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蔡礼旭”的文章

蔡礼旭: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

类别:蔡礼旭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

  这一句之前也跟大家交流过。表彰贤德之人,『显贤表德』,这是圣明的帝王所重视的。像汉朝表扬黄香温席,赵孝、赵礼的友爱,那对整个当时候国家的风气影响就非常大,是『圣王所重』。像我们中国大陆表彰像吴菊萍女士,一个孩子从十几楼掉下来,她以最快的速度救了那个孩子一命。这么一表扬,杭州一带的百姓都很佩服,甚至在一个大广场立起她接孩子那个手的雕像。所以能够表彰贤德之人,这是非常好的政策。『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提倡善行,让老百姓能够见贤思齐,这是夫子非常称道赞叹的做法。「举善而教」是夫子在回答季大夫的时候讲的,「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百姓互相规劝,要去行善,要去体恤这些能力差的、弱势的人,这民心就归厚了。

  而我当时候看这个道德模范当中,有一位刘金国先生,他是公安部的副部长,五十六岁。当时候东北有油田爆炸,眼看可能会波及广大老百姓的安全,结果他走到最前线,自己站在那个火焰附近亲自指挥。很多下属劝他离开,他都身先士卒,我们看到都为之动容。后来以很快的速度把火扑灭,这个在全世界都造成震动,觉得很不可思议,能有这么好的效果,把火快速扑灭。结果他就说:他当时候赶到现场就没想要活著回去了。所以能够让他底下的人这么振奋,万众一心救火,也是他的诚心感召的。结果他得到非常高的赞誉,看他接受访问的时候非常平静,我想应该他觉得那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他说到只想趁著自己往后的人生(他已经五十六岁),把应该做的事继续做得更好。这个都是举善而教,都是我们圣人孔子最称道的。

  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一三集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蔡礼旭:人要有很多重要的人生贵人,都是从自己的恭敬、谦卑态度感召来的
下一篇:蔡礼旭:做梦都做一些奇奇怪怪的,还被吓醒,这个都是罪业之相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蔡礼旭推荐阅读
• 胜义善
• 玄琬
• 木村泰贤
• 小乘论
• 俱毗罗
• 明□
• 加持念诵
• 语无表业
• 康林罕
• 甲立
• 仙豫
• 答香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月光王
• 论本母
• 果卿居士:同业相感,母亲邪淫祸及子女
• 寺内葬
• 圣严法师:智慧100—现在主义
• 一槌
• 净界法师:忏悔后,从八个方面证明你业障减轻了
• 印光大师:果依《文钞》而修,管保即生往生西方
•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
• 异口同音
• 蔡礼旭: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心境
• 印光法师: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
::法师开示 ::
• 寂静法师:五百块买不到汽车
• 李炳南居士:印光大师往生后拜垫上留下影子,是什么道理?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序)
• 印光大师: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
•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 明证法师:念阿弥陀佛有什么益处
• 宣化上人:佛和魔不同之处----佛有慈悲心,魔有嗔恨心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佛教的特性
• 净界法师:为什么在秽土的时候声闻众要排前面呢?
• 海涛法师:生命的老师
• 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和敬为先
• 学诚法师:在家居士们易犯的几种过失
• 海涛法师说故事1:偿还内心的债务
• 星云大师:如何做一个善人?
• 证严法师:世间四事不可轻视
::佛学大辞典 ::
  • 幻住庵清规
  • 砖佛
  • 泯绝无寄宗
  • 五性成佛
  • 罗刹日
  • 五种法师
  • 四分
  • 方便杀生
  • 通醉
  • 钟
  • 黄檗宗
  • 回礼
  • 半路出家
  • 憍梵波提
  • 印度文化研究所
  • 专修
  • 随一不成过
  • 文光塔
  • 神供
  • 佛所行赞
  • 禅三昧
  • 化法
  • 生死轮
  • 鹿头人
  • 丰财菩萨
  • 续灯存稿
  • 钵囊
  • 佛说
  • 因果同时
  • 文法学派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十三难事、十六轻遮?
• 情的觉醒——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 持戒的利益有哪些?持戒的功德利益
• 利益和快乐
• 佛化家庭 二、八正道是建设佛化家庭的指针
• 戒嗔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 孝顺之益
• 佛教对现代家庭的几点建议
• 这样的婚姻才长久
• 什么是六道?六道是什么意思?
• 在网络上轻率发言果报非常可怕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