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净界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净界法师”的文章

净界法师:我们怎么样才有资格来修学一切法门?

类别:净界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八面,我们讲到乙三,修行篇第三。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个是事修。

  理观,是一种内心的智慧的观照,我们一般叫做内善根,事修呢是一种外在的法门的修学,是一种外在的助缘。从大乘的佛法修学的因缘观角度来说,我们是先有理观才有事修,因为理观在经典上,把它判作是我们因地的发心,它是一个种子,如果这个种子是错误的,我们就很难创造一个正确的结果出来。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是没有资格来修学法门的,一定要有一个道前基础。就是说我们在开始修行之前,要先调整心态,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无量的生死当中,我们的心态已经是错误了,叫做颠倒妄想。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讲出了三个程序,就是感受、想像跟执着。我们刚开始的内心,受到外境的刺激会有一个感受,这个感受带动我们心中的错误的想像,然后想久以后呢,想久成性,就变成是我们一种很坚固的习性,就是一种自我意识。

  当我们的想像,已经落入到自我意识的时候,我们就没办法去改变自己了,因为它是一种坚固的妄想。所以我们凡夫的心,是从感觉而触动的,这个感觉是由外境而来的,所以这种心是不能使用的,因为这是生灭心,一个生灭的心,不可能创造一个不生灭的功德。

  佛陀在经典上说,就好像用沙你是煮不出饭出来,因为沙非饭本,我们一定是找到米,才能够煮成饭。所以在佛法修学当中呢,在修法之前是要有基础,就是把这种向外攀缘的心,要转成向内安住的心,我们才有资格来修学一切法门,而趋向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在前面讲到,发心篇,正见篇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来告诉大家,怎么调整我们的错误的心态。第一个,我们要先求安住,修行一定要云何应住,先求安住。我们前面讲了很多,菩萨的安住是以空性为住,大乘佛法的空性,是观察我们的过去,我们无量的过去,我们从什么地方而来,我们找到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本来无一物的,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这个就是我们所有菩萨的安住处。

  所以当我们开始在修学的时候,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布施也好,我们一定是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我们所有的人生。就是把心带回家,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个调整,把一种向外攀缘的心,把它带回来,安住在我们一念清净的本性,就是把生命归零,这第一个安住,以空性为住,这个是我们观察我们的过去。

  第二个我们应该观察我们的现在,我们看到我们今生的果报体,是无常败坏的,所以这是一种苦谛的思考,人生虽然有很多的快乐,但是这个快乐有严重的过失,娑婆世界的快乐是有过失的,因为它有无常败坏的过失。

  所以人生的快乐会让你不安稳,即便你花了很多的精神体力,得到你所要的快乐,但是你还是一样,弟子心不安。因为你这个快乐你付出了担心、害怕、忧恼的代价。

  所以佛陀在告诉我们无常观的时候,是调伏我们对娑婆世界的爱取,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菩萨要把心放在未来,而不是放在现在,你只要是要成就广大的功德,特别是出世的解脱,你一定要放弃你今生所有的快乐,你别无选择。

  人生是要做出选择的,你追求今生的快乐,你就必须牺牲来生,你要追求来生的解脱,你就必须放弃今生的快乐。所以这个从苦谛的思惟,我们产生了出离,出离心。前面是空正见,第二个是出离心,是针对于现前的观察。

  第三个是对未来的观察,你将往哪里而去,我们不能等到临命终,才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你来不及了。人生是要提前规划的,我们有一个目标,我们才知道我们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应该把重点要放在哪里,因为法门太多,人生太短。

  你没有目标,你就不知道佛法的进入,我们今天开始进入广大的五乘的法门,有些东西是你急迫的,有些东西是不急迫的。你在判断选择过程当中,就是用你未来的目标来作判断。所以我们一定有一个目标来引导我们,求生净土,圆成佛道,引导力。

