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圣严法师”的文章

圣严法师:是梦?是醒?

类别:圣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圣严法师:是梦?是醒?

 

佛陀说,人生如梦幻。尤其当生命充满著欢喜和快乐的时候,要把它当成是场梦,何其困难。没有人想从美梦中醒来,更不消说视生命如虚幻了。如何分辨自己是在梦中还是清醒的呢?佛陀告诉我们,睡眠是由短暂的梦结合起来,而生命则是一场长而久的梦。你可能发现自己身处梦境而觉醒过来,但很快又再落入梦中。佛法中有提到,从人生大梦中清醒过来,这是指一个人终于了悟了自性。众生如果没有这种体验,将永远沉睡于人生的春秋大梦中。

修行让久梦觉醒

我们总认为梦不是真的,而清醒的时刻才是真实的。但是当我们发觉身体本身,还有这个世界、生与死都是虚妄的,才明白睡著与醒著的时候,其实都如同梦境一般。

中国有一位知名的摄影师郎静山,他把在黄河和长江所拍摄的照片,重新组合起来成为一种中国山水画,整个画面呈现出的意境,是由许多的片面交织相成。我们的心也是这么地在运行,人生的经历就像碎片般的储存在潜意识之中。我们的记忆通常并不完整,而是支离破碎的片段,然在某一个时间或地方,这些片片段段就出现了,做梦时也是如此。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牵动著情感与心中的回响。就像印象派的照片,这些都不过是片段的表相,映现出个人的经验、思惟和幻想。只有少数的人知道自己在做梦,而更少数的人愿意从美梦中醒来。未见自性的人总以为自己是清醒的,觉得自我的生命是真实而没有痛苦的。当他们察觉「我」是虚妄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已经做了好久的梦,充满了痛苦的梦。

然而很少人能够领会,必须经过认真的修行才能体认人生如幻的本质。仅仅听我的开示、看一本书,或从知见和观念上去理解是不够的。很多人知道佛教讲修行,但真正愿意实地去修行的人很少,而能够每天认真修行,从久梦中觉醒不再入睡,并见到自性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梦虚妄而易逝

中国有一个很名的民间故事,叫做黄粱一梦。它是说,有一个年轻人进京赶考,想求取功名利禄。途中遇见一位老人正在煮小米粥。老人见他旅途劳累,就给了他一个枕头,叫他歇息一会儿。年轻人躺下身后,就沉沉睡去,并且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梦中,他考中状元,和公主成亲,并做了朝廷的宰相。之后他还纳受了许多妻妾,到了一百岁时,儿孙多得不可计数。

他享受著健康长寿和富贵荣华,乃至到了这般高龄,还不想面对死亡。毕竟时辰还是到了,两个恶鬼把他抓到地府,因为他曾经滥用职权,侵占公款,地府的判官处了他极刑,惩罚他上刀山、下油锅,他遭受无比的痛楚,声嘶力竭地哭嚎。就在此时,老人叫醒了他,原来小米粥已经煮好了。

虽然老人只花了两小时煮粥,但年轻人的这场梦却足足经过了一百年之久。光阴飞逝,不只是梦,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有时候,梦里好像过了很长久的时间,但现实人生却只经历了几分钟而已。这种不同时间经历的感受,在打坐时也会发生。当腿痛无法专心的时候,时间过的缓慢无比;而当腿没有不舒服,心可以专注于方法上时,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梦本身是虚妄而易逝的,而我们对于时间和现实人生的觉知也像做梦一样。但是如果把醒著时的行为,看成如梦中行为般地不重要,那可真是错了。或许我们不会因梦里的事情而受苦果,但醒著时的行为所产生的果报却是无可避免的。我们的言语和行为会带来强而持久的影响,不像梦般容易消逝。这就是因果,也是业报的法则。

