,证明说法
• 慈诚罗珠堪布:真正的密法,最终也就是这些内容了
• 寂静法师:福报是由心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
• 印光大师:果依《文钞》而修,管保即生往生西方
• 海涛法师:当自私的时候,痛苦来了,压力也来了
::佛学大辞典 ::
  • 法兄
  • 命光
  • 依然只在旧窠窟里
  • 九品往生经
  • 请来目录
  • 俱睒弥犍度
  • 震旦
  •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 通明禅
  • 罗荼
  • 雉救林火
  • 石榴
  • 一遍
  • 阇缚罗摩履你
  • 余甘子
  • 不动义
  • 六根食
  • 水坛
  • 本才
  • 水天后
  • 声闻说
  • 波尔尼
  • 雪峰尽大地
  • 承天寺
  • 清澄寺
  • 非喻
  • 阿利尼国
  • 八种粥
  • 经行
  • 四诤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 夫妻之间幸福相处的四句话(星云大师)
• 幸福婚姻经典辑要(海涛法师选辑)
• 修持之道
• 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 家庭即是道场(印光大师)
• 关于“佛化婚礼”答网友问(宗舜法师)
• 佛教的爱情观(宽运法师)
• 好的婚姻是人间天堂(清源)
• 佛弟子当知的100个佛教名词
• 如何追求真富贵(惟觉老和尚)
• 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