  所以在修行当中,我们是要建立三种心态:第一个,对过去的观察,找到我们生命的原点,让我们的心安住下来;第二个,对于你今生眼前的观察,知道人生是无常的,你总有一天会失去你所有的东西,人生只有过程没有结果,这样子我们会慢慢的淡化对今生的快乐果报的追求,而把重点放在积集资粮,而不是享受人生,出离心;第三个是对未来的观察,你将往哪里而去。

  所以你在心态上,你能够知道你的过去,你能够知道你的现在,你能够知道你的未来,你这个心态,就是一个真实的发心,因为你这种心态,正好能够摆脱过去的妄想的干扰,你能够开创未来,甚至于你能够把握现在。

  所以我们前面的理观呢,就是让我们做三件事情,理观的智慧,就是让我们摆脱过去,让我们开创未来,让我们把握现在的因缘。这部分我们在理观,在这个发心跟正见已讲很多了,理观的智慧,就是端正我们的心态,依这种心态来修学,所有的善法都变成是成佛的资粮,这部分是讲到这个因地发心。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具足了这三种的理观,我们就有资格来谈修行了,就是开始所谓的称性起修。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净界法师:皈依三宝的真实功德!
下一篇:净界法师:果报种类之结示法要之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净界法师推荐阅读
• 蔡礼旭:反求诸己的智慧
• 蔡礼旭:仁、义、礼、智、信与人际关系
• 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十集)
• 蔡礼旭:学生上课没有在状况之内怎么办
• 蔡礼旭:有自知之明的时候才肯用心来转变自己错误的思想跟习
• 蔡礼旭:任人之长,不强其短
• 蔡礼旭:大企业家的四种结局
• 蔡礼旭:修学得先把面子放下
• 蔡礼旭:家不是拿来论是非的地方,应该是互相祝福
• 蔡礼旭:今天团体里留不住人
• 蔡礼旭:学习要有忍得住急躁的心境
• 蔡礼旭:知道善的事情不马上去做,不吉祥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定弘法师:怎样才算真诚的求佛菩萨?
• 五瓶
• 宣化上人:见到境界不动心
• 依经解义
• 印光大师:睡时念佛修行要诀
• 那才叫真信
• 止观业
• 道愻
• 证严法师:待人要退一步,爱人要宽一寸
• 送你一面照妖镜,照照自己是不是妖魔鬼怪?
• 时处诸缘
• 蔡礼旭:“反身”在我们处理事情当中很重要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对智者大师诸多辩难疑问的释疑解惑
• 印光大师:为什么念佛人临终还会有病苦
•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贰、自述行谊【3】
• 寂静法师:是什么在决定孩子的智慧与命运?
• 印光大师: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
• 星云法师: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
• 学诚法师:起那么多不善的念头,到最后受伤的是你自己
• 印光大师:念佛,避免著悲魔、欢喜魔、须调停适中、静坐不可掐珠念
• 仁焕法师:如何让心中佛号不断
• 海涛法师:生命工程师 中
• 宣化上人:勿走死亡路
• 海涛法师:祥和之道
• 印光大师:念佛人不要染上自诳诳人的坏习气
• 宣化上人:生死如醒睡但念阿弥陀
• 印光大师:我绝不愿留虚名以污人耳目
::佛学大辞典 ::
  • 春日曼荼罗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 睡眠盖
  • 秘密法界心殿
  • 上乘禅
  • 和南
  • 所归
  • 禁戒
  • 祠堂银
  • 智门般若体
  • 二种广利
  • 四大名山志
  • 僧弼
  • 西藏大藏经
  • 诗佛
  • 茶鼓
  • 微尘
  • 真实理门
  • 三藐三佛陀
  • 屈映光
  • 留拏
  • 八还辩见
  • 五如来色
  • 鸟道
  • 因同品
  • 带刀卧
  • 希运
  • 缘已生
  • 三大乘
::学佛推荐 ::
• 端正的真义
• 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什么?
• 佛教信仰与和谐家庭(觉真法师)
• 口业之过
• 已婚男女相处应注意的事项(星云法师)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家庭精舍” 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陈坚)
• 什么是十三难事、十六轻遮?
• 什么是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什么意思?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 劝大众勿造口业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