留意心念不造业

大多数人认为对于没有付诸行动的念头不需要负责任。我们都有过不好的念头,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去做。即使最慈爱的母亲对于不乖巧的孩子,有时候也难免会起伤害的念头。大致来说,那些不好的念头虽然没有违犯佛教的戒条,但对于一个菩萨行者,心存歹念等同于犯戒。很少有人在打坐时,会想去打人或杀人,但在睡梦或日常生活中,暴力和杀人的念头却会时而浮现。所有有心于定课修行,学菩萨道的人,无论在睡梦中或日常的生活里,都应该将不好的念头舍弃。

人在梦中往往有不好的念头或做坏事情,因为这些想法早已存在于心中。但真正精进的修行人在梦中也不会做坏事,就像平时不犯戒一样,这是意念与行为,也就是身与意的一致不二;而相反的,也就是身与意不一致的情况,虽然醒著的时候不犯戒,但梦里仍有邪恶的念头产生。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做说明,几年前,我上课时突然遇上停电,班上的学生们情不自禁开始大叫或大笑。在黑暗中,他们潜藏的内心显现了,因为在光亮中,他们懂得自我控制,但是在黑暗中,却放任自己觉得自由解脱了。

尽管明白生命虚幻,如梦般不真实,但不论是人生的梦,或是在人生当中所做的梦,我们仍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因为身体的活动是业,心理的活动也是业。比如说,如果你不知道身后有人,不小心踩到了他的脚,一定会道歉,在这种情形下,不会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大错事。同样的,以菩萨的观点来看,身体的行为不算严重,但是心念就很重要了。然而凡夫却总是认为身业比意业严重得多。

我们要知道菩萨道重视心行,身体所造的业比起心的业来得微小。因此,我们应该留意自己的心念,并且对自己的心念负责任,同时让内心保持单纯、平和与宁静,以认真严谨的修行,让身心安定下来,日复一日,就能减少业障。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圣严法师:为谁辛苦为谁忙
下一篇:圣严法师: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圣严法师推荐阅读
• 本地身
• 震华
• 依
• 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
• 宏法寺
• 生灭灭巳
• 均提
• 哈答
• 说戒师
• 范古农
• 金刚索菩萨
• 共异品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星云大师:自己一生受用最大的“十句话”
• 蔡礼旭:劝人要记得那份初心
• 彭鑫博士:可怜的一代人
• 清净法行经
• 灭度
• 刘素云:那你认真念佛,他就在加持你;那你一天胡思乱想,他加持你他也加持不上
• 饱丛林
• 佛世
• 瑞
•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 山伏
• 药石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如何善处逆境?
•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 星云法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 海涛法师:生意人放弃事业学佛出家,会造成失业社会退步吗
• 净界法师: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难
• 印光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 学诚法师:我该怎样学习佛学呢
• 宣化上人:薄拘罗尊者五种不死的果报
• 星云大师:十法界
• 海涛法师:离间语你就会现世离婚,来世堕落大号叫地狱
• 海涛法师:火供功德利益
• 星云法师:佛教与花的因缘
• 印祖故事:借吃肉掩盖真心,寻机会逃回佛门
• 圣严法师: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精神
•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一 行由品 经文.注释
::佛学大辞典 ::
  • 三庄严
  • 五重玄义
  • 最胜尊
  • 净食
  • 五缘
  • 变迁之时代
  • 地华
  • 华严经文义纲目
  • 优婆离经
  • 上堂牌
  • 十六旒幡
  • 讲院
  • 灵源
  • 御修法
  • 五十八戒
  • 佛坛
  • 吠檀多精要
  • 八宗
  • 黑衣二杰
  • 五生
  • 缚
  • 旧译
  • 善夜经
  • 解脱服
  • 勤旧
  • 大键■
  • 矩矩吒
  • 惛沈
  • 咒愿师
  • 屙屎送尿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念珠?念珠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法师?法师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有家庭的人,为了修学佛法,是否应该放弃伴侣?(索达吉堪布)
• 戒杀得安隐
• 家庭与菩提心(净慧法师)
•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佛教的婚姻观(宽运法师)
• 戒妄语
• 孝顺之益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家庭即是道场(印光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