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圣严法师”的文章

圣严法师:佛教徒“想爱你就爱”

类别:圣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之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佛菩萨的慈悲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亲子之爱是无条件的,男女之爱和朋友之爱则可能是有条件,也可能是无条件的。佛法是要从基础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悲。

由于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此要教导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悲;也需要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因此,佛教不能一开始就叫人离开感情生活。

至于佛教徒应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呢?家庭是感情关系的基础。家庭的基础从伦理上说是亲子之情,它的构成始于男女的夫妇关系,继而从家庭成员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亲戚朋友。这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的活动而形成友情的必要。中国有句俗谚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说“夫唱妇随,白首偕老”。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为基点。如果没有情,就像机器没有润滑的油,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也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损伤。佛法目的不外为教化世间凡夫,诱导凡夫将矛盾化为和谐。因此,佛法有两个不变的法门──智慧和慈悲。智慧是理性,慈悲是感性;以智慧来指导慈悲、运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从混乱变为条理,从矛盾成为和谐。情感如果离开理性的智慧,就会泛滥成灾,自害害人。

有一部佛经,叫《六方礼经》,其中提到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有一种宗教信仰,教人专门拜方位。如有一次佛看到一位叫尸迦罗越的青年,正非常虔诚地礼拜六个方位,便问他拜的是什么。那位青年说不出所以然,只回答这是父亲的意思,父亲在世时拜方位,他去世之后儿子也应照著拜。佛陀告诉他,佛教也拜六方,如其以孝顺父母为东方,恭敬师长为南方,夫妇互相体谅为西方,爱护亲友为北方,体恤仆从部属为下方,尊敬出家修行人为上方;同时并说明了父母对儿女、师长对弟子、部属佣人对主人以及修道的沙门对俗人,各别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像这些都属于感情的范围,是人间的伦理关系。能够善于处理感情问题而过正当的感情生活,就是修行佛法的开始。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答道:“我的母亲是智慧,父亲是度众生的方法,妻子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和诚实;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品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诘不但不因有这些累赘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来运用大慈悲。他虽然过著与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脱自在的内心世界。

可见,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能够以理性的智慧来指导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过得非常丰富、顺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谓佛法的指导和智慧的原则,是教我们如何处理感情问题,而不是要我们放弃、排斥或厌恶感情。如果用情不当,会带来困扰;用情没有节制,也会造成灾难。例如:父母对子女固然要爱护,但是溺爱,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间应该相爱,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复杂的感情生活,不仅会惹来家变的麻烦,也会给社会制造纠纷。另外,对亲戚朋友以及师生之间、主仆之间等等关系,也都要基于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则徒生困扰。佛法,并非反对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导我们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圣严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女性地位?
下一篇:圣严法师:在家学佛应该怎样设置佛堂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圣严法师推荐阅读
• 海涛法师:四无量心的修行
• 海涛法师:因果如何化解呢?空性超越一切
• 海涛法师:再多钱,爱情,孩子再孝顺你,这都没用
• 海涛法师:善心与悲心自然生出,于此生衣食资财丰足不乏
• 海涛法师:你要帮助众生首先先净化自己
• 海涛法师说故事6:哭泣的牛弟弟
• 海涛法师: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那个好?
• 海涛法师:称念不同的佛名号所具有的利益
• 为什么会长鸡眼?抽签如法吗?
• 海涛法师:佛经写的这么好,不分在家出家,佛弟子不做施食非佛弟子
• 海涛法师:学佛的窍诀 下
• 海涛法师:男女的淫欲,是生命轮回痛苦的根源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梦参老和尚:教您这样诵经,更有效果!
• 宣化上人: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 女孩出生便有白布裹身,出家为尼白布变五衣
• 三慧
• 劫波树
• 《印光大师说故事》:自力警策类
• 宣化上人:三种业海造地狱
• 宿曜仪轨
• 信仰为何
• 成就法鬘
• 定弘法师:君子谋道不谋食
• 然灯会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吃荤的人能念佛吗?
• 印光大师:世有倡高调者,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
• 印光大师:净土一门囊括万行略言之,只一净字可以总摄无遗
• 印光大师:一夜之间怎么就变贱相为贵相了呢?
• 印光大师:不必先立一大建筑机关以弘法的妙法
• 仁焕法师:启蒙公众,树立道德,建立爱心家庭20
• 印光大师:念佛人如何处世
• 证严法师:正信谦卑,以爱招祥
• 星云法师:不能不信的因果
• 宣化上人:修行的六个重点
• 宣化上人:学佛主要的法宝
• 印光大师:矜夸暴露、尖酸刻薄之聪明人,非坎坷终身,必少年夭折
• 海涛法师:你正面的力量越强,负面就越来越少
• 宣化上人:善人有白光,恶人有黑气,瞒不了鬼神佛菩萨
• 星云大师:没有办法的办法
::佛学大辞典 ::
  • 火珠
  • 三退
  • 教诲师
  • 猎师
  • 明聪
  • 四方
  • 相轮樘
  • 六蔽
  • 心光摄护
  • 十玄谈
  • 不立文字
  • 三世
  • 萨噶达瓦
  • 中阴坛
  • 中胎藏
  • 方色喻五道
  • 因十四过
  • 第三分
  • 漏尽
  • 苦类智
  • 东禅寺
  • 祈祷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 毗岚风
  • 悟自
  • 回鹘
  • 事理双修
  • 别羯磨
  • 真巴鼻
  • 重重无尽
::学佛推荐 ::
• 这样的婚姻才长久
• 什么是业报?什么是因果报应?
• 忏悔除罪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幸福婚姻经典辑要(海涛法师选辑)
• 如何追求真富贵(惟觉老和尚)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 什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什么?
• 什么是轮回?轮回是什么意思?
• 戒嗔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